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搜尋引擎可用來追蹤癌症數據

2020-12-04 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谷歌搜尋引擎可用來填補美國在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數據空缺,尤其是有關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這些在全國登記庫中缺乏記錄的癌症數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全國各地使用谷歌搜索服務所產生的搜索數據可用來估算搜索某一特定主題的人群數量。那些搜索與癌症相關健康主題的人很可能就是癌症患者、癌症尚待診斷的人或癌症患者家屬。

相關研究報告近日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皮膚病學卷》月刊上。報告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皮膚病學副教授埃萊妮·利諾說,這些很容易獲取的公開數據可以代替癌症登記庫中的數據。實時了解癌症趨勢非常重要,既可以發現需要投入更多關注的方面,也可以評估癌症預防計劃的效果。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2009年至2013年美國8種常見癌症信息的谷歌搜索量、各州發病率和死亡率等數據,發現谷歌搜索量與其中5種癌症發病率相關,即淋巴瘤、黑素瘤、結腸癌、肺癌和甲狀腺癌。就其中除甲狀腺癌外的其餘4種癌症而言,谷歌搜索量也與死亡率相關。

研究還發現,8種美國常見癌症中的其餘3種,即膀胱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與谷歌搜索量並無太大關聯。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相關防癌宣傳活動增強了公眾對這3種癌症的認識有關。(馬丹)

《中國科學報》 (2017-07-11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表觀遺傳學進化機制
    2019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工具,其能成功追蹤到了癌症的分子進化機制,這種新型工具還能夠幫助理解癌症產生、在機體中擴散及對不同療法產生反應的分子機制
  • 歐洲小眾搜尋引擎欲挑戰谷歌
    【新華社微特稿】曝出數據隱私醜聞的美國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公司如今面臨歐洲一批小眾搜尋引擎企業挑戰。美聯社22日報導,法國寬特公司、英國Mojeek和德國Unbubble等企業承諾保護用戶隱私,不會追蹤用戶數據、過濾搜索結果或有針對性地推送廣告。
  • 蘋果為什麼要研發自己的搜尋引擎來對抗谷歌?
    蘋果的搜尋引擎很可能會與谷歌、必應和DuckDuckGo等其他搜尋引擎的外觀和功能有所不同。這可能是因為蘋果歷來喜歡以不同的方式做事,相比顯示廣告和數據挖掘,蘋果的搜尋引擎可能有著更為不同的目的。
  • AI算法入駐Google搜尋引擎,詞條再冷也可手到擒來!
    在這個bug的前提下,搜尋引擎人工智慧化成為目前不可阻擋的趨勢。日前,搜尋引擎巨頭Google在自家搜尋引擎中引入一種名為RankBrain的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的算法,以優化搜尋引擎的網頁排名。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 ACS Cent Sci:一種新型分子探針讓癌症幹細胞無處可逃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子探針來找出這些難以捉摸的癌症幹細胞並照亮它們,這樣不僅能夠在體外的細胞培養物中而且也能夠在天然環境---身體---中鑑定、追蹤和研究它們。他們描述了利用這種分子探針在多種人癌細胞系的體外培養物中和活小鼠體內鑑定出癌症幹細胞的有效性。
  • 追蹤「巨噬細胞」:從哪來?到哪去?—新聞—科學網
    巨噬細胞功能的失調與癌症、糖尿病及阿爾茲海默病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但一直以來,人們並不清楚,這種在「天使與惡魔」角色中切換自如的細胞最初來自哪裡。   最近,一項來自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劉兵課題組、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課題組等的研究揭示了人胚胎巨噬細胞的多重起源及發育過程,解析了組織駐留巨噬細胞特化過程的關鍵分子特徵。
  • 谷歌推出數據集搜尋引擎,可支持中文搜索
    今日,谷歌推出新的數據集搜索(Dataset Search)產品,希望幫助研究人員、記者和其他用戶更輕易地獲得這些數據。這一工具還提供以公開標準呈現的數據,從而幫用戶清楚地了解這些信息的創建者、數據的收集途徑以及數據的用途。此外該工具還支持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進行搜索。
  • 小聲嗶嗶幾個好玩的搜尋引擎
    百度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有著超過千億的中文網頁資料庫。也可以算是我們接觸網際網路的第一個窗口。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各種類型的搜尋引擎也層出不窮。也向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使用方向。所以哦,這是一篇滿滿的幹活哦下面阿貓給你們看看還有什麼好玩的搜尋引擎。
  • 用這兩款獨立搜尋引擎,和莆田廣告說再見!
    對於百度來講這肯定不是件好事,但是對於搜尋引擎創業公司來說,卻是一次在競爭中獲得曝光的機會。 今天世超就給大家推薦兩款各有特色的獨立搜尋引擎 —— 注重信息提取的Magi,保護用戶隱私的秘跡搜索。
  • 不如試試這幾個搜尋引擎
    閒話少敘,今天爆哥給大家聊聊搜尋引擎那些事兒眾所周知,百度是國內搜尋引擎中的老大,但由於長期位於霸主之位,居安而不思危,終於日日頹廢而漸漸式微,大家也送給它一個「名副其實」的稱號——「百毒」還記得「搜尋引擎百度已死」這篇文章嗎?
  • 搜尋引擎爬蟲的工作原理解析
    作為一名合格的SEOER,我們接觸的是網站,接觸的是搜尋引擎,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必須對搜尋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效果。抓取抓取環節是第一步,搜尋引擎收錄你網頁的第一步,它是指搜尋引擎爬蟲通過連結訪問你的網站,進而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抓取,深度抓取是指從上至下抓取,廣度抓取則是指從左往右抓取,並且這兩種抓取方式都是同時進行的。通常爬蟲會抓取你網頁上的文字、連結、圖片等等信息,或者從嚴格意義上說,爬蟲其實抓取的是你當前網頁的代碼。
  • 外貿人必須知道的【搜尋引擎獲客】技巧!
    搜索客戶,是外貿人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通過搜尋引擎搜索便是最為普遍的方法。每個國家都有相應常用的搜尋引擎,每個搜尋引擎的使用效果不同,作為市場上排名第一的搜尋引擎——Google,通常被外貿人用來尋找全球範圍的客戶。
  • 2020 國外搜尋引擎匯總
    Seznam – Seznam是捷克的一個門戶網站和搜尋引擎,可搜索網頁,地圖,照片和視頻,產品等等。 SAPO – 葡萄牙搜尋引擎,可以搜索網頁,圖像和視頻,新聞和博客等。 Virgilio -Virgilio是義大利門戶網站和搜尋引擎,可以對網頁,圖像和視頻,企業和地圖進行搜索。
  • 全球10大搜尋引擎,除了Google和百度,你還知道哪個?
    1.Google雖說Google離開中國很長時間了,但不得不承認,Google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我們所說的「大」是按照搜尋引擎的用戶和訪問量來劃分的,Google的月獨立訪客大約18億,是目前用戶規模最大的搜尋引擎。
  • 癌症研究通過可重複性實驗—新聞—科學網
    ,這一次它帶來的是好消息:兩篇重要癌症論文的絕大多數實驗可以被重複。 最新可重複性研究於6月27日發表於開放獲取在線生命科學期刊eLife,它們緊隨今年1月對5篇論文進行可重複性驗證之後。此前就高影響力癌症研究能否被重複的驗證產生了矛盾的信息。 但在此次的兩項新重複性實驗中,仍有一個重要小鼠實驗未能重複,《癌症生物學》可重複性項目負責人之一表示,這表明動物研究可重複性當前面臨的問題。
  • IBM如何用數據追蹤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
    ▲ 三維數據可視化有助於研究員和衛生組織確定「超級聯絡員」,由此可設計一個有針對性的免疫接種策略。(Source:IBM)從無線電標籤中收集來的數據將呈現在一個三維動態監測的顯示屏上,科學家和研究員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分析疾病的分布情況,甚至追蹤疾病的傳播路徑。同時,因為接種疫苗的花費太高,這些數據還可幫助醫療人員來確定優先免疫接種患者。Kurien 說:「這些標籤負責收集數據,而我們則將這些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以此來確定疾病的分布情況。
  • 稻田土壤施肥可緩解全球變暖—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吳金水團隊利用13C自然豐度法追蹤了稻田中的碳穩定途徑,揭示了長期施肥水稻土團聚體和密度組分中的有機質穩定機制
  • 一種新技術有望追蹤癌症基因的活性變化
    MYC是一種潛在的癌症基因,其幾乎與所有癌症發病都存在關聯,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如何誘發腫瘤產生,由於MYC在多種腫瘤中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僅僅MYC似乎並不會誘發腫瘤產生,近日在巴爾的摩舉辦的第63屆美國生物物理學會年會上,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就發表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即利用一種新型工具來追蹤單一細胞中的MYC
  • 搜尋引擎蜘蛛(爬蟲)工作過程及原理
    什麼是搜尋引擎爬蟲,搜尋引擎爬蟲是如何工作的。搜尋引擎爬蟲也叫做搜尋引擎蜘蛛,是用來抓取網頁信息的,搜尋引擎抓取過程分為大致五個步驟。#Python爬蟲#分別是:抓取 → 存放 → 甄別 → 收錄 → 權重衡量分配排名搜尋引擎蜘蛛首先會抓取網頁信息
  • 【英文SEO】搜尋引擎工作原理
    >第一:什麼是搜尋引擎?第三代:用戶中心一代用戶中心一代我理解為搜尋引擎依據網站的流量,比如點擊率,停留時間,pv,uv,ip等等來動態調整網站的關鍵字排名,而前3項作為基礎排名數據依據,所以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要以原創為目標,而是以解決用戶需求為目標;這個時期的軟體數百度強姦器為首,非常受人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