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的元素中半衰期最長的元素,其半衰期達到了28小時!

2020-11-23 騰訊網

釒杜這個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05號元素,別看它長得像兩個字,其實它是一個字,只是目前還無法寫成一個字的形式,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釒杜的發現

釒杜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學元素,它的元素符號是Db,它的原子序數是105,屬於過渡金屬之一。

它已被證實是VB族元素。發現機構包括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

美國化學家最初把它稱為Hahnium(中文曾譯為釒罕)。在1997年,IUPAC把它定名為Dubnium,以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為名。

半衰期最長的人工合成元素

釒杜-268是其最穩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28小時這也是102號元素之後最長壽的同位素。

因為該元素有如此長的半衰期,為科學家們研究朝中元素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時間,儘管該元素沒有任何實際用途,但科學家可以直觀的了解其性質,為合成更重的元素提供更多的經驗。

研究超重元素的意義

20世紀中期以來,核物理學家發展了原子核殼模型理論,預言質子或中子為幻數的原子核具有特別的穩定性,理論預測在質子數為114、中子數為184的「雙幻數核」(魔數核)298114附近的原子核將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圍繞它可能存在著由成百個超重元素核組成的「穩定島」,有可能被合成出來,這些核被稱為超重核。原子核為超重核的元素稱為超重元素。

super heavy elements即原子量大於已發現元素的假設新元素。一經發現,則將這些元素排在現周期表元素之後。

根據核理論預言可能存在的原子序數大於 110的化學元素。相對應的原子核稱為超重核。自從1940年人工合成93號元素錼和94號元素鈽以來,元素周期表就開始「延長」。隨著超鈽元素的陸續合成,元素周期表究竟能延長到哪裡的問題很自然地就提到了人們的面前,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在1966年前後,核理論工作者根據原子核的殼層模型理論提出了關於超重元素存在的預言。

20世紀2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解釋了周期表中具有2、8、20、28、50、82和 126等幻數的核的豐度較大和特別穩定等實驗結果。1948年以來,美國物理學家M.G.邁爾等強調了質子數Z或中子數N為幻數的原子核的特別穩定性。1959年丹麥物理學家S.G.尼爾松等將尼爾松單粒子能級圖外推到Z=126,顯示出 Z=114的殼層效應。

1960年前後瑞典物理學家S.A.E.約翰松在普遍液滴模型基礎上,利用尼爾松軌道作了殼修正;他的計算證明,在N=184附近可能存在壽命足夠長的核。1965~1966年邁爾等推廣了液滴模型公式,並在核近似為球形時加以殼修正,從半經驗質量公式出發,預言超重核穩定島的存在。裂變勢壘高達幾兆電子伏。蘇聯物理學家B.M.斯特魯賓斯基發展了殼修正法,提出Z=114為質子幻數。1969年尼爾松等全面系統地進行了計算和討論,得出了Z=114、N=184的核298114為雙幻數核,圍繞它可能存在一個由成百個超重核組成的穩定島,其中壽命最長的可達108年。

1972年核物理學家 E.O.菲塞特等預測最穩定的超重核自發裂變半衰期可達 1015年。1976年丹麥核物理學家J.朗德魯普等又進一步修正計算模型,預測最穩定的超重核自發裂變或α衰變半衰期約為1年。可見根據不同模型計算出來的超重核半衰期能相差幾十個數量級。1977年美國核物理學家J.R.尼克斯等估計, 由於計算採用單粒子能級圖以及計算模型等因素,使超重核自發裂變半衰期預測值的不確定因子達10±7~10±10。1986年聯邦德國核化學家P.默勒等引進他們提出的殼修正,應用一個半經驗關係式計算超重核的自發裂變或α衰變的半衰期僅為1~2秒,這一結果使得尋找超重元素的研究面臨著十分困難的局面。

十幾年來尋找超重元素的種種實驗,雖未獲成功,但從殼層模型理論對已有實驗事實的成功解釋來看,在鉛208雙幻數核以後,還是有可能存在下一個雙幻數核的。也就是說,可能存在一個超重核穩定島。即使島上超重核的壽命達不到預測值那樣長──穩定島不像理論預測的那樣高或大。但島上原子核的壽命肯定比其周圍的原子核要長,足以用核探測器測定。持樂觀態度的核化學家認為,穩定島的存在是無疑的,重離子合成反應可能是合成超重核的比較現實的途徑。

哈哈哈我是小意,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意的可以點一下關注哦,每天都會科普化學元素小知識哦~~O(∩_∩)O

(本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旨在科普趣味知識,不代表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半衰期最長的元素,達到宇宙年齡的10億倍!
    但直到1556年德意志G.阿格裡科拉才在《論金屬》一書中提出了銻和鉍是兩種獨立金屬的見解。1737年赫羅特(Hellot)用火法分析鈷礦時曾獲得一小塊樣品,但不知何物。在體內,鉍化合物能形成不易溶於水和稀酸的硫化鉍,沉澱在組織中或栓塞在毛細血管中,發生局部潰瘍,甚至壞死。硝酸鉍在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下,可還原為亞硝酸鉍,吸收後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嚴重慢性中毒時,由於鉍多存在於腎臟,可出現嚴重腎炎,其中以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害最重,肝亦可累及。反覆經口或經其他途徑慢性中毒患者可出現 「鉍線」。
  • 元素周期表中哪些化學元素以人名命名?
    釒波是一個人工合成元素(須在實驗室中合成,不產生於自然界中),放射性極強,其最穩定的同位素270-Bh的半衰期大約為61秒。釒波的發現者們開始提出的名字為以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名字「Niels Bohr」組成的Nielsbohrium (Ns),IUPAC認為可以以Niels Bohr來命名該元素,但建議用Bohrium,理由是,還從來沒有一個人的first name出現在一個元素的命名中。
  • 有些元素的半衰期那麼短,那它們為什麼還會存在呢?
    半衰期是指樣本中放射性核的數量在任何給定時間內降到其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橫軸上的每個標定點表示半衰期(時間),而y軸表示元素原始樣本的質量(克)。雖然上面的圖表描述了半衰期軌跡,但是不同的同位素和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長度。原子的穩定性影響了其半衰期的長短。半衰期有何不同?利用疊杯遊戲可以說明半衰期長度與原子穩定性之間的關係。
  • 迄今為止半衰期最短的物質,不到十萬分之一秒就全部衰變!
    它的所有同位素中最穩定的一個是砹-210,半衰期為8.1小時。砹是在1940年初次被合成的。除了用α粒子轟擊鉍人工合成, 鈾和釷也會自然地衰變成砹。 砹已知的20多種同位素全都有放射性,半衰期最長的也只有8.1小時,
  • 宇宙中最重的元素會是多少號元素?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由此可見,我們只需要不斷地增加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就可以得到越來越重的元素,科學家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人工合成了地球上並不存在的元素,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元素周期表上填上了118種元素,其中前92種是在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而另外的則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 網友問:目前的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元素?
    目前,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七族元素(1~118號元素)已經補全,包括了地球上存在的所有元素;而超鈾元素的半衰期非常不穩定,絕大部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只能由人工合成。元素周期律自從一百多年前,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以來,人們已經合成了許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大大擴展了元素周期表的範圍。在2006年,美國國家實驗室合成了118號超重元素,補全了元素周期表中前七族元素的最後一環。
  • 第一個錒系後元素鈩的合成,打開了化學世界的另一扇大門!
    研究人員以氖-22離子撞擊鈽-242目標,把產物與四氯化鋯(ZrCl4)反應後將其轉變為氯化物,再用溫度梯度色譜法把鈩從產物中分離出來。該團隊在一種具揮發性的的氯化物中探測到自發裂變事件,該氯化物具有類似於鉿的較重同系物的化學屬性。其半衰期數值最初並沒有被準確量度,但後來的計算則指出,衰變產物最可能為鈩-259。
  • 元素周期表中最貴的元素是什麼?
    鑥目前已知的元素達到了118種,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七個周期已經剛好填滿。從1號氫元素到94號鈽元素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而94號元素後面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元素周期表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少的元素,或者需要依靠昂貴的人工方法製造出的人造元素都非常昂貴。
  • 半衰期問題思考
    定義: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叫做這種元素的半衰期,用τ 表示.2.公式: 半衰期一般用τ 表示,t 表示衰變時間,N0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初始原子核個數,N 為經歷了n 個半衰期後所剩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個數,ΔN 表示已衰變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個數; m0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初始質量,m為經歷了n 個半衰期後所剩餘放射性元素的質量,Δm 表示已衰變的放射性元素的質量.則有如下4 個公式:3.
  • 十多年來科學家再也沒有合成新的元素,那麼118號元素是盡頭嗎?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或者合成了1~118號元素,理論上118號之後的元素是非常不穩定的,至於自然界存不存在118號之後的元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在核物理中有一個「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預測在126號元素附近會形成一個孤島,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元素。
  • 十多年來科學家再也沒有合成新的元素,那麼118號元素是盡頭嗎?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或者合成了1~118號元素,理論上118號之後的元素是非常不穩定的,至於自然界存不存在118號之後的元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在核物理中有一個「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預測在126號元素附近會形成一個孤島,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元素。
  • 如果將元素周期表中最貴的元素都買一克需要花多少錢?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構成的,人類目前已知的構成世界萬物的也包括人工合成的原子一共有118種,其中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原子一共有98種,第99種開始就是人類在實驗室合成的元素。我們將這118中原子編織成了一個報表,這就是非常有名元素周期表。
  • 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買1克,需要花費多少錢?
    目前人類共發現118種化學元素,其中1~94號元素在自然界均有發現,而95~118號元素全是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的成本非常之高,有的元素是金錢也買不到的。
  • 第117號元素
    雖然可以在實驗室裡通過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是人類顯然不可能合成無限多的原子核,原因就在於原子核內部的質子和中子數量越多,其狀態也就越來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放射性的衰變。在117號原子核衰變的產物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鐒(Lawrencium)266原子核,這個粒子由103個質子和163個中子組成,在此前從來沒有被發現過,而且它的半衰期長達11個小時,成為最長壽的超重同位素之一。
  • 鐵有哪些同位素,半衰期是多少?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在內部由於量子效應,會隨機地發生衰變(轉變為其他原子),大量原子聚集在一起衰變就符合統計學規律,我們把放射性物質衰變一半所需的時間稱之為半衰期。半衰期是一個統計學概念,對大量放射性原子來說才有意義,對於單個原子是沒有意義的,單個放射性原子我們可以用平均壽命來描述,兩者的關係為:平均壽命 = 半衰期 / ln2 ;比如碳14會自發地衰變為氮-14,半衰期為5730年,也就是對於10克的碳-14來說,在5730年後,只剩下5克的碳
  • 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有了中文名稱
    科學家於2003年在鏌的衰變產物第一次發現該元素,再於2004年直接合成。至今成功合成的這種元素原子一共只有14個。其壽命最長的同位素為286Nh,半衰期約為20秒,因此可對其進行化學實驗。 2003年8月,科學家在鏌的衰變產物中首次探測到該元素。2004年2月1日,一個由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和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聯合組成的研究小組發表了這一項發現。
  • 2020高考半衰期的知識點
    什麼是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稱之為該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從統計意義上講的。  半衰期是指一個時間段T,在T這段時間內,一種不穩定同位素原子數發生衰變的概率為50%。 「50%的概率」是一個統計概念,僅對大量重複事件有意義。
  • 類固醇半衰期介紹
    每一種藥物的化學結構都不同,這就決定了它們的半衰期也不一樣。藥物進入血液後都要經歷三個階段:1.吸收:在身體內行使功能 2.分解:分解成為了進一步降解的化學分子 3.清除:被徹底分解並且排除體外。小編今天來給大家說說常規藥物的半衰期。所謂半衰期就是指上述的三個階段開始作用使得體內的藥物含量衰減到原來的一半的時間。再次強調,不同的藥物結構不同,所以半衰期也不一樣。
  • 盤點那些奇特的元素
    元素,構成物質世界的「萬物之源」。到目前為止,人類共發現或合成了118中元素,其中有94種存在於地球上。每一種元素都有其專屬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的故事。本文就將為大家盤點一下世界上「風格迥異」的元素之最。
  • 九種人工合成元素:鉲一克價值10億美金
    元素周期表前26種元素,從氫到鐵都是在恆星內部核聚變過程形成的,而從27號元素鈷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於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還有一些元素是科學家在實驗室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科學家可能需要十餘年的實驗、檢測,只能得到一剎那成功的喜悅,因為有的人工合成元素只能存在很短的時間。以下是誕生於實驗室的9大人工合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