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孤立的星系中心卻充滿了暗物質!

2020-10-18 博科園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被孤立了數十億年的星系,其核心中包含的暗物質比預期要多。這個星系被稱為Markarian 1216(縮寫為Mrk 1216),包含的恆星年齡在宇宙年齡的10%以內,也就是說,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科學家們發現它經歷了與典型星系不同的演化過程,無論是在它的恆星方面,還是通過引力將星系凝聚在一起的無形暗物質方面。mrk1216屬於橢圓型星系家族,其中心的恆星密度比其他大多數星系都要高。

天文學家們認為它們是紅色緻密星系的後代,這些星系被稱為「紅塊」,在大爆炸後大約10億年形成,但在大約100億年前停止了增長。如果這個解釋是正確的,那麼mrk1216中的暗物質和它的星系表親也應該被緊密地包裹起來。為了第一次驗證這個想法,兩位天文學家研究了距離Mrk 1216中心不同距離熱氣體的x射線亮度和溫度,這樣就可以「稱」出星系中央存在多少暗物質。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戴維·布奧特(David Buote)說:

當我們將錢德拉數據與計算機模型進行比較時,發現暗物質的濃度比在其他總質量類似星系中發現的要高得多。這告訴我們,mrk1216的歷史與典型星系非常不同。基本上它所有的恆星和暗物質都是在很久以前形成,在過去的100億年裡幾乎沒有增加。根據這項新研究,在大爆炸後大約30到40億年,圍繞著Mrk 1216中心形成了一個光環,或者說是一個模糊的暗物質球體。這個光暈被認為比星系中的恆星還要大,這樣一個紅金塊星系的形成是今天所看到許多橢圓星系的典型特徵。

然而,與Mrk 1216不同的是,當較小星系在宇宙時間內與它們合併時,大多數巨大的橢圓星系繼續逐漸變大。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艾倫·巴斯說:在相對較近的地方看到Mrk 1216等緻密橢圓星系中,恆星的年齡和密度提供了第一個關鍵證據,證明它們是遠距離觀測到「紅色金塊」的後代。這裡看到的暗物質光暈證明了這一點,此前,天文學家估計mrk1216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比預期更大。

然而,這項最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黑洞質量可能不到太陽質量的40億倍。這聽起來很多,但對於像mrk1216這樣大的星系來說,它的質量可能並不大。研究人員還尋找了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爆發的跡象。他們在高溫氣體中發現了一些空洞,類似於在其他大質量星系和英仙座星系團中發現的空洞,但需要更多數據來證實它們的存在。mrk1216數據也提供了關於暗物質的有用信息,由於暗物質從未被直接觀測到,一些科學家質疑它是否存在。

在這項研究中,Buote和Barth用標準「牛頓」引力模型和一種被稱為修正牛頓動力學(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簡稱MOND)的替代理論解釋了錢德拉星係數據。結果表明,這兩種引力理論都要求在mrk1216中心有相同數量的暗物質,有效地消除了MOND解釋的必要性。在未來,科學家希望進一步研究暗物質的性質,暗物質在mrk1216中心的密集堆積,可能為預測不那麼集中的暗物質非標準理論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測試,比如暗物質粒子通過引力以外的其他方式相互作用。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上。

博科園|研究/來自:Chandra X-ray Center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1538-4357/ab1008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反常的星系:它們的暗物質去哪兒了?
    由於在物質的質量比例上佔據主導地位,暗物質決定了宇宙物質在大尺度上的分布——宇宙大尺度結構。現代超級計算機模擬更是向我們揭示,宇宙中暗物質的空間分布可以再現觀測到的星系分布,暗示了星系和暗物質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從小就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名字充滿詩意的星系——「銀河系」裡。現代天文觀測告訴我們,銀河系只是宇宙中千千萬萬個星系的其中一員。
  • 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
    2018年3月9日,天文學家們宣稱發現一個奇特的星系,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也許你會說,發現沒有暗物質的星系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這可是大事件,這事如果最終確定,堪比發現「」引力波「」和「」上帝粒子「」還要刺激。這是一個物理學家們做夢都沒想到的意外發現。因為暗物質用「不存在」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 科學家從特殊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線索,沒暗物質的星系是什麼樣?
    科學界把宇宙中的物質分為能直接看到的和不能直接看到的,並且認為不能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那些炫麗的星系、星雲等物質只佔據了全宇宙的10%左右,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大多數星系是受到暗物質的影響維持運行的,然而近幾年天文觀測中發現了幾個完全不受暗物質影響的星系,這些星系顛覆了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地位,其中典型就是NGC 1052-DF2星系這類奇怪的超漫射星系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不過幸運的是,這一發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缺少暗物質的星系的數量,暗物質是一看不見摸不著,非常神秘的東西,不會發光,但是會對周圍物質施加引力。暗物質被認為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成分,它的引力將氣體,原子拉在一起形成星系。暗物質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它使各類物質在銀河漩流中的速度比我們所看到的各類物質組成銀河系整體的速度要快。
  • 后髮星系團可能充滿暗物質
    最近,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科學家通過對觀察數據的模擬研究發現,在后髮星系團(Coma Cluster)中可能充滿了暗物質,而且暗物質大約是可見物質的100倍
  • 有研究質疑暗物質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圖註:引力使星系旋轉。天文學家可以研究距銀河系中心不同距離的恆星速度,以尋找暗物質或其他新物理學的證據。天文學家之間的普遍共識是,我們宇宙中的物質由兩部分組成:普通物質和暗物質。普通物質是原子和化學的熟悉世界。本質上,這就是我們的材料。暗物質是既不發光也不吸收光而是經歷引力的物質。儘管暗物質是看不見的,但科學家聲稱,暗物質比普通物質大約普遍多五倍半。
  • 「暗物質」是什麼?維繫星繫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講,暗物質對於我們的宇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暗物質,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可以存在,但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或許會解體,跟太陽類似的恆星排布不會像現在這麼「緊密」,它們甚至會四處散布。那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如果此時此刻暗物質消失了,我們所處的太陽系還會存在嗎?太陽會不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導致地球沒有足夠的光照進而出現生物大滅絕?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暗星系是被稱為低表面亮度星系,正是由於它們,才獲得了關於宇宙中最大謎團之一暗物質的重要確認和新信息。國際高級研究學院(SISSA)天體物理學家Chiara di Paolo、Paolo Salucci和Erkurt Adnan一起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盤狀星系可以用宇宙關係來表示。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網易科技訊 3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一個由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已經發現了一個距地球6500萬光年的星系,其包含的暗物質數量很少,甚至可以說這個星系根本沒有任何暗物質。多克姆指出:「矛盾的是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這就像找到一個沒有骨架的身體。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形成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詹姆斯·布洛克(James Bullock)說,現在推翻原有理論還為時過早。他指出,這個名為NGC1052-DF2的星系正在圍繞另一個星系旋轉。
  • 暗物質衰變被排除為從附近星系探測到的神秘電磁信號的來源
    衰變的暗物質應該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一個明亮和球形的X射線發射暈,當觀察到銀河系的空白區域時,這種光暈可以被探測到。信用:克里斯多福甜點,尼古拉斯·L·羅德,班傑明·R·薩夫迪,佐西亞·羅斯託米安(伯克利實驗室),根據費米大面積望遠鏡的數據繪製藝術作品。宇宙的百分之八十五是由暗物質組成的,但是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
  • 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又現身?暗物質理論面臨更大的挑戰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弗裡茲·茲威基(Fritz Zwicky)利用光譜紅移測量了后髮座星系團中,各個星系相對於星系團的運動速度,他得出的結論支持了雅克布斯.卡普坦的假說。儘管科學家們對暗物質的研究已近一個世紀,證實了暗物質遍布於整個宇宙中、其總量是一般物質的6倍等等,可暗物質仍籠罩於重重神秘面紗之下,科學家們對它的了解比較有限、而且爭議極大。
  • 99.99%都是暗物質?這個神秘星系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暗物質是科學家為保證實際觀測與現有理論相洽而引入的概念,它們是人類現有理論框架下認識宇宙必不可少的一環。比如,暗物質對維繫星繫結構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額外的暗物質,所有星系都將分崩離析。然而,幾年前發現的一個神秘星系徹底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所含暗物質的質量居然高達普通物質10000倍。也就是說,該星系99.99%由暗物質構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黑暗星系。這個神秘星系名為Dragonfly 44,距離我們約3.2億光年,天文學家在對后髮星系團的一項深入探測中發現了它的蹤跡。
  • 科學家發現一暗物質星系 99.99%物質神秘未知
    中國日報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5日報導,科學家近日新發現了一個暗物質星系,其內部物質99.99%是神秘、未知的暗物質。這個星系名叫「蜻蜓44」,距離地球大約3億光年。「蜻蜓44」的質量和銀河系相當,但其能量僅有銀河系的1%。科學家推測,「蜻蜓44」只是眾多暗物質星系之中的一個。
  • 天文學家發現首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即將被撕裂
    所有不同的力和效應應產生兩個小星系群:一種與正常物質相比具有大量暗物質,應長期存在;二是相對暗物質很少,應在較短的宇宙時間尺度上被摧毀。然而,一個星系,NGC 1052-DF4(稱為DF4,稱為DF4)已經使事情變得極其複雜,因為它似乎沒有暗物質,但大約70億年沒有形成新的恆星。在米雷婭·蒙特斯領導的一項出色的新研究中,這個謎團終於被解開了,因為一個原本常見的星系正處於被撕裂的最後階段。
  • 星系對中神秘的暗物質為何缺失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物理學家經研究創建了一套關於暗物質本質的新理論,它有助於解釋一對距地球6500萬光年的星系中為什麼幾乎沒有這種神秘物質。當地時間9月9日,該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有一種流行的暗物質理論被稱為「冷暗物質」(CDM),它假設:除了受引力作用,暗物質粒子之間是不會發生碰撞的。
  • NGC 1052-DF4星系的暗物質去哪了?終於找到隱秘證據
    去年,科學家發現它是第二個違反常理、沒有暗物質填充的星系,但不久後就有另一篇研究出面打槍前團隊參數設置錯誤,NGC 1052-DF4星系還是充滿暗物質的。現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新數據終於拿到解釋了,該星系確實曾有暗物質,只不過被鄰近星系NGC 1035的引力剝離,也就是說後者正在撕裂它。
  • 星系中暗物質如何分布的奧秘,被科學家發現了
    它們之間的唯一區別是暗物質的性質。 左側無碰撞,右側無碰撞。 這項工作表明,實際星系中的暗物質看起來更像右邊的圖像,比左邊的圖像更不團塊,更彌散。圓圈標誌著銀河系的盡頭。在最近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快報》中,加納裡亞斯天文學家的科學家( IAC)/拉古納大學(ULL)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西北國立大學(阿根廷胡寧)的研究表明,星系中的暗物質遵循「最大熵」分布,揭示了其性質。暗物質佔宇宙物質的85%,但暗物質的存在僅在天文尺度上顯示。
  • 否認暗物質的物理學家
    這些雲層環繞銀河系中心的距離是恆星的5倍,因此這種異常現象逐漸成為主要的科學難題。   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方法就是簡單地假設存在更多的物質。如果星系中心的可見質量太少,以致不能解釋恆星和氣體的速度,那麼也許還有比我們肉眼所見的更小的物質,我們看不到的物質,即暗物質。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個體螺旋星系內部的物質旋轉速度一直非常快,對於有些星系來說甚至越遠離中心旋速越快。我們知曉的星系內不同正常(原子基)物質有恆星、氣體、塵土、等離子體、甚至是黑洞,但它們卻無法為這種現象提供線索。最古老的螺旋星系,蘊藏著上百億顆閃耀的恆星。
  • 哈勃新數據解釋了星系中缺失的暗物質
    2018年,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其他幾個天文臺,首次發現了銀河系附近的一個星系,該星系缺少了大部分暗物質。NGC 1052-DF2星系的這一發現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據了解,暗物質是當前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一個關鍵成分。事實上,如果沒有暗物質的存在,原始氣體就會缺乏足夠的引力來開始坍縮並形成新的星系。一年後,天文學家又發現了另一個缺失暗物質的星系NGC 1052-DF4,這進一步引發了天文學家對這些天體性質的激烈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