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發展到今天,紙的種類也變得多種多樣了,自然紙的用途也變得千奇百怪;比如:包裝用紙、印刷用紙、工業用紙、辦公和文化用紙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繪畫一般會用到的紙有哪些。
一般會用到的有以下幾種:水粉紙、水彩紙、油畫紙、素描紙、生宣紙、熟宣紙、卡紙、牛皮紙,接下來我們分別來聊一聊這些紙的區別。
水粉紙顧名思義,水粉紙是一種專門用來畫水粉畫的紙,紙張能吸水且比較厚。水粉紙的表面有圓點形的坑點,圓點凹下去的一面是正面,圓形的小凹面主要是為了鎖住水粉顏料,因為當顏料幹了後,水粉紙更容易保持住畫面。水粉紙有不同的顏色,以作背景。
水彩紙就是一種專門用來畫水彩畫的紙,這種紙一般吸水性比較好,磅數較厚,紙面的纖維也較多。它的特性是吸水性比一般紙高,磅數較厚,紙面的纖維也較強壯,不易因重複塗抹而破裂、起毛球。水彩紙有相當多種,便宜的吸水性較差,昂貴的能保存色澤相當久。依纖維來分的話,水彩紙有棉質和麻質兩種基本纖維。依表面來分的話,則有粗面、細面、滑面的分別。依製造來分,又分為手工紙(最為昂貴)和機器製造紙。
油畫紙的特點是價格低廉、易處理。由於不需要專門製作油畫內框,所以適合初學者進行日常訓練時使用。但在使用時要注意,現在市面上買來的油畫紙不能直接使用,正確的使用方法是買來油畫紙後,用刮刀在上面掛一到兩層專用底料或是乳膠後再使用,目的是保證畫紙儘量不吸油。
素描紙要比一般的紙更厚,用手摸上去會有細密粗糙的紋路,看也能看出來,畫素描時很容易出效果,而普通的紙就沒有這種效果(特別是光滑的紙張)。
素描紙是介於列印紙與牛皮紙之間,厚度中等,兩個面一個面較為粗糙,適於鉛筆與炭筆著色,初學通常使用 8開大小的,熟練後用4開,達到一定水平後有用半開或者1開的畫。素描用紙除了白色外,還有淡灰色紙,其質地有厚,薄,粗糙,光潔,結實,鬆軟之分。
書畫用的宣紙,起初產於安徽的涇縣,經縣古屬宣州,所以就稱之為宣紙。 宣紙基本分為兩大類:生宣和熟宣。
簡單地說,生宣吸水性好,水墨的擴散性好,而熟宣恰恰相反,半生半熟介於中間。生宣適合寫大字,寫意畫,熟宣適合寫小楷,工筆畫,半生半熟介於中間。初學書法者,生宣會很不適應,可以嘗試半生熟。
卡紙:每平方米重約120克以上的紙,用於明信片、卡片、畫冊襯紙等。紙面較細緻平滑,堅挺耐磨,也有人稱薄紙板。根據用途,還有不同的特性,如明信片卡紙須有良好的耐水性,米色卡紙須有適當的柔軟性等。
牛皮紙一般用做包裝用紙,其呈棕黃色,用途很廣,常用於製作紙袋、信封、作業本、唱片套、卷宗和砂紙等。定量範圍為80克/平方米至120克/平方米,有捲筒紙和平板紙中、又有單面光、雙面光和帶條紋的區別。主要的質量要求是柔韌結實,耐破度高,能承受較大拉力和壓力不破裂。牛皮紙具有很高的拉力,有單光、雙光、條紋、無紋等。主要用於包裝紙、信封、紙袋等和印刷機滾筒包襯等。
但也由於牛皮紙結實,有特定的底色,能夠給畫面增加了一個層次,使畫面變得更加統一,因此也有人用於作畫。牛皮紙的肌理可以給畫面增加了一層質感,使畫面變得更加統一。如果較好地利用白色,可使作品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