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理論上,任何有色彩都具有三種屬性,又稱色彩的三要素,這是構成色彩所必須具備的三個最基本條件。
色相(H)
又稱為色調或色度,是指色彩的相貌,或是區別色彩的名稱或色彩的種類,而色相與色彩明暗無關。如:蘋果是紅色的,〝紅色〞便是一種色相。
明度(L)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就是具有色彩物體經由光的照射,所反射(反射、透射、自發光)出來的光量之不同。(常規來說是物體對光的發射的總能量的多少)
要看其接近白色或灰色的程度而定,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其明度越低。
在無彩色中,明度最高與最低分別為白色與黑色;
在有彩色中,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明度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顏色明、暗、深、淺均有所區別,具體看最後的解釋)
彩度(C)
指色彩的純粹程度,或鮮豔程度,亦可說是色的飽和度(saturation)。
純粹色彩中無黑白色之混入,達飽和度之色又稱純色。
也就是說,當純色與黑、灰、白或其他顏色混合以後,彩度就會降低。
黃色可實現的彩度最高,其次是橙、紅、青、紫。
對於非彩色,他的彩度非常低,但是有時候,比如黑色,習慣說這個顏色不夠飽和,他的含義往往是指這個黑色的深度不夠。
特別說明關於顏色的明、暗、深、淺可以看PCCS色系統中的定義:
明色:飽和度高,且明度高的顏色
暗色:飽和度低,且明度低的顏色
深色:飽和度高,且明度低的顏色
淺色:飽和度低,且明度高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