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國際空間站成為了很多航天愛好者關注的焦點,其中一個原因是空間站進行了變軌,躲避一塊不明的太空碎片,另一個原因是空間站出現了一個小問題,即空間站出現了少量的漏氣。其實早在2019年9月份就已經出現漏氣這個問題,但是到2020年8月份空間站漏氣的速度加快了,現在空間站每天大約會損失220克空氣。雖然此前已經關閉各個艙段的艙門來檢驗密封性,但是還沒找到洩露點。不過,雖然空間站出現了輕微的漏氣問題,但是對於空間站、太空人來說,這個問題不大。
按照計劃,在2020年9月29日,NASA將會有一次發射任務,給國際空間站送上補給,還會將一個價值1.6億元的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送上國際空間站。按照我們通俗易懂的說法,這個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其實就是馬桶。當然,這個馬桶和我們日常使用的馬桶可不一樣,從耗資1.6億元這個價值來看,我們就可以猜測到它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
根據NASA的科學報告,這款價值1.6億元的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是史上最貴的馬桶,整個研發周期耗時長達6年,和現在空間站所使用的馬桶相比,新型馬桶更小了,其體積減少了65%,質量也降低了40%。對於空間站有限的空間來說,這些設施尺寸的縮小,可以騰出更多可以使用的空間。既然空間站的馬桶科技含量極高、成本也很高,那太空人在空間站上是怎麼「如廁」的呢?
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的太空人雖然環境與地面不同,但是還是會面臨三急這些問題,也是要上廁所的。不過由於空間站處於地球軌道上,在微重力的環境中,如廁這個過程可不像我們地面這麼方便、任性。在地面上,地球強大的引力可以將排洩物吸引到地面,而不是到處「飄」,在國際空間站中上廁所,這些排洩物可不會乖乖「往下」掉,可能會到處「飄」。
其實,太空人在太空中需要上廁所,也算是時代的進步,意味著太空人在太空中飛行的時間更長了。在我們人類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中,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了太空,在環繞地球1小時48分鐘後安全返回地球。在最初的太空飛行任務中,飛行任務時間不會很長,所以太空人如果內急,忍忍還是可以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人類太空飛行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意味著太空人在長時間飛行過程中如果內急,再也「忍不住」了。
根據NASA的資料顯示,空間站上有2個衛生間,當太空人上廁所時,他們必須使用腿部限制器將自己固定在馬桶圈上,馬桶上安裝了類似吸塵器的風扇抽吸系統,可以將固體排洩物收集到鋁容器的袋子中,可以將液態排洩物收集到20升的容器。有太空人表示,在國際空間站上上廁所或許是最尷尬的一件事,如果廁所出現故障的情況下,排洩物甚至可能會漂浮出來,畫面難以想像!
雖然現在有新的廁所即將送上國際空間站,但是與地面相比,在太空中如廁還不是很方便。隨著科技的發展,相信在未來太空人如廁的問題也會得到更好的解決。這對於我們人類的航天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未來我們人類不僅僅在地球軌道飛行,甚至可能會載人登陸到火星等星球,這個過程中飛行時間也會很漫長,如廁的問題還是得好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