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提出新理論,中子衰變產生暗物質,或解決物理學兩大難題

2020-12-03 艾伯史密斯

近日,美國科學家提出新的理論"中子會衰變成暗物質",或許能解開困擾物理學界幾十年的難題——"中子衰變時間之謎"和"暗物質之謎"。

原子核由更基本的中子和質子組成,質子帶一個負電荷,中子不帶電。

(1)、質子:平均壽命(半衰期)是10^35年,遠遠高於我們的宇宙年齡。

(2)、中子:在原子核中非常穩定;但自由中子的壽命非常短,只有大約15分鐘(881.5±1.5秒),這個衰變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得到的數據有差別,這個差異一直困擾著物理學界,稱之為"中子衰變時間之謎"。最後中子衰變成一個質子、電子和反中微子。

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一同在《新科學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中子的衰變過程,大約有1%的概率發生了"暗衰變",產生了暗物質,這個「暗衰變」就是"中子衰變時間之謎"的根本原因。

另外,暗物質到底是何物,在物理學上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稱之為「暗物質之謎」。

根據現有的宇宙學模型,暗物質佔到宇宙的27%,我們見到的普通物質只有4.9%,如果不弄清楚暗物質的本質,那麼人類的宇宙學,將永遠停留在"黑暗房間"當中。

根據這兩位科學家的模型,"暗衰變"還會產生特定頻率的光子和正負電子對。

如果這一理論被證實,那麼對於物理學來說,是個極大的進步,甚至讓人類科學煥然一新。

好啦!這篇內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我們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理論,迄今尚無確切證據
    打開APP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理論,迄今尚無確切證據 發表於 2018-01-15 05:05:07     新華社北京
  • 美科學家提出中子能衰變成暗物質粒子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作為一種最尋常的基本粒子,中子可能有著不同尋常的黑暗秘密。美國科學家新近提出,中子會衰變成暗物質粒子,這種中子「暗衰變」可以解釋中子壽命「測不準」的原因。被束縛在原子核裡的中子很穩定,但自由中子的壽命大約只有15分鐘,它會進行貝塔衰變,產生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測量自由中子的壽命有兩種主要方法,一種是根據衰變產物來推算,另一種是把中子束縛在容器裡,統計特定時間後剩下的中子數量。
  • 暗物質之謎漸漸揭開:中子衰變而成?
    中子壽命究竟有多長,目前正處於爭論之中。現在,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中子存在可能衰變為暗物質的粒子,這一奧秘就能得到解決。暗物質是一種無形的物質,普遍認為它佔了宇宙所有物質的五分之四以上。現在,一系列的研究正在把這一假說付諸實踐。中子與質子和電子一起,構成了可見宇宙的大部分。
  • 暗物質或因中子衰變露出馬腳
    中子約在14.5 min 內衰變,但其確切壽命仍有爭議,原因是兩類中子衰變實驗給出了相互矛盾的測量結果。
  • 網友問:中子可以衰變為質子嗎?
    中子可以通過「β衰變」釋放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然後轉化為質子;自由中子的壽命大約是15分鐘,實驗物理學用不同方法測量中子壽命存在差異,這就是困擾科學家幾十年的中子衰變時間之謎。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中子和質子的質量很相近,它們都是由三個夸克組成,但是質子和中子的半衰期卻相差甚遠。自由質子非常穩定,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測量的質子半衰期至少為10^35年(1000億億億年),理論物理學預言的質子半衰期也幾乎是這麼長的時間。
  • 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
    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會在這些星系上產生引力。此後,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神秘物質可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它的含量是構成恆星和人類等普通物質的正常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能看到暗物質,科學家們大多仍在為之「撓頭」。以下是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問題。1、什麼是暗物質?首先,也許最令人困惑的是,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 基於探測星系異常X射線輻射的暗物質新理論
    在世界各地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一直試圖確定這些物質粒子的性質,這些粒子不發光,因此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們的存在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用來解釋某些天文現象。可見物質,如構成恆星和地球的物質,只佔宇宙的5%,有人提出暗物質必須佔宇宙的23%。但迄今為止,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事實證明實際上不可能確定所涉及的粒子。
  • 神秘: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
    他提出了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他可能會在重力作用下拖曳這些星系。從那以後,研究人員已經證實,這種神秘的物質可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而且其含量是構成恆星和普通物質的六倍。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看到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仍然在撓頭。這是有關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什麼是暗物質?
  • 科學家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天然的地下古巖石探測器!
    在搜尋這些微弱的脈衝信號幾十年後,科學家們還是幾乎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存在。現在,來自波蘭、瑞典和美國的一隊物理學家有了另一個新想法。他們認為,不要只看地殼下探測器中的鍺、氙和閃爍基數器,而要去看地殼本身。在埋藏著太陽系過去歷史的巖石記錄中,我們可能會發現受撞擊原子核的反衝化石,即一個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的定格痕跡。
  • 關於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
    他提出了一個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是在引力上拖曳了這些星系。從那以後,研究人員證實,這種神秘的物質可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而且其含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正常物質的六倍。儘管在整個宇宙中都看到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大多仍在撓頭。這是有關暗物質的11個最大的未解決問題。什麼是暗物質?
  • 科學家提出神秘物質!有望解開暗物質的奧秘!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從未出現在任何實驗中,換句話說,它在科學家眼裡從未存在過。這個奇怪的東西叫做六夸克,由六種不同口味的夸克組成。最關鍵的是,六夸克還能最終解釋暗物質這個令人困惑物質。
  • 科學家提出新的物理學來解釋亞原子粒子的衰變
    宇宙中的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是現代物理學中的一大謎團。它體現了在一個物理過程中所謂的CP對稱被破壞了。它對解釋今天宇宙中物質的數量超過反物質的數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建立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基礎的過程中,它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強子的夸克模型及夸克混合的理論,這一理論以小林-益川模型而聞名於世,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因此於200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理論描述了頂類型和底類型夸克之間通過W粒子弱相互作用的耦合強度,預測了當時尚未發現的至少三族以上的夸克,並可用以解釋弱相互作用中的電荷宇稱對稱性破缺。
  • 暗物質探測器觀察到氙-124放射性衰變 半衰期超宇宙年齡
    科技日報北京5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XENON協作研究團隊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的暗物質探測器XENON1T觀察到氙-124的放射性衰變,並測得其半衰期為1.8×1022年,為宇宙年齡的1萬億倍。
  • 「暗物質」是什麼?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理論來解釋
    自從約一百年前發現了宇宙正在不斷膨脹,科學家不斷在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的過程中,結果表明,宇宙不僅在膨脹,而且還在以加速的方式膨脹。但是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發現了很多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科學家們就提出了「暗物質」的理論。
  • 中子衰變的第三種產物是什麼?會產生什麼影響?
    早期放射性研究表明,中子會衰變,其衰變產物似乎只是質子和電子。但如果衰變產物僅僅是這些,則會產生一個令人不快的問題——如果一個中子是靜止的,那它會帶有一定的能量。(由於E =mc ^ 2,它的質量等於靜止能量。)由於衰變產物的能量總和——質子和電子的質量與動能——與中子的剩餘能量無法相等,兩個可能由此被提出:能量不守恆,或是存在第三種衰變產物。
  • 希格斯玻色子或能在LHC中衰變成暗物質 科學家正尋找答案
    據計算,暗物質是普通物質的約5倍,但是人們尚未直接發現它。許多不同類型的實驗都試圖找到它,現在歐洲核研究中心(CERN)參與了搜索,他們正在測試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否會衰變成暗物質。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產生新的奇異粒子,這使科學家們有一個短暫的機會來研究幾乎不可能自然遇到的事物。大型強子對撞機最突破的發現之一是希格斯玻色子,發現於2012年。這個長期存在的假設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最後難題,人們相信它為其他基本粒子創造了獲得質量的方法。
  • 關於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於是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用引力拖曳了這些星系。 那之後,研究人員證實了這種神秘物質在整個宇宙中都有,而且其質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一般物質的六倍。 儘管整個宇宙中都充滿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仍有許多不清楚之處。這是有關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什麼是暗物質?
  • 物理學中最大的分歧之一,或由一種消失已久的暗物質解決
    物理學中最深的謎團之一,被稱為哈勃張力,可以用一種早已消失的暗物質形式來解釋。哈勃張力,是指物理學中一個日益增長的矛盾:宇宙正在膨脹,準確地說,這種現象發生的速度有多快,但是不同的測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物理學家用一個叫做哈勃常數(H0)的數字來解釋宇宙膨脹率。根據哈勃定律,物體離我們越遠,它們運動會越快。
  • 宇宙起源於中子的衰變
    前言親愛的讀者:您現在看到的是不同於數學物理學的極性對應物理學,使用的術語與以往的數理物理學大有不同,但能夠解釋的問題卻是以往的數理物理學幾乎從未涉及的。作為易學核心內容的極性對應學,起源於七千年前的伏羲時代。
  • 科學家計劃模擬"磁星"環境尋暗物質:或解決物理最複雜之謎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提出了一項新實驗,希望能探測到一種名叫軸子(axion)的暗物質粒子。如果成功的話,這將解決粒子物理領域中最複雜的未解之謎,並讓我們對暗物質獲得進一步的了解。軸子是一種假想出來的基本粒子,科學家認為它是宇宙中質量最輕的粒子之一,體積只有質子的零頭那麼大。這些超輕的粒子就算真的存在,我們也看不見它。軸子和其它目前尚未觀察到的粒子也許佔了宇宙中全部物質的百分之八十,以暗物質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