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造元素鍆的最輕同位素,有兩條獨立的衰變鏈且半衰期不同

2021-01-07 前瞻網

圖片來源:Marilyn Sargent/Berkeley Lab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人造元素鍆的一種新形式。新發現的鍆-244是鍆的第17種同位素,同時也是最輕的。鍆是元素周期表上的101號元素,名字為紀念元素周期表的建立者19世紀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

鍆最早由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於1955年創造,是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或幫助發現的16種其他元素之一。同位素是一種元素形式,其原子核中的中子(不帶電粒子)比其他形式的元素更多或更少。

在最新的發現中,該團隊使用了伯克利實驗室的88英寸回旋加速器來製造鍆-244。回旋加速器可以對目標進行高能帶電粒子束加速,從而產生較重元素的原子。回旋加速器是一種粒子加速器,它是由實驗室的同名人物歐內斯特·O·勞倫斯在1930年發明。

伯克利實驗室領導的團隊現在已經發現了17種鍆同位素中的12種,並且總共發現了640種同位素——大約是所有已知同位素的五分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單個機構數量發現最多的。到2019年底,已知的同位素有3308種。這是伯克利實驗室領導的團隊自2010年以來首次發現新的同位素。 

「發現這種新的鍆同位素很有挑戰性,因為所有鄰近的鍆同位素都有非常相似的衰變特性,」 領導了這項同位素發現研究的伯克利實驗室項目科學家Jennifer Pore說。阿爾法衰變描述了像鍆這樣的放射性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分解成較輕元素的過程。

為了這項研究,該團隊總共測量了鍆-244 10個原子的性質,結果發表在6月23日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每個同位素代表了質子和中子的獨特組合。」Pore說。「當一種新的同位素被發現時,質子(帶正電荷的粒子)和中子的特殊組合從未被觀察到。這些極端組合的研究對我們理解所有核物質至關重要。」

除了發現新的同位素,研究小組的工作還提供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表明衰變過程涉及到元素鉳的一個同位素。這個團隊的科學家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聖何塞州立大學和瑞典隆德大學。

研究人員發現,鍆-244有兩條獨立的衰變鏈,每條衰變鏈都有不同的半衰期:0.4秒和6秒,這是基於其原子核中粒子的不同能量配置而得出的結論。半衰期是指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變成其它更輕的原子核時,其原子數量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在同一項研究中進行的另一項測量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鉳-236(鉳的一種同位素)在轉化為鋂-232(一種稍輕的同位素)時存在阿爾法衰變過程的證據。鉳是在1949年由伯克利實驗室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的。

同位素的發現靠的是88英寸回旋加速器上一臺名為「FIONA」的儀器,全稱為「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uclide A」,其中「A」代表一種元素的質量數,即原子核中質子(帶正電荷的粒子)和中子(不帶電荷的粒子)的總數。新發現的同位素的質量數是244。

「我們發現的最重要的工具是FIONA。」 Pore還是幫助FIONA進行測試和啟動的團隊的一員。FIONA精確地測量了新同位素的質量數。

伯克利實驗室核科學部主任Barbara Jacak說:「我們建造FIONA是為了實現類似的發現,看到這臺儀器取得的進展令人興奮。」

Michael Thoennessen是密西根州州立大學的著名教授,他正在休假中擔任美國物理學會的主編,他保留了一份同位素發現的清單,並指出在過去的幾年裡,新發現的同位素比往常要少。

他說,「同位素的發現是周期性的,依賴於新的加速器和實驗設備開發的重大進展。」 他指出,伯克利實驗室的FIONA和美國能源部在密西根州立大學開發的用戶設備稀有同位素束設施(FRIB)具有獨特的功能,「具有巨大的發現潛力」,適用於美國不同類型的新同位素。

為了確保FIONA的測量是準確的,研究小組首先測量了已知的鍆同位素的衰變性質和質數,包括鍆-247、鍆-246和鍆-245。

「一旦我們確信我們對這些輕的鍆同位素的性質非常熟悉,我們就試圖通過實驗來發現之前未被觀察到的鍆-244同位素。」Pore說,「如果沒有直接證實我們產生了一種質量數為244的同位素,就很難理清結果並證明這一發現。」 

為了產生這樣的一種同位素,科學家在88英寸回旋加速器上產生了一個粒子束,該粒子束中含有氬-40的帶電粒子(一種氬同位素),並將其指向一種由鉍同位素鉍-209組成的薄箔。

在這些實驗中,高能粒子束中的一個原子核會直接撞擊並與目標箔中的一個原子核發生聚變,產生一個較重元素的單個原子。對於半衰期很短的同位素來說,在原子衰變成其它東西之前測量它是一場競賽。

伯克利的88英寸回旋加速器在FIONA的上端有另一個工具叫做伯克利氣體分離器。分離器幫助提取相關原子,可與FIONA單獨快速詳細測量。

Pore說,研究人員可能會用其他儀器對鍆-244進行其它研究,以了解其更多的結構。

FIONA已經證明了它在同位素發現中的價值,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把目光投向其它新的同位素。「我們已經計劃沿著其它同位素鏈進行類似的研究,以發現新的同位素。」Pore說。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https://phys.org/news/2020-06-isotope-mendelevium-.html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252502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造元素鍆的最輕同位素
    圖片來源:Marilyn Sargent/Berkeley Lab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人造元素鍆的一種新形式。新發現的鍆-244是鍆的第17種同位素,同時也是最輕的。鍆是元素周期表上的101號元素,名字為紀念元素周期表的建立者19世紀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
  • 科學家發現了101號元素的最輕同位素
    鍆(mendelevium)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01號元素,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種人造元素的一種最輕的同位素。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物理評論快報》雜誌6月23日報導,LBNL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合作,利用88英寸回旋加速器製造了鍆-244,這是101號元素的最輕同位素。
  • 鐵有哪些同位素,半衰期是多少?
    鐵有四種穩定同位素Fe-54、Fe-56、Fe-57和Fe-58,不考慮質子衰變的話,可以認為半衰期無限長;另外還有兩种放射性同位素Fe-55和Fe-59,半衰期分別是2.7年和44.5天。半衰期是一個統計學概念,對大量放射性原子來說才有意義,對於單個原子是沒有意義的,單個放射性原子我們可以用平均壽命來描述,兩者的關係為:平均壽命 = 半衰期 / ln2 ;比如碳14會自發地衰變為氮-14,半衰期為5730年,也就是對於10克的碳-14來說,在5730年後,只剩下5克的碳
  • 暗物質探測器觀察到氙同位素衰變過程:半衰期1.8×10^21年
    上周,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了暗物質探測器領域的一個重磅新聞,因為科學家們罕見地探測到了半衰期長達 1.8×10^22 年的氙同位素衰變,比已知的宇宙年齡還要長。據悉,半衰期是材料穩定性的一個衡量標準,表明了預期半數原子衰變所需的時間。
  • 月球上衰變能利用: 從「暖寶寶」到同位素電源
    衰變能為太空探索提供自持能源 「同位素熱源和同位素電源統稱為同位素能源。這類能源來自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產生的『衰變能』」。蔡善鈺告訴記者,衰變能與裂變能、聚變能,構成了核能利用三大途經。 與裂變能、聚變能相比,衰變能能量要小得多,但用於月球探測和深空探索卻有獨到之處:無需依靠外來能源,能長期、自持、可靠地提供動力,且對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迄今為止,人類已發現118種元素,每一種元素有不同數量同位素,其中穩定同位素276種,放射性同位素3000餘種。
  • 月球上衰變能利用:從「暖寶寶」到同位素電源
    衰變能為太空探索提供自持能源  「同位素熱源和同位素電源統稱為同位素能源。這類能源來自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時產生的『衰變能』」。蔡善鈺告訴記者,衰變能與裂變能、聚變能,構成了核能利用三大途經。  與裂變能、聚變能相比,衰變能能量要小得多,但用於月球探測和深空探索卻有獨到之處:無需依靠外來能源,能長期、自持、可靠地提供動力,且對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迄今為止,人類已發現118種元素,每一種元素有不同數量同位素,其中穩定同位素276種,放射性同位素3000餘種。
  • 迄今為止半衰期最短的物質,不到十萬分之一秒就全部衰變!
    194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得到了砹,發現者包括伯克利教授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等。它的所有同位素中最穩定的一個是砹-210,半衰期為8.1小時。儘管數量這樣少,可是科學家卻還是製得了砹的同位素20種。
  • 為什麼用「半衰期」來測量放射性?
    對於放射性物質,半衰期可以確定放射性物質不再構成威脅所需的時間; 對於其他物質(例如碳14),半衰期可以幫助進行放射性測年(碳測年),從而確定古代遺骸的大致年齡!對於不熟悉核化學的人來說,這似乎有些複雜,但它是一個有用且用途廣泛的概念。什麼是放射性衰變?
  • 暗物質探測器觀察到氙-124放射性衰變 半衰期超宇宙年齡
    [摘要]XENON1T實驗裝置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在地下1400米深處,其內部有一個裝有
  • 什麼是同位素?同位素的關鍵是中子變異
    圍繞原子核運行的是電子,具有負電荷的超輕粒子。電子促進化學結合,它們的運動可以產生一種叫做電的小東西。質子同樣重要,首先,它們幫助科學家區分這些元素。同位素您可能已經注意到,在大多數版本周期表中,每個方塊的右上角都印有一個小數字。該數字稱為原子序數。
  • 那些容易衰變的元素,為什麼會存在?
    要理解這背後的科學原理,首先必須理解某些基本概念,如同位素、半衰期和放射性衰變。當相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數量的中子時,它們被稱為同位素。 雖然上面的圖表描述了半衰期軌跡,但是不同的同位素和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長度。原子的穩定性影響了其半衰期的長短。 半衰期有何不同? 利用疊杯遊戲可以說明半衰期長度與原子穩定性之間的關係。
  • 有些元素的半衰期那麼短,那它們為什麼還會存在呢?
    某些元素的半衰期非常短,因此它們衰變的速度非常快。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有些元素半衰期這麼短,為什麼它們還會存在呢?要理解這背後的科學原理,首先必須理解某些基本概念,如同位素、半衰期和放射性衰變。當相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數量的中子時,它們被稱為同位素。
  • 同位素運輸淺談
    本文簡要談談下面三個問題:同位素是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化學元素的不同核素。同位素是同一個化學元素的不同形式,原子質量不同。換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在元素周期表中佔據相同的位置。19世紀末先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隨後又發現了天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並測定了同位素的豐度。大多數天然元素都存在幾種穩定的同位素。已發現的元素有118種,只有20種元素未發現穩定的同位素。大多數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幾種同位素組成的混合物,穩定同位素約有300多種,而放射性同位素竟達約3200種以上。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稱為天然同位素,人工合成的同位素稱為人造同位素。
  • 放射性與半衰期-光明日報-光明網
    是誰發現了這一現象?其科學原理是什麼?    嘉賓:放射性的發現,已經有100多年了。最早發現放射性的是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1896年貝克勒爾在研究鈾礦的螢光現象時,發現鈾鹽礦發射著類似X射線的穿透性輻射。兩年之後,法國物理學家居裡夫人從鈾礦中發現了另一個能發射射線的新元素——釙,四年後她又發現了鐳,居裡夫人建議把物質能夠自發發出射線的性質稱之為放射性,放射性的名稱就是這樣產生的。
  • 第一個人造元素—鎝的故事
    而在這上百號化學元素當中,有一部分最初並不是在自然界中發現的。科學家們通過人工核反應合成並鑑定出了它們,我們稱其為人造元素。   1937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使用回旋加速器加速氘原子核去「轟擊」42號元素鉬,製得了43號新元素。然後送給兩位義大利化學家佩裡埃和西格雷進行鑑定,並由他們將其命名為「鎝(Tc)」。
  • 鐵-60半衰期的確定揭開天文歷史研究新篇章
    目前最精確的鐵-60的半衰期是由一支國際物理學家團隊測得的。團隊認為,儘管以往測得的半衰期與本次結果僅有兩倍因子之差,這其中的誤差卻是造成早期實驗困擾的主要原因。測得這一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為260萬年(誤差控制在2%以內)後,就可以將它當做可靠的天文鐘來確定同一時間維度上的天文事件了。
  • 尋找最罕見的衰變
    科學家認為自然的基本定律要求輕子數守恆,也就是說輕子和反輕子的數量在發生相互作用的前後必須保持一樣。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宇宙應該包含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這兩種類型的粒子應該相互作用,並逐漸相互湮滅,最後只剩下能量。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並沒有按預期的發生,在大爆炸後有更多的物質產生了。
  • 暗物質探測器探測到了半衰期長達18萬億年的原子氙-124
    日前,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了暗物質探測器領域的一個重磅新聞,因為科學家們罕見地探測到了半衰期長達 1.8×10^22 年(約為18萬億年)的氙同位素衰變,大約是目前宇宙年齡的1萬億倍。
  • 科學家發現神秘同位素
    這項研究發現,一些地球最深處的物質洩漏到地幔柱中,其中一些最終到達地球表面。 我們知道地球不僅僅是我們看的由大陸和海洋組成的表面,事實上,地球有一個結構,分別是地殼、地幔和地核,海洋地殼比大陸地殼薄得多。地幔底部有一股暖流,那裡的溫度相當高,不僅僅是100攝氏度,實際上是幾千攝氏度,所以幾乎都是巖漿。從地殼到達地核,溫度還將上升,深度增加一公裡,溫度將上升30攝氏度。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如何理解?這個時間能改變嗎?
    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是可以改變的,但大多數要通過人為因素的幹擾。當一個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地轉變成低能態並釋放出少量輻射時,就會發生放射性衰變。這個過程把原子就變成了不同的元素或不同的同位素。由於放射性衰變是一個自發的事件,你可能會認為衰變過程的半衰期是完全固定的,不能被外界影響改變。但是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