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探測星系異常X射線輻射的暗物質新理論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暗物質越來越令人困惑。在世界各地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一直試圖確定這些物質粒子的性質,這些粒子不發光,因此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們的存在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用來解釋某些天文現象。可見物質,如構成恆星和地球的物質,只佔宇宙的5%,有人提出暗物質必須佔宇宙的23%。但迄今為止,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事實證明實際上不可能確定所涉及的粒子。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JGU)的研究人員現在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理論,這意味著暗物質粒子可能與通常假設的非常不同。特別是理論涉及到暗物質粒子,它們極其輕,幾乎是電子的100倍,這與許多傳統的暗物質粒子形成鮮明對比。

英仙座星系群的x射線圖像,距離地球約2.4億光年。星系和星系團發出的x射線輻射仍然給天體物理學家帶來了許多難題。特別是可能為神秘暗物質的性質提供線索。圖片版權:Photo courtesy of NASA

根據共同理論暗物質必須存在,否則恆星就不會像事實上那樣繼續圍繞星系中心旋轉。對於暗物質來說,最受青睞的候選之一就是所謂的弱相互作用大粒子,即弱相互作用粒子。例如研究人員正在義大利的Gran Sasso地下實驗室進行研究。但是最近在天體粒子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出版物越來越多地認為,在暗物質問題上WIMPs不太可能是可行的。美因茨大學的約阿希姆·科普教授說,也正在積極尋找可能的替代方案。這位物理學家和他的同事Vedran Brdar, Jia Liu和Xiao-Ping想要仔細觀察2014年幾個獨立團體的觀察結果。這些小組報告了先前未被探測到的光譜線的存在,其能量為3.5千電子伏(keV),來自遙遠星系和星系團的x射線光。這種不尋常的x射線輻射可能為暗物質的性質提供了線索。此前有人指出,暗物質粒子可能會衰變,從而產生x射線。

然而Joachim Kopp的團隊在基於mainz的精密物理、基礎交互和物質結構(PRISMA)上的團隊正在採取另一種方法。由暗物質湮滅產生的x射線輻射。PRISMA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場景,其中兩個暗物質粒子相撞,導致它們相互湮滅。這類似於發生的情況,例如當一個電子與它的反粒子,一個正電子相遇。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如果暗物質是由光粒子構成的,就不可能觀測到暗物質的湮滅。「已經將新模型進行了詳細審查,並將其與實驗數據進行了比較,這一切都比舊模型更好。根據Kopp的模型,暗物質粒子將是一種只有幾千伏電子伏的費米子,通常被稱為惰性中微子。這種輕量的暗物質通常被認為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很難解釋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到目前為止已經能夠處理這些問題,暗物質湮滅是一個兩步過程的假設,在這一背景下是至關重要的:在這一過程的初始階段,形成了一個中間狀態,隨後分解為觀察到的x射線光子。計算結果表明所產生的x射線特徵與觀測結果密切相關,從而為這些觀測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與此同時新模型本身是如此的普遍,它將為尋找暗物質提供一個有趣的起點,即使它發現2014年發現的譜線有不同的起源。JGU的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目前正在研究歐空局任務e-ASTROGRAM,它的目標是分析之前未達到的天體物理x射線輻射。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物理評論通訊內容:經「博科園」判定符合今主流科學來自:美因茨大學編譯:中子星審校:博科園解答:本文知識疑問可於評論區留言傳播:博科園

相關焦點

  • 暗物質衰變被排除為從附近星系探測到的神秘電磁信號的來源
    衰變的暗物質應該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一個明亮和球形的X射線發射暈,當觀察到銀河系的空白區域時,這種光暈可以被探測到。信用:克里斯多福甜點,尼古拉斯·L·羅德,班傑明·R·薩夫迪,佐西亞·羅斯託米安(伯克利實驗室),根據費米大面積望遠鏡的數據繪製藝術作品。宇宙的百分之八十五是由暗物質組成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發現沒有暗物質的這個星系離我們6500萬光年,屬於「超稀疏星系」,編號為 NGC1052-DF2。天文學家們在測量這個星系外圍的恆星的運動速度時,發現它們正好是星系內部那些可見物質的引力提供的速度,根本不需要暗物質。這個暗物質是個什麼鬼?在19世紀,物理學的天空中飄著的兩朵「烏雲」是關於「」光的運動性質」和關於「黑體輻射」的問題。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Safdi, Zosia Rostomian (Berkeley Lab), 基於費米大視場望遠鏡的數據。)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暗物質的秘密被揭開,歸功於星系團,為什麼?
    圖片來源:X射線:NASA / CXC / ITA / INAF / J.Merten等人,鏡頭:NASA / STScI;NAOJ / Subaru;ESO / VLT,... [+]暗物質與正常物質的分離表明,我們習慣的物質——質子、中子和電子——並不構成大部分宇宙的質量!
  • 測試弦理論?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有望實現嗎?
    近日,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測試弦理論。據了解,天文學家已經探測了英仙座星系團,以尋找一種迄今為止未被發現的粒子,它將有助於我們找到弦理論的線索。弦理論認為所有已知的力、粒子和相互作用都可以通過一個單一的框架聯繫起來,從而理解物理宇宙。
  • 2個星系出現暗物質異常?哈勃望遠鏡新數據提供新理論
    2個星系出現暗物質異常?哈勃望遠鏡新數據提供新理論  黃琨 • 2020-12-01 18:33:08 來源:前瞻網 E734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這幅圖像記錄了宇宙中大量的「暴力活動」——物質被加速、加熱和粉碎的畫面。宇宙裡瀰漫著新形成的黑洞、爆炸的恆星和灼熱的氣體。「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又現身?暗物質理論面臨更大的挑戰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弗裡茲·茲威基(Fritz Zwicky)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他得出的結論支持了雅克布斯.卡普坦的假說。儘管科學家們對暗物質的研究已近一個世紀,證實了暗物質遍布於整個宇宙中、其總量是一般物質的6倍等等,可暗物質仍籠罩於重重神秘面紗之下,科學家們對它的了解比較有限、而且爭議極大。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有一類發出明亮X射線輻射的雙星系統被稱為「X射線雙星」,其中有一顆為緻密星,通常為中子星或黑洞。該雙星系統由具有較大引力的「加速器」和「供體」組成,後者提供的氣體在向中子星或黑洞加速時被過熱。太陽耀斑的X射線輻射可以用於研究磁場及其對日冕加熱的影響。最後,這張新的X射線源地圖可能是理解暗物質的關鍵。2012年,Jee等首次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觀測到正在碰撞的星系,它們在X射線發射和質量分布上顯示出明顯的分離。有理論認為,這是由於暗物質造成的引力透鏡所引起的,導致光線的彎曲和剪切。這是暗物質存在的有力證據。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科學家用X射線來研究太陽物理學中一個有趣的難題。日冕是太陽的外層,比太陽的其他部分要熱得多,其溫度為100萬至300萬 K,而太陽的平均溫度約為5570 K。太陽耀斑的X射線輻射可以用於研究磁場及其對日冕加熱的影響。  最後,這張新的X射線源地圖可能是理解暗物質的關鍵。
  • 科學家在虛擬宇宙中探測暗物質
    新的研究工作揭示了暗物質光暈作為天空中的活躍區域,不僅存在於各個星系中也存在於輻射中——發射碰撞使得在天空中尋找暗物質光暈成為可能。我們認為宇宙中的每個星系都被擴散分布的暗物質包圍,根據星系類型的不同,暗物質比發光物質的質量要大10到100倍不等。因為暗物質在所有方向包圍星系,所以我們叫它暗物質暈。」
  • 這個孤立的星系中心卻充滿了暗物質!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被孤立了數十億年的星系,其核心中包含的暗物質比預期要多。這個星系被稱為Markarian 1216(縮寫為Mrk 1216),包含的恆星年齡在宇宙年齡的10%以內,也就是說,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
  • 研究暗物質「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升空
    7月25日,「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 該衛星配備了自主研發的龍蝦眼聚焦X射線探測器與高精度小型載荷平臺,長期在軌工作期間將驗證X射線能段的大視場聚焦成像技術,並完成若干重要的空間X射線探測實驗,特別是在X射線能段開展深度探測暗物質信號的研究。
  • 衰變的暗物質應該能被看見,在銀河系中像圍繞星系的一個光環
    簡介:暗物質是不可見的但科學家肯定它的存在,它約佔宇宙總質量的85%。如果假設惰性中微子存在,且是暗物質的來源,則會有微弱的x射線照射到銀河系,一些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相關信號,但這是否成立還有待研究。即使它是可見的,它仍然有質量,因此在我們宇宙中的暗物質(佔據了宇宙中總質量的85%)會影響正常(或與光相互作用)物質的運動,像恆星和星系。但是應當有一種方式可以直接看到暗物質,並且這取決於暗物質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關於暗物質背後的粒子有很多有趣的理論,其中一個主要的候選物質涉及一種稱為惰性中微子的生物。
  • 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博科園-科學科普:理解粒子在如此強的磁場中如何運動是理解物質和磁場如何更普遍地相互作用的基礎。脈衝星最初是通過無線電發射被探測到,現在已知它也會發射其他類型的輻射,儘管通常數量較小。其中一些輻射是標準熱輻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發出這種輻射。脈衝星在吸積物質時釋放熱輻射,例如從另一顆恆星。但脈衝星也會發出非熱輻射,這是在最極端的宇宙環境中經常產生的。
  • 暗物質會不會和伽馬射線暴有關?答案超乎想像!
    這些異常高能的輻射爆發來自超新星爆炸以及中子星碰撞的火花,甚至從最飢餓的黑洞中噴湧而出。天空中充滿了爆炸的、看不見的伽馬射線。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其中一些射線可能是暗物質的產物。原來當天文學家用伽馬射線望遠鏡捕捉到伽馬射線時,這些看不見的光指向宇宙中一些最具爆炸性的結構。現在,該研究小組認為這些強大的射線也能導致更奇怪和更難以捉摸的東西,那就是暗物質。
  • 暗物質又出「模糊暗物質」新概念!天吶,已經有很多種暗物質了
    暗物質很可能是醞釀宇宙中最早星系的起始成分,在大爆炸後不久,暗物質粒子就會聚集在一起形成引力「暈」,將周圍的氣體拉進它們的核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核心冷卻並凝聚成第一個星系。儘管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結構的中堅力量,但科學家對其性質知之甚少,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些粒子一直沒有被探測到。
  • 宇宙深處傳來異常信號,恰好被國外團隊接收,其或與暗物質有關
    人類的渺小不僅體現在無法突破太陽系去到其它星系,還主要體現在對宇宙的認知淺薄。儘管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模型來解釋宇宙的形成,但支撐這一理論的許多假設性物質目前尚未被發現,暗物質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種。
  • 史上最重星系亮相:90%都是暗物質
    這個星系團被命名為IDCS J1426.5+3508(以下簡稱IDCS 1426)。因為位置及其遙遠,我們現在所接受到的光是IDCS 1426在現在宇宙年齡四分之一時發射出來的。它是目前所能探測到的最重又如此年輕的巨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