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
是世界地球日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
今年世界地球日顯得更為特殊
疫情讓我們沉下心來思考
人類究竟帶給自然什麼?
怎樣才能與自然和諧共生?
平日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見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動物們卻在人類遠離後重回城市
武漢解封首日
黃鼠狼走上街頭
向路人「討飯」的樣子憨態可掬
武漢解封首日
在義大利羅馬
沒了丟硬幣的遊客以後
鴨子在著名的特萊維噴泉裡休息
在義大利撒丁島
野豬旁若無人的在街上遊蕩
在日本奈良奈良市區街道上
習慣被投餵的鹿
在空蕩的街道上覓食
而在泰國Prang Sam Yod寺廟附近
一群飢餓的猴子在廣場上聚集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
《衛報》記者夏洛特·西蒙茲發推稱
有野生火雞出現在一所校園的操場
毫無疑問
沒有了人類活動的約束
動物獲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廣闊的空間
如果說以上報導
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臆想」
那接下來我們用數據說話
人類活動
對全球生態的有些影響是確定的
比如由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
溫室效應
自工業化以來
二氧化碳濃度與氣溫顯著升高
△自公元1000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全球年平均氣溫的變化
疫情發生後
各經濟體幾乎陷入停滯
我們可以看一下碳排放的變化
△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行業碳排放量可能下降創紀錄的25億噸,碳排放有望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碳簡報》的分析
中國封城和減少經濟活動
在四個星期內
導致碳排放減少25%
負責全球碳計劃羅布·傑克遜表示
全球化石能源行業碳排放量
可能同比下降5%以上
這將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
△今年一月和三月歐洲的二氧化氮排放對比
與此同時
全球大氣汙染物排放
較去年同比下降明顯
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法國在封鎖前後的二氧化氮排放量
史丹福大學教授傑克遜說
無論是蘇聯解體
還是過去各種石油或儲蓄、貸款危機
都不會像這場疫情這樣影響排放
但是
不要將化石能源排放急劇下降
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勝利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蒂赫•比羅爾警告
「這種下降是因為經濟崩潰
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生計
而非因應對氣候變化的正確決策。」
隨著各國相繼出臺
疫情控制措施和經濟刺激政策
碳排放隨時可能出現反彈
並逐漸接近往年同期水平
△中國六家主要電力公司春節前後煤耗趨勢圖來源:Carbon Brief
留意一下下面這組數據
雖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導致碳排放下降1.4%
但危機過後化石燃料猛增
全球碳排放量增加5%
在一部紀錄片《大自然在說話》中
有些話特別讓人觸動
「我已經度過了四十五億年,是你們人類存在時間的兩萬兩千五百倍,我並不需要人類,人類卻離不開我。
越來越多的人類啊,你們想怎樣度過每一天,在意我,或者忽略我,我並不在乎,你們的行為決定你們的命運,不是我的。
我是大自然,我將繼續存在。
我隨時都在進化,而你們呢?」
是時候認真思考一下
疫情過後
我們應該如何跟動物相處
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
……
點擊播放 GIF 0.5M
更多推薦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審核:段昊書
文章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創綠研究院、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等
微信編輯:刷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