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金屬砹的特殊性
砹,原子序數85,是一種非常稀少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學符號源於希臘文"astator",原意是「改變」。194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得到了砹,發現者包括伯克利教授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等。
已發現質量數196~219的全部砹同位素,其中只有砹215、216、218、219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餘都通過人工核反應合成的。它的所有同位素中最穩定的一個是砹-210,半衰期為8.1小時。
極短的半衰期
砹是一種滷族化學元素,屬於ⅦA族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At,它的原子序是85。砹比碘像金屬。它的活潑性較碘低。砹是在1940年初次被合成的。除了用α粒子轟擊鉍人工合成, 鈾和釷也會自然地衰變成砹。
砹已知的20多種同位素全都有放射性,半衰期最長的也只有8.1小時,所以在任何時候,地殼中砹的含量都少於50克。與銀化合生成難溶解的AgAt。
根據滷素的顏色變化趨勢,分子量和原子序數越大,顏色就越深。因此,砹將可能成為近黑色固體,它受熱時升華成黑暗、紫色氣體(比碘蒸氣顏色深)。砹是滷族元素中毒性最小、比重最大的元素。
化合物:砹是鐳、錒、釷這些元素自動分裂過程中的產物。砹本身也是放射性元素。砹在大自然中又少又不穩定,壽命很短,這就使它們很難積聚,即使積聚到一克的純元素都是不可能的,這樣就很難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儘管數量這樣少,可是科學家卻還是製得了砹的同位素20種。
雖然這些化合物主要是理論研究,但也在核醫學上也有相關研究。
砹的實際用途
砹除了最穩定同位素以外,由於極其短暫的半衰期在科學研究方面沒有實際應用,但較重的同位素有醫療用途。砹211是由於放出α粒子且半衰期為7.2小時這些特點,已被應用於放射治療。在小鼠的研究結果顯示,砹211-碲膠體可以有效治療而不會產生毒性,破壞正常組織。
相比之下,放出β射線的含磷32的磷酸鉻膠體則沒有抗腫瘤活性。這一驚人的不同之處最令人信服的解釋是緻密電離和極小範圍的α粒子排放。這些成果在以α粒子為放射源放療人類腫瘤的開發和利用上具有重要意義。
資源砹已經用於醫療中。在診斷甲狀腺症狀的時候,常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碘131放出的砹射線很強,影響腺體周圍的組織。而砹很容易沉積在甲狀腺中,能起碘131同樣的作用。它不放射砹射線,放出的砹粒子很容易為機體所吸收。
哈哈哈我是小意,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意的可以點一下關注哦,每天都會科普化學元素小知識哦~~O(∩_∩)O
(本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旨在科普趣味知識,不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