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傳說中從時尚設計師跳槽成電影導演的狠角色,先不說什麼服裝打扮那些我覺得都還好,但對於視覺的玩弄湯姆福特操演得十分上手,幾幕讓觀眾產生誤會的畫面與鏡頭,在他眼中只是藝術品被借來轉場用的小巧思,卻屢屢成為觀眾驚訝瞠目的一瞬間。尤其是那開頭真的是下了猛藥,我到現在還久久不能從那畫面中平復過來,還有那張兩個男人對峙的照片,是誤會與錯愕的瞬間。
不愧是傳說中從時尚設計師跳槽成電影導演的狠角色,先不說什麼服裝打扮那些我覺得都還好,但對於視覺的玩弄湯姆福特操演得十分上手,幾幕讓觀眾產生誤會的畫面與鏡頭,在他眼中只是藝術品被借來轉場用的小巧思,卻屢屢成為觀眾驚訝瞠目的一瞬間。尤其是那開頭真的是下了猛藥,我到現在還久久不能從那畫面中平復過來,還有那張兩個男人對峙的照片,是誤會與錯愕的瞬間。
這是一段復仇的故事,同時也是關於選擇的詮釋,更是對於現實與理想間的拉力賽轉播。了解我的就很清楚,我很少用這些抽象的形容詞來給電影貼上一張張廉價的標籤,諸如什麼人性黑暗還是不為人知的秘密,甚或是人生意義狗屁倒灶的道理等等,我很不喜歡,也覺得那是譁眾取寵的營銷標籤,然而《夜行動物》正有如這一類的故事般,隱晦而深刻,沈穩但驚悚。
復仇在哪?選擇的效應為何?現實又如何與理想拔河?當然依照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則有各種不同的感受,但我想傳達的重點在於,三條的故事線讓人處在糾結不清的現實層次時,你是否能依照電影的剪接與湯姆福特的安排,品嘗到扭擠出的一滴精華?這一幕對比的是哪一幕夠成為觀影時的樂趣,且不單單只是呼應與橋接的華麗手法,即便伸展臺上的模特兒諸多擺弄與瀟灑,臺下的觀眾其實看得一清二楚,只要你拿出心中遁入模糊現實層級的靈魂,就能體會出電影的復仇,角色的選擇,與現實理想間孰勝孰負。
但,聽起來好高深好飄渺啊!別這麼說,光是男主角所寫出來的那本「小說中的小說」,就足夠讓你心驚膽顫一整場,就好比讀《冰與火之歌》的篇章,這角色到底死不死一樣。
愛的反義詞是什麼?是恨?還是冷漠?我想是復仇。處心積慮的安排、難以忘懷的人物、對於結果的追求,最終訴諸於雙方間的關係變化,由愛生恨的仇視之於由恨生愛的上癮,我想我們對復仇的執著與對愛情的頑固是表裡一體,皆傷人七分損己三分。那麼究竟結尾的一幕代表著什麼,是一吐怨氣的復仇還是不忍直視的愛意?這裡,就真的是「作者已死」派上用場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