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樊噲這個人有什麼見解,我依稀記得在我高中的語文課文裡見到過這個名字。作為與開國君主劉邦一起長大的他,後來順帶娶了好朋友的妹妹,直接成為朋友的好妹夫。樊噲一直跟著好朋友劉邦四處去打戰,真所謂力挺自己的好弟兄,甚至還在危難時刻救下了朋友的命。按理劉邦應該感恩戴德,畢竟他欠了樊噲一個大大的人情呀。可是不可思議的是,劉邦自己在將死之時,還想拉上樊噲墊背?這又是什麼道理。
先來說說樊噲這個人的小前半生,他起初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狗肉販子,後來在劉邦準備起義的時候,無條件支持他,並跟著他一同去作戰,真真是鼎力支持了。很多人覺得是由於他賣過狗肉的緣故,所以他對殺生這事很熟,因此打仗總是經常勝利。因為英雄們好像都一定有哪個地方是與平凡人不同的,也許樊噲的賣狗肉就是這一個導致他十分神勇的特點。
當劉邦拿下關中這個富饒的區域以後,許多人一下子放鬆警惕,開始享受這美好的生活。這個時候,樊噲就與普通人不一樣了,他勸誡劉邦不要沉迷於過當前這種安逸的日子,而應該更加打起精神,比較關中這塊肥肉遭受著那麼多人的覬覦,保不好一不留神就被搶走了。可見,賣狗肉的樊噲並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凡夫俗子,他比一般人還懂得去關心當下的局勢。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其實是在秦朝被滅了以後,項羽這邊以及劉邦兩邊的戰爭的起始,也許這還是導火線。在當晚的宴會上,項羽的左右便瘋狂地明示他伺機殺掉劉邦,可是項羽不知道一直在顧及些什麼而不願意把他殺了。因此宴會持續了許久都沒有什麼動靜。此時,劉邦那邊的人看得出了些許不對勁的地方,馬上出去把樊噲給找回來,看他有什麼解決方案。哪知樊噲剛剛得知這件事,立馬衝進營帳,破口大罵項羽,責怪他不分青紅皂白,寧願去聽信身邊的小人的話語而忘記自己曾經立下的誓言。這麼一罵以後,項羽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從一開始但凡有那麼一點點心思都是錯的。而劉邦在這一刻突然覺醒,明白有人要在今晚殺害他。趕緊想出一個藉口,他假意要去解決一下人生三急之一,而逃出了營帳。逃出營帳後,劉邦還在想究竟是要直接走掉,還是回去營帳中,他覺得如果直接走了似乎有點不講情面。這時樊噲直言不諱,別人就是那殺肉看肉的刀,我們簡直就是肉的存在啊。劉邦聽完,這才下定決定走掉。
逃過上面講的故事的那一次,又在身邊眾多賢能人士的輔佐之下,劉邦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漢朝的皇帝。可是他剛上任不久就想偷懶,隨手把政務拋在一邊,對外聲稱自己是生了大病所以想一個人好好休養著。樊噲見狀,忍無可忍,在某一天裡樊噲直接衝進劉邦休息的地方,對他說:「還記得我們以前在打仗的時候,多麼地瀟灑又是多麼地得意啊!如今天下黎民百姓其樂融融,您倒乾脆把政務丟在一邊了,整日身邊都只留了這個太監,莫非您是忘了秦朝那位叫的趙高的人的下場了嗎?」
劉邦聽完不但不覺得樊噲是在勸誡他,反而覺得樊噲會這麼想是因為有了二心,於是從此他處處提防著樊噲。所以後期有一個臣子對劉邦說:「也許再過一百年後,呂后會與樊噲聯手起來……」劉邦聽完立馬動起了除掉樊噲的念頭。
又過了許久,劉邦果真生了大病,但又還是一心想除掉樊噲,於是派出屬下劉平出手。不過這個劉平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將來呂后會掌握政權,所以抓了樊噲以後並沒有履行劉邦說的殺人。而劉邦在此時不久後就死了,呂后便乾脆把樊噲放了。劉邦一心想要他死,可是他還是活得很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