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熱點丨火星新登陸者

2020-07-31 中國工程院院刊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9年第3期

作者:Marcus Woo

來源:A New Lander on Mars[J].Engineering,2019,5(3):355-356.

2018年11月26日,火星迎來了一位新訪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它以每秒5.5 km的速度快速穿越火星大氣層,並在經受著1500 ℃高溫的情況下,利用載有著陸器的太空艙打開了降落傘。在距離火星表面9.2 km的地方,InSight釋放了隔熱罩,露出了著陸器的支架。幾分鐘後,著陸器脫離太空艙開始自由降落。在脈衝反射角的幫助下,InSight 停在了比較貧瘠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上,該平原位於火星赤道以北4.5°的地方。在接下來的幾周裡,這艘宇宙飛船調查了它的新環境和系統,拍了一張自拍照(圖1),然後開始工作。

前沿熱點丨火星新登陸者

圖1 2018年12月6日,NASA InSight著陸器在火星上的第10天完成首次自拍。圖片顯示著陸器的太陽能電池板、科學儀器、氣象探測吊杆和超高頻(UHF)天線。來源:NASA/JPL-Caltech

InSight將用一火星年(大約地球上的兩年)來探測火星的深處,並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組成和整體特性。科羅拉多地質調查局( Colorado Geological Survey )的一位研究地熱的地質學家、InSight科學小組成員Paul Morgan說:「這是第一次專門為觀察另一顆行星內部情況而執行的任務。」這項任務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火星以及其他巖質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他說:「通過對火星內部情況的了解,我們相信我們將能夠了解地球早期的歷史。」

地震儀(SEIS)是InSight完成這項任務的主要工具之一,可用來探測「火星地震」、隕石撞擊,甚至火星的衛星「火衛一」的引力效應。通過測量相關地震波的速度和時間,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到火星內部結構的詳細情況。InSight小組成員、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研發工程師Sébastien de Raucourt說,研究人員希望,一火星年後,能獲得足夠的信息來精確描述火星的地殼、地幔和地核。他說地震學使20世紀上半葉的科學家能夠了解地球內部情況。「我們的目標是在火星上做同樣的事情。」

著陸幾周後,InSight的機械臂將它的SEIS安置在火星表面——這是InSight第一次執行行星任務,這將成為自1976年維京號(Viking)著陸器攜帶一個較為簡單的地震儀並且未直接接觸火星表面以來,火星上的第一個地震儀。SEIS靈敏度極高,可以探測到比氫原子直徑還小的地面運動。

為了保護儀器不受噪聲幹擾,研究人員將其置於真空密封的鈦球內,又將鈦球封裝在一個絕緣盒中。將地震儀安置在火星表面後,InSight的機械臂用一個保護性的圓頂罩住它,使其免受風和溫度變化的影響。要知道,在一個火星日內,溫差可達94 ℃。研究人員給儀器本身也設計了一些元件,這些元件會隨著溫度升降而膨脹和收縮,從而抵消了部分溫度變化的影響。

2019年2月,InSight將其第二套艙外儀器部署到了火星表面上,這種地下測溫工具被稱為「熱流和物理性能包」(heat flow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ackage,HP3 )。該設備僅重3 kg,最大運行功率為2 W,但其強大的能量足以使其撞擊到這顆火星表面以下5 m深處。在長達40 d的時間裡,該儀器將系統地深入地下,測量行星的內部溫度,並在此過程中測量熱導率。火星的內熱來自於自身構造和鈾、釷、鉀等不穩定同位素的衰變,並驅動著火星從核心向外部的地質活動。準確測量離開核心的熱通量有助於約束行星過去和未來的演化模型。

為了解更多關於火星核的信息,InSight將利用它與地球的無線電連接來跟蹤火星繞其旋轉軸的振動。NASA的深空網絡(Deep Space Network)在澳大利亞、西班牙和美國加利福尼亞都有無線電天線,它將跟蹤InSight的位置,以測量火星的長期歲差與短期章動,幫助科學家確定火星核的大小和密度,以及有多少火星核是熔融狀態。在此之前,NASA的探路者號(Pathfinder)和Viking著陸器收集的數據表明,火星核的密度相當高,而NASA的全球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Global Surveyor Orbiter)也探測到了火星核外部熔融部分的證據。InSight將在整個任務過程中監測火星的振動,提供對更精確的測量至關重要的長期跟蹤。

除了這三個主要工具,InSight還安裝了兩個攝像頭——一個在機械臂上,另一個在甲板下——並附帶一個輔助載荷傳感器子系統。甲板下的攝像頭用於監測當地的磁場、風、溫度和氣壓,幫助科學家識別主要儀器可能接收到的噪聲源。輔助載荷傳感器子系統已經啟動並運行,該系統還能充當一個氣象站,任何人都可以在線查看火星的天氣情況。

註:本文內容呈現形式略有調整,若需可查看原文。

改編原文:

Marcus Woo.A New Lander on Mars[J].Engineering,2019,5(3):355-356.

☟ 如需閱讀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更多相關閱讀,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

前沿熱點丨火星新登陸者

前沿熱點:高空風能蓄勢待發

前沿熱點:用矽基雷射器提高數據容量限制

前沿熱點:小型核反應堆是核電領域的下一個大事件嗎?

前沿熱點:波音737 Max因何告別藍天?

前沿熱點:大鼠脊髓損傷後基因表達和分子調控的系統研究

前沿熱點:21世紀人類面臨的新挑戰

前沿熱點:數學推理挑戰人工智慧

三哩島事故——美國核能發展的拐點

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晶片

谷歌科學挑戰賽上的工程明星

鋰電池的餘生——致每天都想換新的人

中國工程院院刊

工程造福人類

科技開創未來

微信公眾號ID :CAE-Engineering

註:論文反映的是研究成果進展,不代表《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社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前沿熱點丨重新定義「千克」
    ☟ 如需閱讀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前沿熱點:5G將帶來哪些改變?前沿熱點:加密貨幣是否會破壞能源存儲前沿熱點:火星新登陸者前沿熱點:用矽基雷射器提高數據容量限制前沿熱點:小型核反應堆是核電領域的下一個大事件嗎?
  • 前沿熱點丨全球科學與工程研究現狀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全球科學與工程研究現狀》一文,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00年以來,世界範圍內用於研究和開發(R&D)的資金增加了3倍,全世界都意識到了開發新知識對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性。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在過去20年在科學與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 前沿熱點丨3D列印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
    在2019年年末,Mirkin的團隊宣稱其開發了一項名為「高面積快速列印」(HARP)的新技術,該技術使液體冷卻劑在一桶液態樹脂下面循環。冷卻劑是一種氟化油,在列印時會直接從正在列印的物體上吸走熱量,從而使它們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可以達到成年人的尺寸(圖1)。
  • 前沿熱點丨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倫理問題
    這項技術在全球催生了一波科學和生物工程的新見解、技術論文和應用,一大批新成立的公司,以及已建立的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公司的新部門。☟ 如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前沿熱點:外科醫生未來將與機器人醫生一起協作
  • 細數半個世紀以來折戟火星的「登陸者」
    這也是歐洲自2003年小獵犬2號登陸失敗後,又一個可能在火星折戟的「登陸者」。自1971年以來,人類向火星及其衛星表面發起了17次登陸任務,只有7次完全成功,而這7次均是美國宇航局的火星登陸任務。下面這組組圖細數半個世紀以來,那些在火星表面折戟的人類「登陸者」。
  • 前沿熱點丨三維晶片成像
    2019年10月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這種新技術進行了描述。該項技術不僅能在不破壞晶片的情況下創建晶片的3D圖像,而且還具有可放大的廣闊視野。使用新技術就不需要雕刻或切割晶片。通過調整X 射線束相對於旋轉晶片表面的角度(斷層成像技術的幾何特徵)就能讓足夠多的X射線掃描晶片的所有部分。研究人員首先將晶片基板的厚度拋光至20 µm,然後,在由16 nm製造工藝製作的晶片上使用他們的技術使解析度達到18.9 nm(圖1)。
  • 2019年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一覽
    該領域亮點前沿:「中國主要城市表層土壤重金屬汙染來源與風險評估」。臨床醫學領域位的Top10熱點前沿主要集中於慢病管理及新技術應用、疾病新機制發現、影像診斷新技術與安全性、腫瘤免疫療法、生物技術藥臨床應用5個前沿群。
  • 感知世界科研競爭的熱點和前沿
    植物活性物質結構和功能、農田土壤汙染修復、家畜胃腸道消化、農用無人機是今年新出現的熱點前沿研究方向,對應的前沿分別是植物活性多糖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生物炭對農田土壤重金屬鎘汙染的修復作用,牛瘤胃微生物組與腸道甲烷排放研究,無人機系統在作物表型分析中的應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的新興前沿是水稻OsAUX1基因低磷條件下促進根毛伸長的機理研究。
  • 前沿熱點丨利用負排放技術減緩氣候變化
    一旦成熟,新種植的5000億棵樹可以儲存2000億噸碳。然而,這一方案的問題是,樹木需要50~100年才能成熟,許多樹木還需要種植在積雪的北部地區,而這些地區會將大量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像造林這種基於土地的解決方案非常令我擔憂。」Fuss在墨卡託研究所的同事、應用可持續性科學工作組組長、經濟學家Jan Minx說。「土地實際上非常稀缺,我們需要土地來養活人民。
  • 【光明日報】感知世界科研競爭的熱點和前沿
    植物活性物質結構和功能、農田土壤汙染修復、家畜胃腸道消化、農用無人機是今年新出現的熱點前沿研究方向,對應的前沿分別是植物活性多糖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生物炭對農田土壤重金屬鎘汙染的修復作用,牛瘤胃微生物組與腸道甲烷排放研究,無人機系統在作物表型分析中的應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的新興前沿是水稻OsAUX1基因低磷條件下促進根毛伸長的機理研究。
  • 造就未來大會聚焦「火星之路」與「新引擎」探索前沿科技
    大會特別設定了「火星之路」與「新引擎」兩大板塊,邀請來自國內一線的前沿科學家與創業探索者一同分享。因為「天問一號」,2020年火星躍入人們的視線,已成為國際之間太空航天發展的新起點、新徵程。如何到達火星?如何在火星上生存?如何構建一個宜居的星球?火星之後,人類是否有可能成為星際物種?
  • 公派參考|熱點和新興前沿領域
    那麼哪些為熱點前沿領域呢?知識人網小編特推薦本篇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了《2020研究前沿》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該系列報告通過大數據和文獻計量分析方法,聚類揭示了基礎科學領域的年度熱點前沿和新興前沿,報告基於2014年-2019年的論文數據,遴選展示了在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等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其中,臨床醫學
  • 中國發布信息技術十大前沿熱點
    中國錯過了許多工業革命,幸運的是,目前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為首的工業革命浪潮深入參與,甚至在行動支付和共享旅行等地方領域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說中國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也幾乎是世界十大信息技術前沿熱點 在2019年在哈爾濱召開的中國科協年會上,年會信息技術論壇發布了自動駕駛
  • 「科學向未來」感知世界科研競爭的熱點和前沿
    植物活性物質結構和功能、農田土壤汙染修復、家畜胃腸道消化、農用無人機是今年新出現的熱點前沿研究方向,對應的前沿分別是植物活性多糖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生物炭對農田土壤重金屬鎘汙染的修復作用,牛瘤胃微生物組與腸道甲烷排放研究,無人機系統在作物表型分析中的應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的新興前沿是水稻OsAUX1基因低磷條件下促進根毛伸長的機理研究。
  • 2020,這些前沿技術成全球關注熱點
    作者 | 秦志偉 黃辛《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報告》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個部分。1、新冠疫情對科技熱點結構形成意外衝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迅速成為全球科技界的關注焦點,在整個榜單佔據了15.6%,在各領域中僅次於生物醫藥領域位居第二。
  • 2020,這些前沿技術成全球關注熱點
    作者 | 秦志偉 黃辛《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報告》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個部分。5項前沿技術深度分析腦機接口技術爆發期已然到來,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提前布局腦機接口技術。
  • 浦江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報告聚焦軟體機器人、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神經形態晶片和類石墨稀二維材料五大前沿技術,並分別形成子報告,以科技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從發展歷程、觀點與碰撞、競爭與合作、未來展望四個維度深入展開,對各前沿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提出了技術發展尚需解決的問題和未來方向,討論了全球背景下開放合作對於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我國在各個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機遇和建議。
  • 浦江創新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報告聚焦軟體機器人、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神經形態晶片和類石墨稀二維材料五大前沿技術,並分別形成子報告,以科技數據和信息為基礎,從發展歷程、觀點與碰撞、競爭與合作、未來展望四個維度深入展開,對各前沿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提出了技術發展尚需解決的問題和未來方向,討論了全球背景下開放合作對於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我國在各個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機遇和建議。
  • 前沿丨氣體爆轟的物理機制、傳播規律
    爆轟是以超聲速傳播的極端燃燒現象,作為激波主導的化學反應氣體流動,是氣體動力學、激波動力學和燃燒學融合的前沿學科。爆轟具有反應速率快、熱效率高、增壓燃燒優勢,在高超聲速動力、高焓風洞等航空航天核心技術方面有重大的應用潛力,是前沿學科的國際研究熱點。力學是一門「應用驅動研究」的學科,新需求的出現將為爆轟物理研究注入活力。在氣體動力學領域,沒有一種現象能夠像爆轟波這樣組織嚴密、結構精細、獨具特色。爆轟現象的複雜性和神秘性探索成為作者科研生涯中的一個執念。
  • 前沿熱點之重新定義「千克」
    轉自丨中國工程院院刊作者丨Chris Palmer選自丨Redefining the Kilogram編輯丨翟麗影「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電話:010-82635522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