劉邦一共有八子,薄姬最不受寵,為何薄姬之子最後成了漢太宗

2021-01-09 諸史

所謂「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歷史上抓住一次機會做出一番大事業之人不勝枚舉,但就漢朝而言,最大的驚喜可能是一個地位低微的宮女,劉邦只臨幸她一次,就生下一個兒子,更為關鍵的是,數十年之後,這個男孩還成了漢朝皇帝,開創了中國封建史上的第一個盛世!

關於劉邦後宮,最為我們熟知的是呂后、曹夫人、戚夫人、趙姬、管夫人、趙子兒、石美人等,但十餘年之後,這些嬪妃與她們的兒子,都沒能成為勝利者,相反一個地位低下的女工,猶如開掛的人生,精準地抓住了每一次機會,最後一躍成了漢朝皇太后!

秦朝之時,江蘇一個薄氏男子,魏國宗室之女魏媼私通,生下一個女兒薄姬。薄姬出生之後不久,父親就去世了,魏媼獨自將魏媼養大。

秦朝末年,天下反秦風雲四起,魏豹自立魏王,魏媼就將薄姬送進魏王宮中。魏媼之所以這麼做,除了迫於現實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雄心。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內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

許負,中國古代第一女神相,秦漢時期的「超級相師」,據說看人賊準預事賊靈,許負認為薄姬是天子之母。因此,魏媼將薄姬送進宮中,既是為了振興魏國,又希望藉此富貴。

魏王豹聽到許負預言之後,大喜,將薄姬納為側室,認為自己一定能奪取天下,於是聯合項羽,背叛劉邦,結果魏王豹被漢將曹參滅國,薄姬成了曹參戰利品之一。

曹參俘虜薄姬之後,也沒覺得薄姬什麼了不起,而是將她送進宮中織布的工房,成為一名普通的紡織女工,所謂「薄姬輸織室」。

一天,劉邦巡視織布工房,看到薄姬頗有姿色,詔令納入後宮。然而,薄姬來到後宮之後,在一年多時間內,也沒有得到劉邦的御幸,劉邦已經忘了薄姬!

薄姬年少之時,曾與管夫人、趙子兒相親愛,約定「先顯貴的人不要忘記同伴好友」,猶如陳勝與夥伴約定的「苟富貴、勿相忘」。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後受到劉邦寵幸,兩人卻一直沒有幫助薄姬。公元前203年,楚漢爭霸還未落下帷幕,劉邦坐在河南宮內成皋臺,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伴,她們在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相約,劉邦聽到之後,問她們笑什麼,兩人將實情全部告訴了劉邦。劉邦聞之內心感到傷感,憐憫薄姬,當天就把薄姬召來。

《史記》: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

薄姬見到劉邦之後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劉邦說:「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這一次同房,也是唯一一次同房,所謂「一幸生男」,一次召見薄姬就有了身孕,第二年生下兒子劉恆,這一年正好是項羽自刎,漢朝建立。劉恆出生之後,薄姬與劉邦又鮮再相見,史書記載是「希見」,說明劉邦對薄姬真沒什麼感覺,或者說薄姬是劉邦最不重視的妃子!

從以上歷史來看,薄姬真可謂人生開掛,抓住了每一次微小的機會,最終生下一個男孩。更為幸運的是,劉邦對她沒感覺,卻反而讓薄姬又一次避開了殺身之禍!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當年,那些得到劉邦寵愛的嬪妃如戚夫人等,以色爭寵,讓呂后非常嫉恨,如今呂后大權在握,就將這些嬪妃幽禁起來,不得出宮,後來呂后又將多數寵妃殘忍殺死,最典型的是戚夫人被做成「人彘」。

然而,由於薄姬不得劉邦寵愛,讓呂后感同身受,反而得到呂后同情,於是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劉恆前往封地代地,作為代王的太后,安享晚年。由此亦可見到,呂后對劉邦嬪妃之殘忍,並非毫無緣由,或許其中還存在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

呂后掌權之後,薄姬人生繼續開掛,當時劉邦之子處境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會被殺,但薄姬之子劉恆卻一直安然無恙。歷史上,劉邦一共只有八個兒子,即劉肥、劉盈、劉如意、劉恆、劉恢、劉友、劉長、劉建,不談劉肥(病死)、劉盈(呂后之子),其他六子除了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恆之外,全都遭遇呂后毒手。

1,劉如意十五歲時,被呂后派人毒死。

2,劉恢被迫娶呂產之女,而寵妃被迫自殺,因此悶悶不樂,呂后去世前一面劉恢殉情自殺。

3,劉友被呂后幽禁而死。

4,劉建死後,呂后使人殺了他的兒子,絕嗣。

剪除劉邦兒子之餘,呂后又大封諸呂及所愛後宮美人之子為王侯,大哥呂侯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侄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等,破壞了「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呂氏一族權傾天下。然而,呂氏最囂張的時候,卻對薄姬與劉恆沒有侵犯,堪稱神跡。

呂后掌權期間,漢朝經歷了三個皇帝,即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劉盈庶長子,呂后廢殺之)、後少帝劉弘(劉盈第四子)。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之後,諸呂叛亂妄想篡奪江山,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呂氏家族勢力被剷除,朝臣說少帝劉弘並非漢惠帝親生子,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於是廢殺了劉弘及其四個兄弟,因此後少帝劉弘的皇帝身份不被漢朝承認。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周勃陳平等人評估了諸王和外戚勢力後,發現劉邦之子中還健在的劉長與劉恆兩人,劉恆名聲遠好於劉長,更關鍵的是劉恆母親家族非常「寒磣」。總之,功臣們認為劉恆比較好控制,因此就選了劉恆繼承皇位,史稱「漢文帝」。

讓周勃等沒有想到的是,劉恆繼位之後,翻雲覆雨,很快就將朝政一手掌握,與此同時劉恆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死後廟號為「太宗」,即漢太宗!

如果說劉邦打下了江山,那麼可以說劉恆穩固了江山,此後才有漢景帝、漢武帝揮舞筆墨發揮才華的機會,劉恆是漢朝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皇帝。

縱觀薄姬一生,運氣好到毫巔,本來只是一手爛牌,薄姬偏偏抓住了每一次機會,躲過了每一次災難,最後成了大贏家,這樣的運氣甚至能讓人相信「宿命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漢朝之初,為了太子之位,後宮爭鋒相鬥,嬪妃互相嫉恨,卻不料最後的贏家是默默無聞不受劉邦重視的躲在一個旮旯的薄姬!

公元前179年,劉恆迎駕入京,尊薄姬為皇太后。漢景帝劉啟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於南陵。當年爭鋒的後宮美人,早已成了枯骨,而薄姬後半生卻極盡尊榮。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薄姬真是因「天命」才成功的嗎?不對,我們忽視了她做的四件事
    一年以後,由於薄姬的好朋友,深受寵愛的管夫人和趙子兒議論薄姬,劉邦聽到了,才寵幸了薄姬一次。而就這麼一次,薄姬就生了兒子劉恆。後來劉恆當了皇帝,薄姬印證了算命先生說她「當生天子」的神話。這個故事非常曲折離奇,人物命運跌宕起伏。但越是這樣曲折跌宕,越能夠說明薄姬是「天命」。也就是說,「天命」中你有,你跑也跑不了;「天命」中你沒有,你再怎麼爭取也得不到。
  • 年輕女子路邊玩耍,相士:此女骨骼清奇,將來必為皇帝之母
    秦末年間江南之地有一位書生名為薄生,他與落寞了魏國皇室之女魏媼相戀,在沒有得到親族同意之前,二人就已經私定了終身。魏氏的家人嫌棄薄生窮困,便不同意二人婚事。為了能夠湊夠銀子行媒聘之禮,薄生決定外出經商多賺些錢。
  • 你知道的最冷的中國歷史冷知識是什麼?
    更加巧妙的是,劉邦曾經還在秦朝當過官,他在服勞役期間還見過秦始皇,並且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大丈夫本當如此」。沒想到歷史就是這麼巧妙,後來他真的成了那個多年前令他羨慕的男人。劉邦見秦始皇的時候,秦始皇恐怕沒有想到,就在他的眼前,他放走了自己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這個敵人,把他的曾經想傳萬年的王朝給推翻了。
  • 漢文帝母親二婚,漢武帝母親二婚,西漢皇帝為何喜歡二婚女子?
    說起西漢皇帝娶二婚女子,這還得從他們的開創者漢高祖劉邦開始說起。劉邦為他的子孫開闢了娶二婚女子的先例。劉邦有記載的老婆是九人,明確記載二婚就有四位。分別是薄姬、趙姬、管夫人、趙子兒,趙姬為趙王小妾;薄姬、管夫人、趙子兒屬於魏王豹,其中薄姬就是漢文帝的生母,同高祖同房一次,生了漢文帝,古代也沒有基因檢測技術,文帝是不是高祖親生兒子,這個都需要考慮一下。
  • 功勞不亞於韓信蕭何,如果劉邦鴻門宴被殺,他就是劉邦繼承人
    呂澤及其呂氏家族是帶著人馬、帶著錢糧輔助劉邦共創大業的,相當於劉邦事業的合伙人,這點和蕭何、韓信、張良這些單身投靠的人完全不一樣。而且呂澤雖然是劉邦的手下,但他帶的人馬一開始卻是劉邦集團裡的獨立軍團。呂澤和韓信一樣,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所以初期劉邦和呂澤是各自成軍、各自發展的。在西徵關中之前,劉邦集團有兩支主力部隊,一支是劉邦本部;另一支就是呂澤部。
  • 漢武帝的母親有多聰明,竟然讓皇十子的他,成為了皇位繼承人
    漢景帝有十一個兒子,劉邦建立大漢之後,就規定了皇位是父子相傳,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是大漢的合法繼承人。 若是沒有嫡長子的,就選長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然後以此類推。
  • 都說天機不可洩露,歷史上洩露天機的3個人,最後結局如何?
    在這個科學時代,佔卜算卦向來都是迷信學說,不過古人信奉佔卜,《周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佔卜之法,《易經》也是根據陰陽五行算卦,雖然佔卜的方法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貞觀十七年,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同編寫《推背圖》,兩人推算出了唐朝以後2000多年的命運,還是袁天罡最後推了推他的背說:「天機不可洩露」,這本書因而得名《推背圖》,那麼了他們的命運最終如何呢?
  • 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王朝,連續7代是明君,打得外族不敢進犯
    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出現的王朝就是西漢王朝,其也被後世稱作為最正統的王朝。以至於後世許多的政權都喜歡以「漢」為國號,算下來足足有將近20多個。僅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至於為何?一是原本的正統在儒家學說上實則是周朝,因為周禮才是治國的基礎。
  • 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最愛的女人,為何最後選擇自殺?
    為何說漢武帝沒有人情味?這得從漢武帝的親生經歷有關,從他16歲登基後,權力掌握在祖母竇太皇太后和母親王太后的手裡,劉徹幾次想要變革都被竇太皇太后掣肘,好基友韓嫣被王太后刺死。再往前,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呂娥姁(xū),劉邦一死,權力皆被呂后所掌控,皇帝成了傀儡。鑑於此,劉徹把為自己生了皇子的女人都弄死了,就怕再發生後宮幹政的事情。
  • 劉邦英明豁達,劉盈內向文弱父子為何如此不相似?其中原因很複雜
    但是在家庭關係中,他委實稱不上為好丈夫或者好父親。在起義之前他一直就以一個流氓和浪蕩子的形象示人。在娶了當地白富美呂雉後不久,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但是這並沒有讓他收心,而是繼續到處晃蕩,碰見美眉就上去勾搭。把家裡的大小事務都丟給呂雉操持。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劉盈也算是比較幸運的,至少他有母親呂雉在陪伴,還算是有依靠。
  • 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真相讓人羨慕!
    翻開劉邦的歷史,有一個讓人疑惑之處,即: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何最終都成了頂級人才?蕭何是秦朝沛縣的縣吏(所謂吏,小職員也),樊噲是殺狗的屠戶,周勃是喪事上的吹鼓手,灌嬰是布販,夏侯嬰是車夫,曹參是管理監獄的小吏.......總之,劉邦身邊都是一幫小人物,或者可以說是狐朋狗友!
  • 項羽很愛惜人才,劉邦卻截然不同,為何最後人才都選擇為劉邦效力
    但相傳劉邦對於人才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人才都跑去為劉邦效力了。這也讓很多朋友們感到非常的疑惑。到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似乎能夠將我們帶回當時的那個情景。感受到農民的疾苦。但是結局卻是非常不幸的,陳勝吳廣雖說非常的勇敢,但是卻沒能夠如願以償,最終天下還是成為了劉邦的囊中之物。
  • 劉邦的「狐朋狗友」當年不學無術,為何搖身一變就成了治國大才?
    在古代歷史上,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都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開國之君,也被認為是得國最正的兩個王朝,在劉邦和朱元璋創業團隊中,我們能夠看到大量他們的同鄉玩伴成為開國功臣,並且在國家建立後成為治國大才,尤其是劉邦的團隊中有他的「狐朋狗友」,也就是劉邦當年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時期的好朋友們,可以說他們都是出身於社會的底層,怎麼參與農民起義,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治國大才,難道是他們本身就有真才實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