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染黑齒文化由來已久,在今天依然可以在日本傳統祭祀或藝伎表演中看到日本女子的奇特裝扮,她們會塗上雪白的臉,染黑色的牙齒,剃掉眉毛用筆畫的蟬眉代之,有時將嘴唇也塗成黑紫色。
這種傳統的日本妝容中最奇特的莫過於染黑齒,這種古老的習俗在日本延續千年,直至明治維新時期才被法令逐漸廢除。現今,這種曾經被視為貴族高雅的化妝法已經銷聲匿跡了,我們只能透過平安時代折射的殘影領略只屬於那個時代的審美符號。
一、 日本貴族獨特的黑齒文化
1.起源古墳時代,日本女性的專屬傳統
日本的染齒習俗起源於四五世紀的古墳時代,作為獨特的審美和文化象徵在日本延續長達1500年。隨著染齒文化在日本的進一步流行,黑齒符號在貴族女性中代表著成人,彰顯貴族身份。平安中期開始,黑齒蟬眉成為女性貴族的典型裝扮。
實際上染黑齒步驟繁瑣,需要提前釀泡鐵漿,連續兩個月每天都用鐵漿塗染牙齒,直至牙齒被侵蝕成黑色。
到了平安時代,日本貴族女性會將牙齒染黑,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平安時代染齒文化開始興盛,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染黑齒的描述越來越多。日本小說的開山鼻祖,《源氏物語》描寫道: 紫姬未依老派祖母的習慣將牙齒染黑。
需要說明的是,紫姬原本沒有將牙齒染黑,後來她被光源氏收養,不久便染了黑齒,側面反映出在平安時代,染黑齒只是貴族女性的特權,平民女性想要效仿貴族女性染黑齒是不被允許的。
2.貴族男性開始染齒,黑齒受到貴族的追捧
隨著貴族階級結構發生變化,原本是侍者的武士階層迅速崛起,他們替代先前貴族掌握日本的政治權利。與平安時代的貴族女性如出一轍,武士階層開始染黑齒和化妝。據明代李言恭著《日本考》,其中《卷二·染牙》中提到「其土官本身宗族子侄並領袖頭目,皆以鏽鐵水浸烏倍子末,悉染黑牙」。
染黑齒原本作為女性的成人儀式而存在,成為日本全體貴族爭相效仿的對象,發展為日本貴族的顯著特點。最早記載鐵漿之禮的古籍是足利氏時代的《諸大名名出仕記》,我國對於日本這一習俗同樣有很多記載。例如,《魏志·倭人傳》中記載,「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
二 、平安時代為何流行鐵漿染牙的黑齒文化
1.便於傳遞女性的婚姻狀況和身體狀況
身體裝飾來源已久,早在幾千年前的奧瑞納文化時期的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對身體的加工,例如拔牙或紋身等,這些對於身體的改造主要為了滿足人類對於美的追求以及原始信仰和信息的表達傳遞。
實際上,將牙齒染黑的習俗普遍存在於東南亞文化中,我國東南部地區或東南亞都被統一划分為「照葉林文化」,它們具有相同的氣候環境和相似的飲食結構,這決定了同屬這種文化的文明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色,例如女性成年後要拔牙,這是代表女性成熟的標誌。
這種拔齒文化在後來日本的走婚文化中頗為盛行,所有成年的適婚女性都要拔牙,不同部落拔牙位置不同,此種方法可以判別女子是否是外來者。
後來到了平安時代,拔牙演變為用染黑牙齒代替拔牙,以減輕女性拔牙的痛苦。可見染黑齒最初的作用主要是顯示女性的接受走婚或已有婚配等信息,因此染黑齒在女性中率先開始流行。黑齒習俗在中國古代長期被認為是蠻荒、不開化的特徵之一。
《楚辭·招魂》的話最能體現人們的這種恐慌,「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表達了古代中國對與染黑齒厭惡的態度。但是朝鮮半島的情況截然相反,朝鮮古代崇尚百濟習俗。東南海域地區普遍有黑齒習俗,而鐵的冶煉和稻作技術是彌生時代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說明日本平安時代的黑齒習俗可能也是由朝鮮傳入日本的。
3.鐵漿染牙可以抵抗蛀牙,保護牙齒的健康
對於現代審美來說,黑齒可能顯得十分另類,但在平安時代的日本,染黑牙齒還有另一種作用,鐵漿侵蝕後的牙齒可以抵禦蛀牙和牙周病。在醫術尚不發達的古代日本,染牙可以作為一種牙齒疾病的防治手段。這種手段對貴族女性更為有效。
首先,平安時期的貴族階級食用大量魚類和肉類,這些食物不易消化,加上清潔手段不足,與飲食清淡的平民相比,貴族其實更容易患牙科類疾病,比如蛀牙。
其次,貴族女性是最容易遭受牙科疾病困擾的群體,因為在懷孕期間,胎兒會吸收母親的鈣質生長發育,導致懷孕女性鈣質流失。而牙齒染黑對於保護蛀牙或防止鈣質流失都有增益,因此貴族女性成為染黑齒的最早、最大群體。
隨著武士階級的興起,日本貴族上上下下開始了染黑齒潮流,這對於當時的牙齒保護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2.染黑齒為日本貴族提供統治平民的工具
日本貴族在牙齒的審美上以黑色最為尊貴,在平安時代貴族女子的裳著儀式上用鐵漿染黑牙齒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日本,不同地方的染黑齒風俗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在成人禮上將牙齒染黑,而有的地方則在結婚前一天選擇染齒。
因此,染黑齒又存在「13鐵漿」、「17鐵漿」等不同的說法。關於日本的黑齒文化的描述在《山海經》中同樣可以窺探一斑,「東海有黑齒國其婦人悉黑染。」染黑色牙齒反映了日本女性貴族對於高雅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黑色牙齒成為平安時代乃至之後多個時代身份的代名詞。
既然是高雅的代名詞,染黑齒的用料、步驟同樣頗為講究。染黑齒的習俗逐漸從女性婚配演變為貴族尋找優越感的方式。
在平安時代,染黑齒的群體包括了貴族男性和女性,只有身份高貴的人才有財力和精力去染黑牙齒,普通人一般不會進行這項活動。
染黑齒制度在貴族中的流行說明當時的等級制度森嚴,染黑齒作為一種修飾牙齒的方法,它將貴族和平民區分開來。拋開染黑牙齒在女性身體中的象徵含義,它更具有很強的社會階級性和儀式性,成為貴族統治平民的工具。
三 、廣泛普及的黑齒文化漸漸被日本貴族遺棄
1.江戶時代上行下效,平民開始模仿貴族染黑色牙齒
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曾出現了上百年的戰亂,貴族統治分崩離析。許多地方富豪或商人通過家族聯姻等方式躋身上流社會,貴族公卿的地位受到挑戰。其中表現之一就是染黑齒在這些新晉貴族當中流行開來,為江戶時代日本上下遵循染黑齒習俗開闢先河。
江戶時代幕府雖然施行閉關鎖國,但國內百姓生活和平穩定。缺少外來文化的影響,本土文化傳播迅速,已經走下神壇的鐵漿染黑齒首先受到了日本民眾的追捧。
染黑齒和剃眉畫蟬眉一般是一起進行的。屆時,還要從親朋中選一位 德高望重的已婚婦女做「鐵漿親(鐵漿母)」,為那些成年或已婚的女孩染齒。甚至還發明了一整套染黑齒專用工具。這些器具到德川時代甚至發展為必不可少的陪嫁品。
2.明治維新後期,日本貴族成為的禁染令的先行者
明治維新時代,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日本統治者首先摒棄了這種習俗,他們認為染齒是落後文化的表現。明治新政府向皇室和貴族頒布禁止染黑牙齒的法令,取得了很大成效,明治後期的日本貴族都不會再染齒。
但民間染黑齒思想是文化傳統,思想慣性導致到上世紀20年代依然可以看到染黑齒的老婦人,他們依舊推崇這項延續千年的舊俗。
四 、染黑齒文化普遍追捧到最終衰退的啟示
在日本持續了長達15個世紀的鐵漿染黑齒最終走向了消亡,雖然它已經被現代社會淘汰,但是日本對於黑齒的文化保護情況值得我們學習。
在現代祭祀節目和影視作品之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種獨特的文化表達。雖然現代擁有強大的醫學技術,染黑牙齒已經成為了落後的傳統,但當我們看到現代藝伎染黑牙齒,描畫蟬眉時,我們便會想起曾經的平安時代,貴族們爭相模仿的黑齒傳統。
那是獨屬於這個時代的符號,黑齒文化的價值不能由它是否落後於時代而決定,它具有兩面性,它是曾經時代的潮流印記,又是現代的落後象徵。黑齒文化對於我國的文化保護具有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 魏志·倭人傳》
《 楚辭·招魂》
《日本考,卷二·染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