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硅藻,你為什麼這麼擅長「捕光」

2021-02-13 銳科技

被稱為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的硅藻為什麼特別擅長「捕光」?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雲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揭示出了硅藻的「秘密」——它有高效地捕獲和利用光能的獨特結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基於該研究,科學家未來有望設計出可以高效「捕光」的新型作物。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規模最大、最為重要的化學反應。光合生物重新塑造了地球表面和大氣層成分,也演化出了千姿百態的生命形態。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陸地上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

  

對於綠色植物而言,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的是紅光和藍紫光,該現象與綠色植物吸收光的基本單位有關。綠光波段的能量基本沒有被綠色植物所利用,這也是它們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但是,自然界中並非沒有能利用綠光的光合生物。海洋藻類擁有色彩斑斕的捕光蛋白,比如藍藻的藻藍蛋白、紅藻的藻紅蛋白、硅藻的巖藻黃素—葉綠素蛋白等,可以幫助海藻在不同的海水深度利用不同的太陽光能。其中,海洋赤潮的主要「肇事者」硅藻可謂是最「成功」的光合生物之一,其分布範圍廣,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約佔全球生態系統的1/5,比熱帶雨林的貢獻還高。

  

此前研究表明,硅藻特有的捕光天線蛋白具有出色的藍綠光捕獲能力和極強的光保護能力。然而,硅藻光合膜蛋白的結構長期沒有得到解析,極大限制了硅藻光合作用的研究。這次,科研人員解析了硅藻的主要捕光天線蛋白高解析度結構,這是硅藻的首個光合膜蛋白結構解析研究工作,為研究硅藻的光能捕獲、利用和光保護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基於該成果,科學家有望設計出能夠利用綠光波段、具有高效捕光和光保護能力的新型作物,也可為現代化智能植物工廠的發展提供新方向。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吳月輝)

相關焦點

  • 「紅色」硅藻的超級捕光天線與「光系統I」
    硅藻的捕光天線是獨特的巖藻黃素-葉綠素a/c蛋白(fucoxanthin-chlorophyll a/c protein: FCP),其特殊色素組成可以使硅藻在水下弱光時捕獲更多的藍綠光用於光合作用。真核光合生物的PSI都結合了一定數量的外圍捕光天線蛋白,在高等植物PSI反應中心外圍發現了4個捕光天線蛋白 (Lhca) 輔助捕光,在綠藻中發現了多達10個捕光天線蛋白 (Lhca)結合。
  • 硅藻光合作用結構原子水平三維結構首獲揭示
    硅藻光合作用結構原子水平三維結構首獲揭示來源:科學網 8-18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所獲悉,由清華大學隋森芳院士率領的研究團隊與該所沈建仁研究員、匡廷雲院士率領的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一種中心綱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的3.0 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光合作用的理論計算和人工模擬光合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理論依據
  • 硅藻光合作用結構原子水平三維結構首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Chaetoceros gracilis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的3.0 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光合作用的理論計算和人工模擬光合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理論依據,同時為後續指導設計新型作物、提高作物的捕光和光保護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 硅藻光合作用特有的光能高效捕獲和光保護機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硅藻是海洋中最「成功」的浮遊光合生物之一,它們通過光合作用貢獻了地球上每年約20%的有機物生產力,相當於固定了近五分之一的二氧化碳,高於全球所有熱帶雨林的貢獻,這與硅藻特有的捕光天線蛋白「巖藻黃素-葉綠素a/c蛋白複合體」(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
  • 海缸的控藻:硅藻(褐藻)的處理與治療
    最後就是適當的氨氮(NH4\NO3)為硅藻的爆發提供了營養基礎。所以,矽酸鹽才是真正刺激硅藻出現的原因!而較高的氨氮只是次要因素。那為什麼攪動底沙,老缸大量移動活石也會出現短時間的褐藻呢?這是因為附著在石頭及沙子下面的矽酸鹽被揚起到水中了。
  • 硅藻-你們了解多少?
    硅藻是單細胞種類,少數為群體。細胞壁高度矽質化,成為堅硬的殼體,殼體由上、下兩個半殼套合而成。光合作用色素主要有葉綠素a、葉綠素c和胡蘿蔔素、巖藻黃素、硅藻甲黃素等,因此,它的色素體呈黃綠色或黃褐色。      硅藻的多數種類為水生,以浮遊生活為主,也有些種類附生在水中各種基質或其他水生植物體上。
  • 氧宜多告訴你,水性硅藻塗料與乳膠漆的區別
    目前,氧宜多水性硅藻塗料已經打造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產品體系,能夠面向不同的消費人群,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牆面問題解決方案。水性硅藻塗料由5號底料和1-4號優護、耐護、智護、愛護四個面料組成的系列產品,從底到面搭配使用,可呈現更好的塗刷效果。
  • 硅藻泥裝修效果圖 硅藻泥肌理樣式展示
    硅藻泥肌理分類起源  硅藻泥一經入市就產生了熱烈的反響,其不輸牆紙的美觀,優於乳膠漆的環保效益,都為其贏得了滿堂彩,許多的消費者對其肌理圖案更是讚不絕口。根據我們對硅藻泥公司的諮詢了解到,硅藻泥作為牆上裝飾用品除了環保另一個必備條件就是要保證其美觀。
  • 單細胞硅藻也能有性生殖嗎?
    據外媒「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一篇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雜誌上的論文表明,單細胞藻類硅藻長期被認為是無性生殖,但研究者發現,當大多數動物產生的廢棄物,複合銨存在時,硅藻就會進行有性繁殖。以前,科學家們很少會觀察硅藻物種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從未發現它們存在有性生殖。
  • 海洋裡的花花世界——硅藻丨花花萬物
    曾幾何時,人們還在為硅藻是動物還是植物而爭論不休,它曾被認為是種像草履蟲那樣的單細胞動物,然後又因為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同時還有細胞壁而被分到了植物一邊。目前,學界較為統一的認識是硅藻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而是不等鞭毛生物的一支,因為植物的細胞壁是由果膠組成,而硅藻的細胞壁由矽質組成,這與植物有著本質的區別。
  • 海洋硅藻存在與動物類似尿素循環
    本報訊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近日報導,科學家發現,海洋中極為豐富的單細胞生物硅藻存在與動物相類似的尿素循環,這種循環使硅藻能有效地利用碳和氮。該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硅藻類是十分微小的生物,為真核藻類,多數為單細胞生物,具有由矽構成的獨特細胞壁。
  • 東錢湖硅藻「水華」引起水色變化
    根據水質檢測和排摸情況分析,東錢湖水色異常的主要原因是硅藻「水華」所引起,由於硅藻本身呈褐色,造成水體感官顏色呈現褐色或咖啡色。  水生實驗室專家表示,「水華」其實是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
  • 底棲硅藻應該怎樣採集,培養?你都了解清楚了嗎?
    (1)海區懸掛附著基:在海區浮筏下吊掛塑料板、文蛤殼、玻璃片等,5~7日後取回,輕輕衝去異物,底棲硅藻便留在附著基上,用塑料泡沫洗下,過濾,供接種培養。(2)刮沙淘洗:在中高潮區間的沙灘上,尋找表層呈黃褐色的底棲硅藻密集區,刮取0.5釐米厚的表層細沙,用清潔海水淘洗過濾,即得茶褐色的濃藻液。
  • 預告第一彈|硅藻在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展示
    硅藻也是一類最重要的浮遊植物,分布極其廣泛,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它的蹤跡,因其種類多、數量大,因而被稱為海洋中的「草原」。  硅藻數量又佔浮遊生物數量的60%以上,假設現在地球上沒有硅藻了,不出三年,地球上的氧氣將耗幹。  硅藻是目前唯一天然生產納米材料  硅藻除了能製造氧氣,其工業應用價值也非常高,硅藻主要成分之一是硅藻殼,而硅藻殼主要由微納米結構的二氧化矽組成,其純度在98%以上。
  • 美利用硅藻開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硅藻這種微小的單細胞海洋生命體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至少1億年,它們是海洋中眾多生命食物鏈的基礎。此外,受其堅硬矽外殼的吸引,人們正在不斷地將其作為開發納米結構的新途徑。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學工程教授格雷格·羅爾熱表示,現存的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技術都基於矽材料,它們的能力已幾乎被開發到了極限,因此其他太陽能技術將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 藍天豚水性硅藻泥圖片,水性硅藻泥裝修效果圖
    藍天豚水性硅藻泥色彩採用全球領域的靈感,吸取大自然的色彩精髓。用純色天然的材料調配出環保健康的天然塗料,色感高雅純正,視覺舒適色彩,讓您家居更加精彩!藍天豚水性硅藻泥效果圖——青山綠水給即將準備使用水性硅藻泥裝修的朋友們一些溫馨提示,為保證硅藻泥施工品質,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水性硅藻泥完全乾燥一般需要48小時,在48小時內不要觸動,以免出現掉粉情況
  • 硅藻泥生態壁紙 打造「生態家居」新概念
    生態牆的新概念 讓不少消費者產生濃厚的興趣  硅藻泥生態牆打造生活新概念  硅藻泥壁材是一種新型功能性健康型牆面材料,21世紀初開始在歐美流行,硅藻泥生態牆自從今年7月進入杭州市場以來,受到了廣大裝修業主的歡迎,此次參展更是為不少消費者帶來了新的裝修理念
  • Chemosphere:深圳大學丨鹽度調控的海洋硅藻細胞表面鎘離子流
    , 0.2mM Na2SO4 and 0.1% sucrose, pH 8.0,8.9μM CdCl2作者:深圳大學潘科、馬捷文章簡介鹽度是河口環境中變化較大的因子之一,會影響海洋主要初級生產力——硅藻與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之前研究發現這一影響主要由環境水化學變化引起。
  • 水生所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硅藻是一類重要的單細胞光合真核生物,分布廣泛,提供了地球上約20%的初級生產力,對整個地球生物圈意義重大。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
  • 漢江支流"汙染"因硅藻過量繁殖 對人體沒有危害
    漢江支流"汙染"因硅藻過量繁殖 對人體沒有危害 2008年02月28日 10:07 來源: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昨日,省環保局發布調查結果:水體色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硅藻過量繁殖,使東荊河段呈現輕微硅藻水華現象。  連日來,漢江3條支流興隆河、田關河、東荊河水體變紅,水面有泡沫,沿線居民飲水受影響。接到報告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省環保局立即組織力量迅速排查汙染情況,查找分析汙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