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最長的元素,達到宇宙年齡的10億倍!

2020-11-27 騰訊網

鉍的發現歷史

15世紀時已知,1737年由埃洛(J.Hellot)和日夫魯瓦(C.J.Geoffroy)製得鉍。

古希臘和羅馬就使用金屬鉍,用作盒和箱的底座。但直到1556年德意志G.阿格裡科拉才在《論金屬》一書中提出了銻和鉍是兩種獨立金屬的見解。1737年赫羅特(Hellot)用火法分析鈷礦時曾獲得一小塊樣品,但不知何物。

1753年英國C.若弗魯瓦和T.伯格曼確認鉍是一種化學元素,定名為bismuth。1757年法國人日夫魯瓦(Geoffroy)經分析研究,確定為新元素。

鉍的生活用途

鉍主要用於製造易熔合金,熔點範圍是47~262℃,最常用的是鉍同鉛、錫、銻、銦等金屬組成的合金,用於消防裝置、自動噴水器、鍋爐的安全塞,一旦發生火災時,一些水管的活塞會「自動」熔化,噴出水來。在消防和電氣工業上,用作自動滅火系統和電器保險絲、焊錫。

鉍合金具有凝固時不收縮的特性,用於鑄造印刷鉛字和高精度鑄型。碳酸氧鉍和硝酸氧鉍用於治療皮膚損傷和腸胃病。

用於制低熔合金,在消防和電氣安全裝置上有特殊的重要性。

在分析化學中用於檢測Mn。鉍可制低熔點合金,用於自動關閉器或活字合金中。

鉍屬微毒類。大多數化合物、特別是鹽基性鹽類,在消化道中難吸收。不溶於水,僅稍溶於組織液。不能經完整皮膚黏膜吸收。鉍吸收後分布於身體各處,以腎最多,肝次之。大部分貯存在體內的鉍,在數周以至數月內由尿排出。

鉍在體內的代謝與鉛相似。在酸中毒時,組織可將積存的鉍釋放。鉍與鉛可互相影響。在體內,鉍化合物能形成不易溶於水和稀酸的硫化鉍,沉澱在組織中或栓塞在毛細血管中,發生局部潰瘍,甚至壞死。硝酸鉍在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下,可還原為亞硝酸鉍,吸收後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嚴重慢性中毒時,由於鉍多存在於腎臟,可出現嚴重腎炎,其中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害最重,肝亦可累及。反覆經口或經其他途徑慢性中毒患者可出現 「鉍線」。

未見吸入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職業中毒。慢性中毒主要由含可溶性鉍鹽的藥物所引起。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可溶性鉍鹽,曾有引起死亡的報導

皮膚有損傷者要避免直接接觸可溶性鉍鹽。二巰基丙磺酸鈉等可作解毒劑。

半衰期最長的元素

鉍為銀白色至粉紅色的金屬,質脆易粉碎,鉍的化學性質較穩定。鉍在自然界中以游離金屬和礦物的形式存在。

室溫下,鉍不與氧氣或水反應,在空氣中穩定。.導電導熱性差;以前鉍被認為是相對原子質量最大的穩定元素,但在2003年,發現了鉍微弱的放射性,可經α衰變變為鉈-205。其半衰期為1.9X10^19年左右,達到宇宙年齡的10億倍。

哈哈哈我是小意,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意的可以點一下關注哦,每天都會科普化學元素小知識哦~~O(∩_∩)O

(本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旨在科普趣味知識,不代表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衰變周期竟是當前宇宙年齡的10億倍!盤點那些奇特的元素
    其最穩定的同位素砹-210,半衰期為8.1小時,最不穩定的同位素砹-213,半衰期僅有125納秒!2、最昂貴的元素——鍅(Fr)鍅元素由法國女科學家佩裡於1939年發現,該元素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她的祖國。鍅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僅僅比砹多一點,大約為30克,是世界上第二稀少的元素。
  • 人工合成的元素中半衰期最長的元素,其半衰期達到了28小時!
    半衰期最長的人工合成元素釒杜-268是其最穩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28小時,這也是102號元素之後最長壽的同位素。1969年尼爾松等全面系統地進行了計算和討論,得出了Z=114、N=184的核298114為雙幻數核,圍繞它可能存在一個由成百個超重核組成的穩定島,其中壽命最長的可達108年。
  • 釷-232半衰期140.5億年,用核紀年法測宇宙年齡可信嗎?
    根據已知長壽命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以測定銀河系中最古老恆星的年齡,從而定出銀河系的年齡。這种放射性年齡測定方法稱為「核紀年法」。例如,釷-232的半衰期是140.5億年。用當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加上高解析度光譜儀,已經能夠檢測到恆星的釷-232含量,並作出相應的年齡估計。
  • 宇宙年齡138.2億年怎麼來的?依據什麼原理測量?
    現在科學公認,宇宙的年齡已經有138.2億年了。那你知道這個年齡是怎麼測定的嗎?它的測量原理是什麼呢?測量的依據是什麼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之上,科學家們建立的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的一次突然的爆炸。從那個時候開始,時間才具有意義。
  • 宇宙138億年的年齡是怎麼知道的呢?
    地球年齡是如何測定的?地球誕生前,我們人類肯定是不存在的,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以前呢?從公式(1)可以計算出唯一的未知量地球年齡T0。計算表明T0為44.3~44.5億年。宇宙年齡的測量也能用這種方法嗎?我們也能尋找宇宙中的某些物質來用同位素的測定年份方法測定嗎?科學家曾經也這樣想過,但是宇宙的那些天體是早產生還是晚產生呢?
  • 利用元素的衰變放射性測定天體(地球)的年齡
    ,這個定義叫做「半衰期」,這是一個時間的標尺,它的含義是每過一個半衰期,這個原子核的數量就減少為原來的一半,而再過一個「半衰期」它又減小了一半,因此只要去測量這個原子核原來的數目以及它所生成那個新的原子核的數目,通過兩者之比就可以得到它經過了幾個半衰期,就可以測量它經歷了多長時間。
  • 暗物質探測器觀察到氙同位素衰變過程:半衰期1.8×10^21年
    上周,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了暗物質探測器領域的一個重磅新聞,因為科學家們罕見地探測到了半衰期長達 1.8×10^22 年的氙同位素衰變,比已知的宇宙年齡還要長。據悉,半衰期是材料穩定性的一個衡量標準,表明了預期半數原子衰變所需的時間。
  • 宇宙的年齡到底有多大
    現在,它們應當已經走過了125億年的歷史了。顯然,恆星的年齡是不可能大於宇宙的,所以,宇宙的年齡必然要大於那些恆星的年齡。    事實上,由於天文觀測的不準確性,關於宇宙年齡的數據仍然有25%或者說是±30億年的上下浮動,但是,那些已經是次要的了。造成這種原因的最主要的是,當前我們缺少有關基本的原子和核能的屬性方面的知識。
  • 壽命最長的恆星年齡有多長?宇宙年齡都沒它壽命長!
    目前,我們並不知道壽命最長的恆星是什麼。 這是因為,恆星的壽命和質量有關,質量越大的天體,壽命越短;質量越小的恆星,壽命越長。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恆星是紅矮星,壽命可以達到幾百億年甚至是上千億年。
  • 為什麼用「半衰期」來測量放射性?
    對於放射性物質,半衰期可以確定放射性物質不再構成威脅所需的時間; 對於其他物質(例如碳14),半衰期可以幫助進行放射性測年(碳測年),從而確定古代遺骸的大致年齡!對於不熟悉核化學的人來說,這似乎有些複雜,但它是一個有用且用途廣泛的概念。什麼是放射性衰變?
  • 宇宙年齡138億歲是怎樣測算出來的
    宇宙是我們這個世界最老的存在,因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有了宇宙之後才生發出來的。所有物質,從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基本粒子,到以光年計的巨大天體,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的過程。我們通過看一個人的皮膚、頭髮、精神狀態等外觀,通過檢查一個人的骨骼狀態和各項生理指標得出這個人的大致年齡;我們可以通過探查元素同位素的半衰期,計算出地球、月亮等天體的年齡。
  • 科學家剛剛發現月球年齡被謊報!三種稀有元素解開月球年齡真相!
    最新研究表明,月球的年齡完全被謊報!來自阿波羅巖石顯示,月球比我們想像的要古老1億年!月球年齡早期的研究認為月球的年齡大約為45.6億歲,接近46億年,大約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的1.5億年,月球就誕生了!碰撞理論認為月球的傳統科學起源故事是這樣的:大約45.6億年前,太陽系從我們宇宙鄰居的一團氣體和塵埃中誕生。然後,在地球歷史的早期,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傾斜撞擊了我們的星球。雖然入侵者被反擊地粉碎,但是也帶走了我們星球的一大塊土地。這次碰撞在地球周圍形成了巨大的碎片雲,並在億萬年的時間裡形成了我們的月球。
  • 宇宙中最古老行星的年齡超過127億年,是地球年齡的3倍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然後宇宙不斷的開始膨脹,根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20億光年,當然由於人類的認知水平有限,有可能宇宙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暗物質探測器觀察到氙-124放射性衰變 半衰期超宇宙年齡
    科技日報北京5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XENON協作研究團隊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的暗物質探測器XENON1T觀察到氙-124的放射性衰變,並測得其半衰期為
  • 最新研究再次證實宇宙年齡為138億歲,宇宙是世界上最老的存在!
    事實上,人類也可通過探查元素同位素的半衰期,計算出地球、月亮等天體的年齡,對於宇宙的年齡究竟是多少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始終爭論不斷,近年來,最新的科學測量研究表明,宇宙可能比之前人們估計的要年輕幾億歲,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曾在一系列論文中指出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表明,宇宙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當他們使用智利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進行觀測後,人們詫異地發現
  • 宇宙中壽命最長的恆星能有多長?
    一般情況下,恆星的壽命和恆星的原始質量呈反相關,也就是恆星質量越小壽命越長,對於M型恆星來說,其主序星壽命最長的超過2000億年,比我們宇宙的年齡還長很多倍。我們宇宙被數不清的恆星照耀著,星系之所以發光,也是數以億計恆星的貢獻,比如我們銀河系內就有近2000億顆恆星,我們太陽只是其中毫不起眼的一顆。
  • 鐵有哪些同位素,半衰期是多少?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在內部由於量子效應,會隨機地發生衰變(轉變為其他原子),大量原子聚集在一起衰變就符合統計學規律,我們把放射性物質衰變一半所需的時間稱之為半衰期。半衰期是一個統計學概念,對大量放射性原子來說才有意義,對於單個原子是沒有意義的,單個放射性原子我們可以用平均壽命來描述,兩者的關係為:平均壽命 = 半衰期 / ln2 ;比如碳14會自發地衰變為氮-14,半衰期為5730年,也就是對於10克的碳-14來說,在5730年後,只剩下5克的碳
  • 碳作為常見的元素,為什麼又是大部分物質的基礎?這些元素很奇怪
    哥白尼是一種高放射性的合成金屬,它是最奇怪和最難以捉摸的元素之一。它的半衰期驚人地短,只有29秒。鐳是一种放射性極強的物質,以居裡夫人的名字命名。它可以在黑暗中發光。在所有鹼金屬中,釷的活性最高。在它最穩定的同位素上,它的半衰期非常短,只有22分鐘,而且非常罕見,它通常一次只出現一個原子,然後幾乎瞬間消失鉍是最重的非放射性金屬。
  •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它?專家道出真相,存在所有有機物質中
    在恆星中,氫原子融合產生氦,氦宇宙中第二常見的元素,它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氦氣與氫氣共同組成了宇宙中99.9%的已知物質。儘管如此,宇宙中的氫含量還是比氦高出10倍。第三種最常見的元素是氧,含量為氫1000分之一。一般而言,原子序數越高,元素含量越不豐富。
  • 太陽的年齡大約為45億歲,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宇宙年齡相仿的恆星?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推測,宇宙大爆炸發生在大約138.2億年前。太陽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就不斷的膨脹,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包含眾多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星雲、衛星、彗星、黑洞等等天體,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目前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2億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