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說著雙語「走出去」

2020-12-04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標準說著雙語「走出去」

□ 徐 風

近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與工信部聯合發布《中國造船質量標準》和《中國修船質量標準》,這是我國中英文國家標準的首次同步發布。對參加發布會的諸多媒體而言,同時見到包括中文和英文的中國國家標準文本,其新聞價值甚至要大於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

我國已處於國際船舶行業的先進行列,這兩項高質量的國家標準,將對我國船舶製造和維修以及全球船舶製造和維修產生重要的影響。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說,國家「十三五」規劃已明確要求在船舶行業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採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等方式推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這正是兩項國家標準中英文版本同步發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之所在:以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中國標準「走出去」有很多途徑,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以中國標準為藍本,將中國的技術納入國際標準中。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國際標準提案最多的國家之一,2016年年度提案數量首次過百,比過去兩年提案數量的總和還多;2016年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的數量首次突破年度新增國際標準總數的50%。這些標準連同以往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一起,承載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中外標準互認也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第39屆ISO大會期間,國家標準委與「一帶一路」沿線9國標準化主管部門和機構籤署了雙邊標準化合作協議,使我國籤署含有標準互認內容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8個,通過發布互認清單等形式,使我國標準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中國標準「走出去」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選擇重要的領域,制定、發布和出版外文版的中國標準,其中包括同步制定、發布和出版中外文國家標準和實施一段時間後翻譯成外文發布和出版。如果說,制定國際標準的周期相對漫長,國家間的標準互認需要政府或其主管部門做大量的協調工作,那麼制定、發布和出版外文中國標準就簡單得多。至於是否同步制定、發布和出版,關鍵要看準市場需求。我國船舶行業的國際地位決定了《中國造船質量標準》和《中國修船質量標準》的市場需求,同步制定、發布和出版,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雖然兩項標準是首次中英文同步發布,但中國標準的外文翻譯在我國「入世」後不久就開始了,較早成規模翻譯的是石油鑽探設備,中國在哪個國家鑽井,相關標準就翻譯成所在國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看得懂的語言。多年來,僅國家標準委就組織翻譯並正式發布了300多項外文版國家標準。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翻譯外文標準的業務量更是逐年攀升。

制定、發布和出版外文版中國標準,可以推動中國標準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這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實際上,事實上的國際標準無論其數量還是影響力都不可小覷,企業如眾所周知的微軟,組織如國際電工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測試和材料試驗學會(ASTM)等制定發布的標準早已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作為英國國家標準的英國標準協會(BSI)標準和作為德國國家標準的德國標準化協會(DIN)標準不僅曾經是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即使ISO和IEC等國際性的標準化組織成立後,他們的標準也更多地以國際標準的形式,藉助國際標準繼續發揮作用,而在沒有走完國際標準程序之前,他們的一些標準幾乎等同於國際標準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這個意義上,不難看出我國兩項船舶中英文國家標準首次同步發布的重要意義。在中國的很多裝備、技術和服務具備「走出去」實力的情況下,助力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中國標準化主管部門固然責無旁貸;但是,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行業則應該從兩項船舶中英文國家標準的首次同步發布中,看到標準對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的作用,進而努力打好標準牌,打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更加堅定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的信心。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吳海波:中國足球的幾種「走出去」
    吳海波:中國足球的幾種「走出去」2000年08月10日11:37:08 網易報導   中國足球的幾種「走出去」誰都知道中國足球這片土地仍是貧瘠;誰都知道「閉門造車」與「固步自封」已不能適應,更不能追趕當今世界足球的潮流。
  • 中國首個線上線下跨境雙語AI智能合同服務雲平臺亮相京交會
    開幕當日,由北京市商務委員會推薦展出的中國首個線上線下跨境雙語AI智能合同服務雲平臺——合通機器人亮相京津冀協同發展展區,成為「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項下的法律智能領域的亮點產品。  受北京市商務委「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推進處推薦,由走出去智庫(CGGT)主導研發的人工智慧新產品——合通機器人在京交會上亮相。
  • 中國OTA「走出去」服務全球旅行者,可行嗎?
    中國的OTA,第一次明確發出了「走出去」的號角。問題是,能做到嗎?更關鍵的是路徑選擇 中國企業走出去,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話題。近幾年,隨著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大批中國企業走出海外進入國際市場,有成功者也不乏失敗的先例。
  • 談談中國法律典籍「走出去」
    每當人們談論中國典籍「走出去」的時候,大多想到的是文學、哲學、國學等典籍的譯介推廣。事實上,法律典籍也早就走出了國門。它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智慧結晶,範圍廣泛而豐富,涵蓋法律思想、學說、典章制度、法醫學理論等諸多內容。 在古代,中國是法制文明大國,中華法文化較為豐富而成熟,對周邊諸國法典的誕生發揮了重要參考借鑑作用。
  • 線上線下跨境雙語AI智能合同服務雲平臺亮相京交會
    5月28日上午,河北省副省長夏延軍(右二)來到京交會京津冀展臺,走出去智庫首席專家、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國際顧問呂立山(Robert Lewis)律師(左一)向其講解合通機器人的性能。  5月28日上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申金升(右一)來到京交會京津冀展臺,走出去智庫首席專家、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國際顧問呂立山(Robert Lewis)律師向其講解合通機器人的性能。
  • 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家紡企成「範本」
    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家紡企成「範本」 2017-11-16 09:37:18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 中國北鬥「走出去」妙招:選個老外做副秘書長
    比如,一上午緊湊的會談、參觀,簡單的工作午餐,幾乎沒做休息就聆聽五六家企業創新實踐講解,在另一個上午的國際論壇作主旨發言,隨後又是新一輪調研……   這一切,都是中國北鬥近年來「走出去」的主要工作之一。   苗前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下稱「中位協」)副會長兼秘書長,人稱苗博士,是在地球空間信息方面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級官員。
  • 助推國產納米材料走出去 我國制訂氣相二氧化矽國際標準
    近日,從廣州吉必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傳來消息,由其主持制訂的納米材料國際標準ISO18473-3:2018《矽橡膠用氣相二氧化矽》已正式批准發布,比項目計劃完成時間整整提前了7個月,彰顯出我國在納米氣相二氧化矽產品領域已居於國際領先行列。
  • IDG資本熊曉鴿:To B業務一定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機會 | 投資者說
    12月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與清科集團創始人暨董事長倪正東展開對話,雙方圍繞資本寒冬、IDG投資重點以及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等話題展開了討論。自1993年熊曉鴿將IDG資本引入中國,開啟中國的VC時代,以美元基金起家的IDG已經在中國走過25年。
  • 鄭永年: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實質是資本走出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認識,並不是政府走出去,而是資本走出去。鄭永年表示,一路一帶、亞投行能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35年,非常成功的從早先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現在變成資本過剩的國家,而這樣就面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不管是中國的資本還是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資本過剩都會「走出去」到轉型的地方。
  • 律商聯訊聯合中國公司法務研究院發布中國企業走出去調研報告
    「走出去」調研報告》,暨《2015-2016中國企業走出去藍皮書》。 最終報告從宏觀的政治經濟形勢,到微觀的對企業數據及案例的實證分析,總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和教訓,並最終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實踐指引。
  • 專家:翻譯"忠於原著"成文學"走出去"絆腳石
    專家:翻譯"忠於原著"成文學"走出去"絆腳石 這種陳舊的翻譯理念,已經成了影響中國文學和文化「走出去」的絆腳石。    很多典籍有了英譯本卻「走不出去」  在國內,多數譯者出於職業習慣,翻譯過程中全神貫注於文本,字字對應地把文本翻完,翻譯工作即宣告結束。至於譯作在接受地市場的反響,一般被認為是「出版社的事」。
  • 中國知網在美首發中國百種中英雙語學術期刊
    來自北美地區中國研究的知名學者、東亞圖書館館長、雙語期刊的主編、本地服務商等近百人就中國學術期刊依託雙語出版傳播當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展開了討論,現場互動頻繁,引起強烈反響。 「過去20年,中國知網傳播的主要學術內容是立足於中文學術期刊的內容,在傳播中國學術成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 丨雙語說節氣
    在中國的一些地區,大寒時人們經常爭相去買芝麻秸,因為有句老話講:「芝麻開花節節高。」這句話常被用來描述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或思想、學習和技能方面的穩步提升。fall over each other:爭先恐後地春卷包含大量春天的蔬菜,營養豐富,既可當菜,也可作主食。
  •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何新路徑?
    ▼▼近些年,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和軟實力不斷增強,國家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績。總體來看,中華文化「走出去」雖然成就顯著,還是「送出去」的多,「賣出去」的少。那麼,今後我們要如何採用市場化機制,構建對外文化貿易新路徑?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而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又是其發展道路、治國理論、制度理念的基礎和源泉。
  • 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 超超臨界清潔燃煤技術首次走出去
    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 超超臨界清潔燃煤技術首次走出去       本報訊(記者 朱雪黎)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該項目是當今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項目,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將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超臨界清潔燃煤技術推向世界。  1100MW,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單個煤電機組容量。埃及漢納維6×1100MW清潔燃煤電站將由6臺單機容量1100MW的煤電機組組成,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燃煤電站。  該項目將建設在紅海旅遊區,對清潔環保要求較高。
  • 丨雙語說節氣
    秋天的蟹,膏滿黃肥,民間素有「秋風起,蟹腳癢」一說。《紅樓夢》中的一場「螃蟹宴」中,曹雪芹更是借黛玉之口詠出「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的美句,不知饞得多少人深夜裡吞口水。在中國南方,秋分「吃秋菜」也是廣受歡迎的習俗。秋菜是一種野莧菜。每到秋分這天,村民們都會去野外採摘秋菜。田野中的秋菜青翠纖細,可與魚一起熬成湯。
  •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2015-07-19 02:57: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土力學(中英雙語)
    當前,雙語教學已經成為衡量高等院校教學水平的基準之一,而開展雙語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其標準有3條:一是學生容易學;二是教師容易教;三是英文要純正。作者遵循以上標準編寫了《土力學(中,其標準有3條:一是學生容易學;二是教師容易教;三是英文要純正。
  • [焦點訪談]走出去 共同發展
    [焦點訪談]走出去 共同發展  中國鐵建中土集團公司嚴格保證工程質量 這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承擔了社會責任,樹立了良好形象    在蘇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為當地百姓打了上百口水井,先後出資修建了大大小小上百家醫院、診所,受益者超過1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