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李嶽
開幕酒會:2019年4月02日(周二),19:30開始
展覽時間:2019年4月03日-2018年4月14日, 10:00 – 17:00(周一閉館)
場地:映藝術中心·畫廊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七星中街(靠近798南門)
策展人:周小登
學術顧問:那日松
(參觀免費)
繼敘利亞之後,李嶽於二零一八年兩度背上防彈衣和相機繼續她的戰地攝影之旅,目的地是東烏克蘭。陰差陽錯地,她這兩次鏡頭中的主體不再是橫飛血肉、士兵與難民,而是失去丈夫,從戰區逃出卻無以謀生的站街流鶯們。阿麗莎就是其中一員。除卻幾十張照片,展覽還將通過攝影師的裝置創作再現東歐戰區流鶯的生活境況。這說得上是一場女性攝影師為遠方哭泣的女性們所辦之展。倖存者們的故事,不止都是喜劇。
「阿麗莎」是一名站街女的名字。她在戰爭裡沒了丈夫,現在與兒子和男朋友一起生活在首都基輔,全家靠她站街的收入為生,儘管嚴格意義上他們稱不上一家三口。她的年齡得比看上小很多,她面上是青灰色眼袋身上是贅肉,但家裡有許多娃娃布偶、帶蕾絲的帘子、可愛小動物的招貼畫、冒氣泡的金魚缸,到處是「廉價的少女心」。
她是李嶽在這次展覽裡最想呈現的人。
2018年8月與12月,李嶽兩次去烏克蘭拍攝。初行本意想同17年在敘利亞一樣著重拍攝戰地,到基輔才知是給當地華人掮客擺了一道,收錢不辦事,承諾的通行證壓根沒影。在基輔等待期間,經各方協調終於拍攝了位於哈爾科夫的難民營、徵兵站、和站街女群體。
哈爾科夫在烏克蘭東北部,與俄羅斯接壤,是烏克蘭境內面積最大城市;1917年俄國革命後,它曾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府,然而在之後的「蘇德戰爭」中,其因特殊的戰略地位歷經四次攻防戰,滿目瘡痍。也許不安的種子那時就深埋,新世紀後,哈爾科夫和盧甘斯克、頓涅斯克一同鬧起了「東三州」獨立,當地親俄派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多次發生激烈衝突,平民死傷無數。起兵與止戈的原因太複雜了,各方勢力摻雜其中,作為後來記錄者的李嶽弄不清緣由,只看到難民營裡帶著六七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們,以及達不到「慘」的相對標準——沒有資格進入名額有限的難民營的女人們,她們只有一兩個孩子,或者家庭成員裡沒有殘疾者。
失去丈夫,大環境動蕩沒工作,孩子要吃飯,難民營進不去,生過孩子色衰的自己連有組織背景的老鴇都不肯收,只得夜裡走上街頭做個體戶流鶯。在過路車燈的照射下搔首弄姿,從此做只夜行動物。
「Sic transit Gloria Mundi.」塵世榮耀,就此消逝。——《烏克蘭拖拉機簡史》
於是李嶽決定再來一次烏克蘭,為了拍這些從「東三州」出來的站街女。第二次碰面,她甚至與一些站街女有些變得像老朋友,女人們不再像做生意一樣進屋子什麼也不管就開始脫衣服,而是會接受她邀請的一杯咖啡,說對未來的預想、過去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是很久沒人願意聽她們說話了。李嶽去到另一名妓女家拍攝,那個女人說她和女兒兩個人生活在租來的屋子裡,雖然拮据但給女兒的都是最好的,家中牆上滿是孩子的藝術照。孩子看起來很喜歡動物,牆上幾張是與馬的合影,現實裡,母女兩也養了一貓一狗,四位家庭成員對著鏡頭笑得開心。
最後還是到達戰區了,李嶽說烏克蘭的戰區和其他地方不大一樣,因為這兒常是叢林與荒野作戰。夏天坐著火車行進,窗外是綠色原野,草地裡殘留下一排排障礙物,間或鑽出幾隻野雞,零星著黃色、白色、紫色的小花,粉紫色天空下小河靜靜流淌,色調柔和得像莫奈的畫面《春天的吉維尼》。冬天又是皚皚白雪,一片潔淨。她在戰區沒遇到什麼麻煩,倒是在基輔火車站遭遇兩名烏克蘭女扒手,所幸丟掉的東西不再重要。
戰區附近村莊裡剩下的全是老人,他們在爆炸聲中躲進醃菜的地窖得以倖存,爆炸聲滅後握緊十字架無處可去。如今依舊存在的大量醃菜缸子是他們對饑荒記憶猶新的恐懼,新鮮食物就是土豆和玉米。離烏軍封鎖線1000米小村莊裡,一戶房子被炸掉了一半,以為沒人居住,進去才發現只剩一位老婦,在狗窩邊搭了個藍色帳篷住著。婦人說著說著就開始流淚,說她什麼都沒了,李嶽抱了抱她,那個懷抱緊得讓李嶽幾乎無法喘息。
回到基輔的旅遊景點。黃金門的街邊烏克蘭婦女們圍著頭巾坐在棚子裡,身邊凌亂的放著剪刀和包裝紙,五塊錢一束的玫瑰花插在面前的桶裡。聖索菲亞大教堂門口站著收費拍照的熊玩偶,陽光西斜,當地人帶著小朋友出門玩耍,男孩子踢著足球,父親教兒子放紙飛機,信徒在教堂裡禱告。
「人們擁抱著,嬉戲著,選擇忽略和遠離戰爭,那一瞬間,前線的鮮血都沒有眼前的藍天白雲重要。」
生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有人生來就是要不幸嗎?返回倫敦,李嶽告訴我她要為從戰區出來的站街女們做一場展覽,不是為了離經叛道。這場展覽叫「夜行動物-阿麗莎」,來看望她們吧。
冬天桑拿房裡,窩在沙發上的等客人的瑪格麗特。她的朋友剛剛接完客人,抽著煙休息。瑪格麗特家中,她和女兒一起住在租來的房子裡,養著一貓一狗。蕾絲窗簾下面是她精心照料的盆栽。瑪格麗特家中,她說儘管生活拮据,但給女兒的都是她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客廳裡的全家福。站街女阿麗莎被男朋友和兒子簇擁坐著,男友懷抱著他們的寵物狗。牆上貼著小狗日曆、聖母子像,電視裡放著選秀一類的歌舞節目。與兒子疏離地坐在一起,抽著煙的阿麗莎顯得有些沉默。男友坐在地上逗弄小狗,阿麗莎瞥向電視機。破損的百葉窗上罩著夢幻的白紗幔,桌上剩半瓶一升裝的可口可樂。阿麗莎工作時穿的高跟鞋。阿麗莎與她的站街女朋友依偎在一起。另一名站街女,毫不羞澀地脫去衣服直面鏡頭。難民營裡的單身母親和她的八個孩子。哈爾科夫的難民營由德國人建造,只接收老人、殘疾人、或者帶有許多個孩子的單親家庭。哈爾科夫難民營裡的女孩。2014年4月8日,親俄抗議者在哈爾科夫州政府大樓旁發表宣言,宣布獨立,並佔據州政府大樓,與警察對峙。之後不久,烏克蘭特種部隊奪回並守衛地區行政大樓。八月份的頓涅茨克,曾經的戰爭封鎖線上,烏克蘭軍隊留下的一排排障礙物斜倚在草叢裡,野花在其間被風吹動。頓涅茨克在2014年5月12日宣布成為所謂的「獨立主權國家」,但並沒有得到烏克蘭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十二月再次回到烏克蘭,距離東部烏軍封鎖線1000米的小村莊,破損的屋子依舊沒有修好,老夫婦罩著滿是破洞的衣服搬運修理材料。文:周小登
攝影師簡介
李嶽Yue Li(英國倫敦)
英國國家記者聯合工會會員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NUJ);巴黎In & Between藝廊會員攝影師
2017 – 2019碩士研究生,文物修復專業於坎布威爾藝術學院,英國
2016 – 2017碩士研究生,策展與收藏專業於切爾西藝術學院,英國
2012 – 2015學士本科、碩士研究生,新聞與紀實性攝影專業於倫敦傳媒學院,英國
2009 – 2012本科學士,攝影專業於山西傳媒學院,中國
展覽與出版:
《生而無為往大馬士革去》2018,中國北京映畫廊
《攝影的精神》譯者2018,浙江攝影出版社
《吾城吾鄉》2016,中國《南方周末》雜誌
《中國人與食物》2013,法國巴黎In & Between藝廊
平遙攝影節《倫敦印象》優秀攝影師2013,中國平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