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王朝,連續7代是明君,打得外族不敢進犯

2020-12-03 琅琊講武堂

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出現的王朝就是西漢王朝,其也被後世稱作為最正統的王朝。以至於後世許多的政權都喜歡以「漢」為國號,算下來足足有將近20多個。僅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

至於為何?一是原本的正統在儒家學說上實則是周朝,因為周禮才是治國的基礎。而秦朝雖是在前221年統一了六國,但其是覆滅了東周而得來的天下一統。後面又弄出來了一個焚書坑儒,導致絕大部分的儒家學子都拒不入秦。

而時間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上位後為了中央集權,儒家的皇權天授原理在其看來十分適合。於是開始了「獨尊儒術」,自此以後儒家學說就在中國紮下了根子。而是西漢王朝對儒家學說進行了「專寵」,那儒家的學子們自然也要回報漢朝了。

雖說東周的正統血脈已經被秦王給滅光了,但人只要想做,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於是這群儒學家們引經據典,恰有其事的創造了一堆晦澀的理論。將漢朝與他們心中的正統東周聯繫了起來,總結起來就是:

「漢興繼堯之胄。承周之運。接秦之弊。」

而儒家學說在漢朝生根發芽,並因此得到了千年傳承。之後的政權建立者們也因儒家學說方便他們中央集權,十分推崇儒家。於是也十分的推崇儒家所推崇的漢朝,自然將其奉為圭臬。

而漢朝本身也是不負這些推崇的,畢竟其可是在當時被譽為「強漢」的王朝。額中國上古炎黃的後代,俱都被稱作是「漢人」也是自這個朝代起的。這是一個特殊的王朝,自劉邦於公元前202年稱漢開始,國祚綿延225年。

在這225年之間,漢朝連出了7位聖主,無一昏君。其帝位傳承可謂是前無古人,也是後無來者。劉邦自是第一位明君,自亂世中一個地痞無賴,變為一個王朝的締造者。結束了秦末的暴政與戰亂,輕徭薄賦使百姓修生養息。

而後其嫡子劉盈與其後宮薄姬之子皆是明君聖主,兄弟接力。劉盈統治期間和親換的邊境安穩,重用蕭何提高國民經濟。而劉恆更是再兄長劉盈的基礎上輕徭薄賦,修生養息。以皇帝之身帶頭節儉,做表率。

下詔令各重臣不許再進獻珍寶之物,不許奢侈。後宮之中也是用度縮減,整個朝堂再無任何奢靡之風。為的就是減免賦稅,再用這些牙縫中摳出來的錢興修水利,為百姓們做實事。

劉恆不僅國家帶得好,妻妾子女也都教養的很好。他的一生僅有三位后妃,後宮平靜。其子劉啟也教化的很好,在繼位後延續了父親的做法,注重生產力的恢復。後世將劉恆與劉啟統治的時期並稱為繁榮的「文景之治」。

劉啟之後的漢武帝劉徹更是值得後人稱道,因為在此時漢朝的實力達到了巔峰,其疆域領土更是擴大了整整一倍還要多。劉徹在位期間奠定了漢朝正統的基礎,為鞏固中央集權,劉徹先是「獨尊儒術」。

隨後實行「推恩令」,以陽謀削減藩王外戚的勢力,令人頭痛的藩地勢力就這樣被一點點的削減,最後國土盡收歸國有。還將鹽鐵首次官化,並統一各地貨幣。令張騫前往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

隨手更是善於點將,重用衛青,霍去病等良將。用與前朝帝王完全不一樣的強硬態度面對入侵的匈奴,策馬前驅將其趕到了漠北之外。在四方外族之中,「強漢」這個概念就是自漢武帝劉徹這兒興起的。

但劉徹雖說治國有方,但攻打匈奴一事實則是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前面四代帝王的繼續被其全部用在軍費之上揮霍一空,賦稅勞役也因此增加。所幸繼位的漢昭帝劉弗陵已經看出了弊端。

他在繼位之後便立刻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外敵蠻夷已經被打趴了。於是他放心大膽的開始減輕賦稅,並清除冗官,以民為本。將劉徹留下來的一系列後事給安排好了,扭轉了西漢即將走向下坡路的局面。

之後劉洵也是不遑多讓,知人善用,任賢任能。其在為期見,西域各國紛紛主動前來依附,自願上貢成為屬國。也成就了後來的「麒麟閣十一功臣」。一連七個聖主,將西漢的影響力擴散到整個世界。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漢王朝」。

更多的漢朝歷史,全在《漢朝那些事兒》一書之中。書籍用全新的構思全新的筆法全新的視角,帶你走進大漢帝國四百餘年那段熟悉而又全新的歷史。現價僅需219一套。

相關焦點

  • 史上很憋屈的王朝,皇帝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後還是落得滅亡的下場
    當人們談到歷史的時候,對於那些封建王朝,大多數時候是持不同的觀點。有些人對某一朝代非常喜愛、崇拜,有些人則非常憎恨這個朝代,甚至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批評。但在這些古老的封建王朝中,有一個王朝卻讓絕大多數人非常認同,而且都認為這個王朝的滅亡很可惜,這個王朝就是大漢王朝。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外患的王朝,直到朝代滅亡,外敵依舊不敢入侵
    ---《左傳·襄公十一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除了外族統治中國的時期沒有外患以外。大部分都是伴隨著戰亂。 元朝、清朝倒是安穩,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外患。而其他王朝在完成大一統後,其中多數時間都在防備外敵,宋朝前期要面對西夏和遼,後期面對金朝和蒙古。
  • 華夷之辨:為何清是我國正統王朝 而日本侵華則是外族入侵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突然流傳出元朝與清朝不屬於中國歷史這樣的言論。而他們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元朝與清朝的統治者不是漢族而是蒙古與滿族。他們甚至用日本侵華戰爭,來做佐證的例子。說日本攻打中國是屬於侵略戰爭,那麼蒙古與滿族攻佔中國也是侵華戰爭。他們之間的區別,僅僅是成功與不成功的問題!然而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卻是忽略了事情的本質。
  • 清朝成為殖民地後,不敢稱自己為「大清」,曾偷偷換了3次名字!
    隨著辛亥革命的成功,我國人民終於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這段歷史裡,清朝統治者的懦弱表現,不斷刷新了我們的三觀,可謂是沒有最慫只有更慫!但是在我國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年代是強盛的,比如漢朝,統治者們自稱為大漢,將外族入侵者打的屁滾尿流;又比如唐朝,統治者們自稱大唐,那時候萬國來朝的場景直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即使是少數民族蒙古族統治的元朝,那也是曾經有機會統一歐亞大陸的強大王朝。那麼,清朝統治者們一般自稱是什麼?
  • 中國外戰不給力?細數中國歷史上13次對外戰爭,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有不少歷史迷們都經常提到二個問題,一是談及歷史上某朝某代如果中國對外擴張的話一定能徵服世界之類的,二則是清朝末年衰敗的中國被西方列強入侵給了大家一種中國外戰很弱的印象。事實上咱們中國歷史上有這麼13此對外戰爭,每一次都驚心動魄,只要是中國人看著一定會熱血沸騰!
  • 歐洲歷史十大富強朝代,全都做過歐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不是第一
    歐洲歷史的政治格局跟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很相似,或大或小的君主制國家遍布整個歐洲。當然,有些弱小的君主制國家隨著歷史發展,會被富強的君主制國家滅掉或吞併,或者發展成其它政治制度的國家,這才最終形成今天的歐洲。
  • 「暴君」與「明君」的博弈:韋帕薌|是如何將羅馬由衰轉盛的?
    前言如果說尼祿是古羅馬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那麼韋帕則是一位真正的明君。在公元68年尼祿死後,羅馬帝國的政局陷入動蕩。尼祿之死,代表著朱裡亞·克勞狄王朝對羅馬帝國統治的結束。於是,羅馬帝國陷入新的皇位之爭。公元69年被稱為"四帝之年",就因為羅馬帝國各地總督爭當皇帝。
  • 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
    中國歷史上篡位之人多不勝數,為何司馬家族特別為後人所鄙視?所謂天下大勢,統一將會是必然的趨勢,可沒想到最終卻是司馬家族統一天下,司馬家族憑藉的是門閥士族才得以上位,而不是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也為後來的「弱晉」埋下了伏筆。
  • 中國史上三大短命王朝,如曇花一現,但卻輝煌燦爛,影響後世千古
    除了它還有兩個王朝和秦朝一樣,雖然短命,卻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第一個: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朝代,結束了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從秦始皇到秦王子嬰,總共兩屆皇帝,存續了15年就滅亡了。雖然只有短短兩屆,幹的事情卻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比如統一、修長城、開靈渠、車同軌、書同文,千裡馳道等等,使中國成為一個全方位的整體。
  •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秦漢最頭疼的匈奴,和中原打了半部史書的民族,究竟是哪來的   匈奴,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在漢武帝還是在在更早的秦朝和春秋,都有關於匈奴的記載,秦始皇還專門為他們修了長城做預警之用。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蝴蝶效應,三家分晉,使得周王朝的禮樂徹底崩滅
    周王朝居於先秦時期的三代之中,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最為有成就的一代了,但自周平王東遷以來,名義上的周王朝便已經逐步淪落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從中國先秦的時間軸上來看,西周王朝仍然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但周平王東遷以後的東周王朝,卻很明顯的分成了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姓氏:人口高達1億,建立9個王朝,出了59位皇帝
    事實上,單從人口數量上看,趙姓並不能算是當時的第一大姓,真正的第一大姓其實是郭姓,往後排開依次是王姓,張姓和李姓。 雖然這些大姓在我國歷史上都相當出名,直到現在都很常見。不過,他們跟劉姓比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 晉朝,一個司馬家族建立的王朝,或許這裡有你想知道的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最黑暗,那麼你可能會說是晉朝了。公元226年的三國英雄逐漸消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位稱帝,由此建立了晉國。雖然滅亡東吳,而且江山只存在了50年,但司馬家族一直看不上西晉,所以後來的司馬家族就存在著各種非議。要說晉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掌權,毫無章法的朝代。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其實王朝的沒落,昏君也許是其中一個因素,但還真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朝代,皇帝們沒有過一位昏君,但這個王朝總共也就存活了200多年,它就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有人會問,為什麼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過才200的多年的歷史,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外患的強大王朝,直到朝代末年依舊鎮壓四方!
    此句話說的便是每一個王朝都有它要面臨的外患,不論是強大如一統六國的秦王朝還是短暫如曇花一現的隋朝都要面臨外患時不時的侵擾,要說真正解決了來自外患的威脅,並在衰弱之際也不容侵犯的,中國歷史上,唯有漢王朝。秦朝強盛時,匈奴曾屢犯邊疆,強大如秦王嬴政也只能派遣蒙恬率軍擊退匈奴又或是建起萬裡長城將其拒之國土之外,卻依舊沒能徹底解決匈奴所帶來的外患,直至衰落。
  • 你認為歷史上最壞的皇帝有誰?是馬鹿不識的胡亥,還是另有其人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帝王有559位,包括397位帝和162個王。皇帝呢各式各樣的都有,有流芳千古的明君,亦有昏庸無能的暴君。對不起宗廟社稷,下有負黎民蒼生,行事乖張荒淫無道的皇帝,也是比比皆是。今天我們就來說幾個比較壞的皇帝。
  • 從中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外族入侵看:日本最僥倖
    而後投海而死,隨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蒙古最終統一中國,建立元朝。而這一次大統一給中國發展帶來災難性的阻斷,雖然在兵強馬壯上,南宋不敵蒙古軍,但是在文化,制度以及發展經濟和工業、農業等領域,那一直都是漢人的強項。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閉關鎖國現象。
  • 世界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幾大王朝,中國有3個,韓國那個第一
    第十,夏王朝,存在471年。  夏朝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王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其首次廢除禪讓制度,改為世襲制度的家天下,開啟了中華4000年家天下歷史。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共經歷17代王,共471年歷史。
  •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皇位完全是父傳子一脈到底的統一王朝
    此後,西周完善後的世襲制和宗法制就成為了封建王朝的主流權力分配製度。「父死子繼」雖然是國家權力分配的主流,但並不是唯一。縱覽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從秦始皇統一六國計算),「父死子繼」的世襲制當中總夾雜著「兄終弟及」和「禪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