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空間探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對空間探索,需要一些必需的工具,比如運載火箭、太空飛行器等。其中作用最顯著的是太空站,因為它可以為太空人提供一個長期工作的場所。以前,國際社會都非常依賴國際空間站為太空探索提供條件,但是在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之際,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在逐漸消失。對許多國家而言,迫切需要投入研發新空間站,因為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這些國家將面臨空間站無人可用的局面。最近一些時候,有媒體報導說,美國已經開始向中國提出加入空間站的申請,中國對此表示拒絕。
這個消息很快引起了整個網絡的關注,因為這也是美國在太空站計劃中第一次向其他國家求助,並且第一次遭到拒絕。不知美國人的感受是怎樣的?針對這一我國專家表示,之所以拒絕美國,是因為他們的技術不達標,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的技術我們已經看不到了。結合各方面的消息,目前我國已經有了明確的未來計劃,計劃在2年內,或者讓中國空間站投入運行。未來2年內,將有11個高強度的發射計劃要實施,預計總數將達到11個左右,如此高強度的發射計劃在全球尚屬首次。
還得從上個世紀90年代說起,當時美國的國際空間站項目正在進行著茶餘飯後的交談。那個時候我的國家為了能參加這個項目,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而且準備了很多材料。但當我國興致勃勃地準備加入國際空間站時,等待著的卻是美國冷冷地拒絕。現在,我們所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我們國家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已經不再是美國所能比擬的。我們國家已經不再羨慕美國所謂的歐美標準了,因為我們自己制定的標準,我們自己說了算。因此,美國想要加入我們國家的空間站計劃,就拿他們這套標準來顯然是不可行的。必須以我們的標準來衡量,但美國現在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拒絕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