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造元素鍆的最輕同位素

2020-12-04 zhoupeng198315

圖片來源:Marilyn Sargent/Berkeley Lab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人造元素鍆的一種新形式。新發現的鍆-244是鍆的第17種同位素,同時也是最輕的。鍆是元素周期表上的101號元素,名字為紀念元素周期表的建立者19世紀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

鍆最早由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於1955年創造,是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或幫助發現的16種其他元素之一。同位素是一種元素形式,其原子核中的中子(不帶電粒子)比其他形式的元素更多或更少。

在最新的發現中,該團隊使用了伯克利實驗室的88英寸回旋加速器來製造鍆-244。回旋加速器可以對目標進行高能帶電粒子束加速,從而產生較重元素的原子。回旋加速器是一種粒子加速器,它是由實驗室的同名人物歐內斯特·O·勞倫斯在1930年發明。

伯克利實驗室領導的團隊現在已經發現了17種鍆同位素中的12種,並且總共發現了640種同位素——大約是所有已知同位素的五分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單個機構數量發現最多的。到2019年底,已知的同位素有3308種。這是伯克利實驗室領導的團隊自2010年以來首次發現新的同位素。

「發現這種新的鍆同位素很有挑戰性,因為所有鄰近的鍆同位素都有非常相似的衰變特性,」 領導了這項同位素發現研究的伯克利實驗室項目科學家Jennifer Pore說。阿爾法衰變描述了像鍆這樣的放射性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分解成較輕元素的過程。

為了這項研究,該團隊總共測量了鍆-244 10個原子的性質,結果發表在6月23日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每個同位素代表了質子和中子的獨特組合。」Pore說。「當一種新的同位素被發現時,質子(帶正電荷的粒子)和中子的特殊組合從未被觀察到。這些極端組合的研究對我們理解所有核物質至關重要。」

除了發現新的同位素,研究小組的工作還提供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表明衰變過程涉及到元素鉳的一個同位素。這個團隊的科學家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聖何塞州立大學和瑞典隆德大學。

研究人員發現,鍆-244有兩條獨立的衰變鏈,每條衰變鏈都有不同的半衰期:0.4秒和6秒,這是基於其原子核中粒子的不同能量配置而得出的結論。半衰期是指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變成其它更輕的原子核時,其原子數量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在同一項研究中進行的另一項測量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鉳-236(鉳的一種同位素)在轉化為鋂-232(一種稍輕的同位素)時存在阿爾法衰變過程的證據。鉳是在1949年由伯克利實驗室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的。

同位素的發現靠的是88英寸回旋加速器上一臺名為「FIONA」的儀器,全稱為「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uclide A」,其中「A」代表一種元素的質量數,即原子核中質子(帶正電荷的粒子)和中子(不帶電荷的粒子)的總數。新發現的同位素的質量數是244。

「我們發現的最重要的工具是FIONA。」 Pore還是幫助FIONA進行測試和啟動的團隊的一員。FIONA精確地測量了新同位素的質量數。

伯克利實驗室核科學部主任Barbara Jacak說:「我們建造FIONA是為了實現類似的發現,看到這臺儀器取得的進展令人興奮。」

Michael Thoennessen是密西根州州立大學的著名教授,他正在休假中擔任美國物理學會的主編,他保留了一份同位素發現的清單,並指出在過去的幾年裡,新發現的同位素比往常要少。

他說,「同位素的發現是周期性的,依賴於新的加速器和實驗設備開發的重大進展。」 他指出,伯克利實驗室的FIONA和美國能源部在密西根州立大學開發的用戶設備稀有同位素束設施(FRIB)具有獨特的功能,「具有巨大的發現潛力」,適用於美國不同類型的新同位素。

為了確保FIONA的測量是準確的,研究小組首先測量了已知的鍆同位素的衰變性質和質數,包括鍆-247、鍆-246和鍆-245。

「一旦我們確信我們對這些輕的鍆同位素的性質非常熟悉,我們就試圖通過實驗來發現之前未被觀察到的鍆-244同位素。」Pore說,「如果沒有直接證實我們產生了一種質量數為244的同位素,就很難理清結果並證明這一發現。」

為了產生這樣的一種同位素,科學家在88英寸回旋加速器上產生了一個粒子束,該粒子束中含有氬-40的帶電粒子(一種氬同位素),並將其指向一種由鉍同位素鉍-209組成的薄箔。

在這些實驗中,高能粒子束中的一個原子核會直接撞擊並與目標箔中的一個原子核發生聚變,產生一個較重元素的單個原子。對於半衰期很短的同位素來說,在原子衰變成其它東西之前測量它是一場競賽。

伯克利的88英寸回旋加速器在FIONA的上端有另一個工具叫做伯克利氣體分離器。分離器幫助提取相關原子,可與FIONA單獨快速詳細測量。

Pore說,研究人員可能會用其他儀器對鍆-244進行其它研究,以了解其更多的結構。

FIONA已經證明了它在同位素發現中的價值,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把目光投向其它新的同位素。「我們已經計劃沿著其它同位素鏈進行類似的研究,以發現新的同位素。」Pore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造元素鍆的最輕同位素,有兩條獨立的衰變鏈且半衰期不同
    圖片來源:Marilyn Sargent/Berkeley Lab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人造元素鍆的一種新形式。新發現的鍆-244是鍆的第17種同位素,同時也是最輕的。
  • 科學家發現了101號元素的最輕同位素
    鍆(mendelevium)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01號元素,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種人造元素的一種最輕的同位素。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物理評論快報》雜誌6月23日報導,LBNL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合作,利用88英寸回旋加速器製造了鍆-244,這是101號元素的最輕同位素。
  • 這些科學家照亮同位素質譜發展之路
    質譜技術成為分析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同位素的發現開始,並伴隨同位素分析、研究和應用而發展。從1912年湯姆遜研製第一臺簡易同位素質譜儀到現在,共有13個諾貝爾獎授予了在質譜技術的誕生、發展以及應用方面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可見,質譜技術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已知最輕的黑洞
    目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歐洲的Virgo探測器(LIGO)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宣布發現了2.6倍太陽質量物體。它牢固地置於物質間隙中。這個天體是在2019年8月14日發現的,因為它與23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由LIGO和Virgo探測回地球的引力波。西北大學教授Vicky Kalogera表示:「我們為了解決這個謎團已經等待了幾十年。」「我們不知道這個物體是否是最重量級的中子星,或者是已知最輕的黑洞,但無論如何它已經打破記錄。」
  • 科學家4天發現45種新放射性同位素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6月8日宣布,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RI射束工廠的放射性同位素射束加速器,在4天之內發現了從錳(25號元素)到鋇(56號元素)的45種新放射性同位素。新發現的同位素數量高於世界上約40種年平均發現的同位素數量。
  • 已知最重鈣原子及七種新稀有同位素被發現
    《物理評論快報》7月11日發表論文稱: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日本仁科中心(RIKEN)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磷、硫、氯、氬、鉀、鈧,和鈣的八種新的稀有同位素,其中鈣同位素最為重要。這些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的同位素。同位素是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元素。每個元素的同位素包含相同數量的質子,但是中子數量不同。
  • 科學網—科學家4天發現45種新放射性同位素
    原子核的魅力無限
  • 月球形成之謎:科學家發現氧同位素差異,填補「大碰撞說」缺口!
    據《每日星報》3月10日報導,最新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一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分析了月球深層樣品,發現地球和月球具有明顯不同的氧同位素,這個一發現將大大支持了「大碰撞說」理論。什麼是大碰撞說?但是半個世紀來的各種分析都表明,月球上的鈦、鎢、鉻、銣、鉀等元素同位素特徵都和地球相同,這點和「大碰撞說」矛盾。而地月存在少數不同之處是,月球的鐵含量不多,而產生水所需的氫元素也較少。不過大碰撞理論對此的解釋是,鐵是一種比較重的元素,所以大部分留在地球上;而較輕的元素被強烈碰撞產生的能量蒸發,所以月球的氫元素比較少。
  • PRL:科學家新發現超重元素的六種同位素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10月26日宣布,該實驗室的科研小組發現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種同位素。
  • 日本科學家最新發現:閃電時會產生放射性同位素
    日本科學家最新發現:閃電時會產生放射性同位素 微信公眾號「Nature自然科研」 2017-11-23 09:25
  • 科學家發現神秘同位素
    這項研究發現,一些地球最深處的物質洩漏到地幔柱中,其中一些最終到達地球表面。 我們知道地球不僅僅是我們看的由大陸和海洋組成的表面,事實上,地球有一個結構,分別是地殼、地幔和地核,海洋地殼比大陸地殼薄得多。地幔底部有一股暖流,那裡的溫度相當高,不僅僅是100攝氏度,實際上是幾千攝氏度,所以幾乎都是巖漿。從地殼到達地核,溫度還將上升,深度增加一公裡,溫度將上升30攝氏度。
  • 研究發現氨氣分子擴散存在同位素分餾效應
    近年來,被動採樣器開始用於氨同位素溯源研究。然而,被動採樣器表徵大氣氨同位素的可靠性一直懸而未決。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潘月鵬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對歐洲、美國和中國廣泛使用的被動採樣器(ALPHA、Analyst和Radiello,圖1)開展了適用性評估。
  • 什麼是同位素?同位素的關鍵是中子變異
    圍繞原子核運行的是電子,具有負電荷的超輕粒子。電子促進化學結合,它們的運動可以產生一種叫做電的小東西。質子同樣重要,首先,它們幫助科學家區分這些元素。同位素您可能已經注意到,在大多數版本周期表中,每個方塊的右上角都印有一個小數字。該數字稱為原子序數。
  • 「人造太陽」影響深遠
    人民網-人民日報前不久,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7方30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啟動主體安裝工作,標誌著人類距離「人造太陽」夢想又近了一步。我們知道,當今原子能電站及原子彈的能量來自核裂變。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由超新星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鐵-60樣本 是垂死恆星的微弱提醒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由超新星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鐵-60樣本 是垂死恆星的微弱提醒(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科學家們推測,地球可能在過去的33000年裡,一直在巨大的超新星爆炸的遺蹟中「漂流」,他們深入海洋中尋找一種最神秘的已知物質的證據
  • 地球上最輕的「高能稀有金屬」它應用非常廣泛,人類幾乎天天使用
    最輕的金屬鋰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為0.534g/cm~3,類似於幹木材。鋰作為最輕的金屬元素,具有獨特而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室溫下,鋰可以在空氣中「燃燒」,與空氣中的氮和氧發生強烈反應,與水發生劇烈反應,因此只能儲存在液態石蠟中。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輕材料
    (Image: HRL Laboratories, Photo by Dan Little)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8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休斯研究實驗室(HRL)有限公司和加州理工學院共同開發出了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 一博士發現水的秘密,氫的同位素,去氘水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夠聽到硬水、軟水這樣的詞語,但是水還有"輕""重"之分。輕、重不是指水的重量,是指水分子質量的不同。人們通常所說的水是指由 2個分子質量為1的氫原子和1個分子質量為16的氧原子組成的分子量為18的水分子。這個稱為"輕水"。
  • 為什麼科學家都說月球是空心的?月球究竟是人造的還是自然產生的
    現在最主要的有三個問題: 1.月球是自然產生的還是人造的,為什麼很多科學家認為它是空心的。 2.它為什麼總有一面「監視」著我們? 3.人類究竟有沒有登上過月球?
  • 「人造太陽」來了
    原標題:「人造太陽」來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