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

2021-01-08 小名新說

談到微積分,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牛頓。那麼又有多少人知道,與牛頓在微積分學有著同等貢獻的萊布尼茨呢?究竟萊布尼茨與牛頓誰先發明的微積分?至今,仍是數學界最大的公案。

萊布尼茨一生涉獵領域十分廣泛,包含政治學、法學、倫理學、哲學、邏輯學、生物學、醫學、地質學、概率論、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和信息科學等諸多方面。在他的每個研究領域裡,他取得了許多人一輩子都完成不了的成就。是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本期,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歷史上少有的天才人物的傳奇人生!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德國哲學家、數學家。他與牛頓先後獨立發明了微積分,並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數學符號被普遍認為更綜合,適用範圍更廣泛。現今在微積分領域使用的符號仍是萊布尼茨所提出的。除了是一位出眾的天才數學家之外,萊布尼茨亦是歐陸理性主義哲學的高峰。在哲學上,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最為著名。他和笛卡爾、巴魯赫·斯賓諾莎被認為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

萊布尼茨還是在亞里斯多德和1847年喬治·布爾和德·摩根分別出版開創現代形式邏輯的著作之間,最重要的邏輯學家。他闡明了合取、析取、否定、同一、集合包含和空集的首要性質。

1646年7月1日,萊布尼茨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萊比錫,祖父三代人均曾在薩克森政府供職。萊布尼茨名字的拼法「Leibniz」,但一般人習慣寫成「Leibnitz」。晚年時期,他的籤名通常寫成「von Leibniz」,以示貴族身份。萊布尼茨死後,他的作品才公諸於世,作者名稱通常是「Freiherr [Baron] G. W. von Leibniz.」,但沒有人確定他是否確實有男爵的貴族頭銜。

萊布尼茨的父親是萊比錫大學的倫理學教授,母親是斯拉夫人的後裔。在他6歲時,父親不幸病故,只留下一個私人圖書館。

8歲時,萊布尼茨進入尼古拉學校,開始學習修詞學、算術、邏輯、音樂、路德教義以及《聖經》等,12歲開始自學拉丁文,並著手學習希臘文。14歲進入萊比錫大學讀書,專攻法律和一般大學課程,同時還閱讀了關於歷史和哲學的大量著作。

1666年,20歲萊布尼茨完成了大學學業,同時出版了他第一部有關於哲學方面的書籍——《論組合術》。畢業後,萊布尼茨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因此他的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同年11月5日,萊布尼茨憑藉他在馬車上趕寫的《論教授法律的新方法》,取得了阿爾特多夫大學的博士學位!

之後,萊布尼茨拒絕了學校教職的聘任,並經由當時政治家Boineburg男爵的介紹,任職服務於美茵茨選帝侯約翰菲利普大主教的高等法庭。

1671年,萊布尼茨發表了兩篇論文《抽象運動的理論》及《新物理學假說》,分別題獻給巴黎的科學院和倫敦的皇家學會,增加了在當時歐洲學術界的知名度。

1672年,26歲萊布尼茨被約翰菲利普派往巴黎,以動搖路易十四對入侵荷蘭及其它西歐日爾曼鄰國的興趣,並轉投注精力於埃及。這項政治計劃雖然最終失敗,但萊布尼茨卻進入了巴黎的知識圈,結識了馬勒伯朗士和數學家惠更斯等人。萊布尼茨的第一個重要數學發現就是二進位,這一時期的萊布尼茨致力於研究數學,從而發明了微積分。據萊布尼茨的筆記本所述,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微分學。

與此同時,萊布尼茨還研製成了機械計算機,改進了帕斯卡爾的加法器,以便用來計算乘法、除法及開方。

1676年,萊布尼茨離開巴黎,轉任職服務於漢諾瓦的約翰·弗裡德裡希公爵。上任時,順道於海牙拜訪斯賓諾莎,與其數天一同討論哲學。之後萊布尼茨就到漢諾瓦管理圖書館,並擔任公爵法律顧問。

1679年,萊布尼茨提出了一門研究地形、地貌相類似的學科——拓撲學(最早稱為「位相分析學」)。當時主要研究的是出於數學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一些幾何問題。

1680至1685年間,萊布尼茨擔任哈茨山銀礦礦採工程師。期間,他致力於風車設計,以抽取礦坑中的地下水。但受限於技術問題和礦工傳統觀念的阻礙,導致計劃最終失敗。

1684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

1685年起,萊布尼茨受繼任的公爵所託,轉而開始做其貴族族譜研究。該計劃一直至其逝世前仍未完成。次年,完成《形上學論》。

1689年,為完成族譜研究,萊布尼茨遊歷於義大利。並在那時結識了耶穌會派遣於中國的傳教士,從而開始對中國事物有更強烈的興趣。萊布尼茨是最早接觸中華文化的歐洲人之一。

1695年,萊布尼茨於期刊發表《新系統》,進而使他的哲學中,關於實體間與心物間之「預定和諧」理論,被廣泛認識。同年,英國學者宣稱:微積分的發明權屬於牛頓!

1699年初,英國皇家學會的其他成員們指控萊布尼茨剽竊了牛頓的成果,爭論在1711年全面爆發。

1700年,萊布尼茨說服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於柏林成立科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次年,在柏林宮廷的一次宴會上,當普魯士國王腓特烈詢問萊布尼茨對牛頓的看法時,儘管兩人談不上朋友,且因為「微積分學之爭」破壞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但萊布尼茨卻說道:「從世界的開始直到牛頓生活的時代為止,對數學發展的貢獻絕大部分是牛頓做出的。」

1712年,英國皇家學會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調查此案。1713年初發布公告:「確認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而萊布尼茨則被斥為騙子,直至他逝世後的幾年裡都遭受到冷遇。

但在後來,發現該調查評論萊布尼茨的結語是由牛頓本人書寫,因此該調查遭到了質疑。這導致了激烈的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學論戰,並破壞了牛頓與萊布尼茨的生活,直到後者在1716年逝世。這場爭論在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數學家間劃出了一道鴻溝,並可能阻礙了英國數學至少一個世紀的發展。

牛頓從物理學出發,運用集合方法研究微積分,其應用上更多地結合了運動學,造詣高於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則從幾何問題出發,運用分析學方法引進微積分概念、得出運算法則,其數學的嚴密性與系統性是牛頓所不及的。

萊布尼茨認識到好的數學符號能節省思維勞動,運用符號的技巧是數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因此,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於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影響。

1704年,萊布尼茨完成了《人類理智新論》。本文針對洛克的《人類理智論》,用對話的體裁,逐章節提出批評。但因洛克的突然離世,萊布尼茨不願落下欺負死者的口實。所以該書在他生前一直沒有出版。

1710年,萊布尼茨出於對1705年過世的普魯士王后的感念,出版了《神義論》。

1714至1716年間,萊布尼茨在去世前,起草了《微積分的歷史和起源》一文(本文直到1846年才被發表),總結了自己創立微積分學的思路,說明了自己成就的獨立性。(而在牛頓已知的記錄中只發現了他最終的結果。)

而在牛頓1687年出版的《原理》中,第一版和第二版中亦寫道:「十年前在我和最傑出的幾何學家萊布尼茨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經知道確定極大值和極小值的方法、作切線的方法以及類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換的信件中隱瞞了這方法,……這位最卓越的科學家在回信中寫道,他也發現了一種同樣的方法。他並訴述了他的方法,它與我的方法幾乎沒有什麼不同,除了他的措詞和符號而外」(但在第三版及以後再版時,這段話被刪掉了)。因此,後世人們公認牛頓和萊布尼茨是各自獨立地創建微積分的。

牛頓與萊布尼茨

1714年,萊布尼茨於維也納著寫《單子論》(標題為後人所加)及《建立於理性上之自然與恩惠的原理》。同年,此前一直支持和重用萊布尼茨的漢諾瓦公爵喬治·路德維格繼任為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卻拒絕將萊布尼茨帶往倫敦,將他疏遠於漢諾瓦。

1716年,萊布尼茨在其逝世前幾個月,寫完了一份關於中國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同年11月14日,萊布尼茨因通風和膽結石於漢諾瓦病逝,他對自己的後世沒有過多的安排。除了他的秘書和幾個揮舞鐵鏟的工人外,沒有任何人來參加他的葬禮。

諷刺的是在萊布尼茨逝世後,他的聲望卻越來越大。到了18世紀,萊布尼茨被公認是「一位重要的學者」。1780年,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還專門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直到21世紀的今天,當人們翻開高等數學的課本,學習著上面的微積分學時,又有誰還記得萊布尼茨?

本期結束,喜歡的朋友請多多支持,點擊收藏+關注。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17、18世紀之交德國最重要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歷史上少見的通才。 圖片/百度百科17世紀下半葉,經各國科學家的努力與歷史的積累,建立在函數與極限概念基礎上的微積分理論應運而生。
  • 人文通識:萊布尼茨
    連載語音課堂萊布尼茨《單子論》
  •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 微積分大廈基石之一
    400多年前,牛頓與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創立了微積分,現代數學從此奠基。很多朋友在大學的高數課程上,也都學習過微積分的相關知識。
  • 牛頓不娶我也不娶,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
    現今在微積分領域使用的符號仍是萊布尼茨所提出的。在高等數學和數學分析領域,萊布尼茨判別法是用來判別交錯級數的收斂性的。萊布尼茨與牛頓誰先發明微積分的爭論是數學界至今最大的公案。萊布尼茨直至去世後的幾年都受到了冷遇。由於對牛頓的盲目崇拜,英國學者長期固守於牛頓的流數術,只用牛頓的流數符號,不屑採用萊布尼茨更優越的符號,以致英國的數學脫離了數學發展的時代潮流。
  • 萊布尼茨,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本人就是一所科學院
    而在300多年前的德國,就有這麼一位被稱作「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他的名字叫萊布尼茨。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1646年出生於德國的萊比錫,他父親是萊比錫大學的哲學教授。從小開始,萊布尼茨就酷愛讀書,還自學了幾門外語,15歲的時候就進入了萊比錫大學,學習數學,同時還鑽研哲學和法學。僅僅20歲,他就獲得了博士學位和教授席位。
  • 萊布尼茨:中國觀察方面高一籌,應互取長短用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
    他博覽群書,涉獵百科,對豐富人類的科學知識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涉及的領域及力學、光學、邏輯學、地質學、植物學、語言學、法學、歷史學、神學等40多個範疇,甚至對古代中國的歷史和宗教也有著深刻的研究,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德國文化先賢出生年代圖萊布尼茨與英國的牛頓同時代,同為歐洲文藝復興末期偉人,也是當時歐洲與唯一個可與之比肩的牛人。
  • 萊布尼茨: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
    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斯多德。1716年11月14日,在因痛風和膽結石引發的腹絞痛臥床一周後,萊布尼茨孤獨離世,「只有他的秘書和揮舞鐵鏟的工人聽到泥土落在棺木上發出的聲音」。亞里斯多德創立了三段論和換位理論等古代邏輯學基本原理,但那是直接的而非推理的形式。萊布尼茨則重視建立在思想字母表上的普遍語言,一般的推理演算和一般方法論,同時成功地用數學方法解釋了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萊布尼茨意識到命題的內涵和外延之間的不同,並認同內涵的獨立性,這意味著,即使沒有獨角獸,「所有獨角獸都有角」這類命題仍是正確的。
  • 「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萊布尼茨
    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斯多德。1716年11月14日,在因痛風和膽結石引發的腹絞痛臥床一周後,萊布尼茨孤獨離世,「只有他的秘書和揮舞鐵鏟的工人聽到泥土落在棺木上發出的聲音」。亞里斯多德創立了三段論和換位理論等古代邏輯學基本原理,但那是直接的而非推理的形式。萊布尼茨則重視建立在思想字母表上的普遍語言,一般的推理演算和一般方法論,同時成功地用數學方法解釋了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萊布尼茨意識到命題的內涵和外延之間的不同,並認同內涵的獨立性,這意味著,即使沒有獨角獸,「所有獨角獸都有角」這類命題仍是正確的。
  • 萊布尼茨:一個領先當代人五千年的偉大數學家
    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17世紀的亞里斯多德。1716年11月14日,在因痛風和膽結石引發的腹絞痛臥床一周後,萊布尼茨孤獨離世,「只有他的秘書和揮舞鐵鏟的工人聽到泥土落在棺木上發出的聲音」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
  • 萊布尼茨憑什麼是「黑桃A」
    作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一對對手,牛頓和萊布尼茨是閃耀在17世紀夜空的雙子星。兩人熠熠生輝,一時瑜亮。但許多人對牛頓熟悉,卻不一定對他的對手萊布尼茨熟悉。這並非因為萊布尼茨真的不如牛頓,而是時代的錯位誤使他生不逢時,如今21世紀的我們可能更能理解這位二進位鼻祖。
  • 狐狸與刺蝟:通才的過去與未來
    當今學界的正統思想信念是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一個世紀之前提出來的。「局限在專業化的領域,帶著宣布放棄它涉及到的浮士德式人類普遍性,這是現代世界從事任何有價值工作的條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韋伯本人就是不由自主的浮士德式通才,在歷史、法律、社會學、哲學、政治理論等其他領域之間縱橫馳騁,任意揮灑其才華。
  • 人類文明史上,改變世界的十大數學家排行榜。
    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
  • 科學神壇的大神們,組成了一副撲克,而萊布尼茨憑什麼是「黑桃A」?
    作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一對對手,牛頓和萊布尼茨是閃耀在17世紀夜空的雙子星。兩人熠熠生輝,一時瑜亮。但許多人對牛頓熟悉,卻不一定對他的對手萊布尼茨熟悉。這並非因為萊布尼茨真的不如牛頓,而是時代的錯位誤使他生不逢時,如今21世紀的我們可能更能理解這位二進位鼻祖。
  • 牛頓,他是科學上的巨匠,卻是道德上的矮子探索他不為人知的一生
    胡克像胡克是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設計和發明許多科學儀器,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後世公認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也奠定了他科學巨擘的地位。萊布尼茲像萊布尼茨,涉及數學、法學、力學、光學、語言學等40多個範疇,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
  • 343年前的今天 萊布尼茨提出了微積分裡的「∫」
    不過,和前面談到的那三位法國人一樣,萊布尼茨也是在業餘時間從事研究工作的。究其原因,17世紀的大學僅是教會的附庸,而哲學仍是神學的奴婢。與此同時,「大多數數學家處在亞里斯多德的經院哲學陰影的籠罩之下,數學發展的動力來自於與學院相對抗的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
  • 亞里斯多德是如何發明計算機的
    計算機的歷史經常被描述為實物的歷史,從算盤,到巴貝奇差分機,再到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機。 事實上,我們更應將其理解為思想的歷史,而且主要是源於數理邏輯的思想——數理邏輯是一門晦澀艱深、跡近邪教的學科,最初誕生於19世紀。 數理邏輯的先驅是一些哲學傾向濃厚的數學家,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喬治·布爾(George Boole)和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而啟發他們的,是萊布尼茨的通用「概念語言」以及亞里斯多德的古老邏輯系統。
  • 世界名人史:天賦異稟的德國柏林科學院的創辦人萊布尼茨
    將微分、積分合二為一的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對哲學、法律、歷史、地質、邏輯力學、光學、數學、政治都有貢獻。他參與政治,建立了德國科學院、柏林科學院等同時,萊布尼茨也是著名的邏輯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萊布尼茨是德國柏林科學院的創辦人和第一任院士,被稱為德國乃至歐洲歷史上最後一個通才。1646年,萊布尼茨出身於德國東部萊比錫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萊比錫大學教授,母親也極有學識,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萊布尼茨自小就學會了運用多種語言來表達思想,並表現出超常的哲學天賦。萊布尼茨6歲時,父親去世,留下了大量的藏書。萊布尼茨自幼年就廣泛接觸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閱讀了許多著名學者的著作。
  • 從萊布尼茨到馮諾依曼
    那麼萊布尼茨的逢二進一的算術法則和卦的讀法也不一樣。逢二進一是橫著讀的,而卦畫的陰陽爻是從下向上讀的。因此,從本質上說,陰陽爻並非二進位。那麼經過萊布尼茨的「誤讀」,竟然讀出了0和1,這是萊布尼茨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