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微科普】火箭會不會被鳥撞壞?

2021-02-26 大火箭


大家可能曾經聽說過,飛機與鳥類在空中相撞曾經發生多起事故:輕者飛機緊急迫降;重者機毀人亡,釀成重大災難。不由得想到,運載火箭在執行發射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會也被鳥撞壞呢。

鳥類的活動區域與火箭的飛行速度

據鳥類學家統計,一般鳥類的飛行高度大多在1000m以下;飛得較高的某些雕類,則達到3000m至4000m左右,但是非常罕見。火箭在約1000m高度時,速度大約在300km/h左右,遠低於民航客機的巡航速度800km/h。火箭到達1000m高度所用時間一般不到30s,1分鐘之類,基本可以突破3000m高度。

火箭不怕小鳥撞

飛機是空氣動力學飛行器,相比鳥類撞擊對飛機機身造成的損傷,鳥類撞擊對民航飛機動力系統破壞更為直接,鳥類可能被吸入發動機進氣口,對高速運轉的渦輪造成損傷,造成致命威脅。

運載火箭則不同。首先,火箭飛行的運動軌跡和縱軸基本相同,迎風面積很小,且火箭箭體在發射時必須考慮的過載和振動,使得在運載火箭設計時考慮的強度已經足夠大,基本可以忽略鳥類對整流罩部位的撞擊。其次,火箭是自帶氧化劑和燃料進行發射,不需要從大氣層中吸取任何物質,不用擔心飛鳥等其他物體損傷自身結構,即使有小鳥產生誤差,導航系統也會及時修正。

(作者:姚永)

歡迎關注大火箭微信號:

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海南學生參觀航天科普展製作「水火箭」 (1/3)
    海南學生參觀航天科普展製作「水火箭」 (1/3) "← →"翻頁
  • 火箭設計師滬上「授課」 帶領航天粉玩轉「水火箭」
    玩轉「水火箭」 範晴雲 攝中新網上海4月24日電 (鄭瑩瑩)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上海航天長徵二號丁火箭的設計師們,在上海帶領中學生們玩轉「水火箭」。現場,「水火箭」射程10米到30米,升空一刻,學生們尖叫連連。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兩大運載火箭總體研製基地之一,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自1969年開始運載火箭研製,共執行發射121次,其中執行商業發射共計30次,成功將6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多次承擔國際整星、搭載發射、科學試驗衛星、國內商業衛星公司、國內高校發射任務。
  • 湖北省少兒圖書館,開展航天主題親子活動,火箭什麼原理
    昨天下午在湖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報告廳內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武漢市航空航天競賽裁判長李浩老師,向小讀者和家長們講授了一堂淺顯易懂,妙趣橫生的航天知識科普課。小讀者們聆聽李老師的精彩講解通過場上場下知識互動,對火箭的製造發展史和發射原理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有了更好了解。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讀者和家長一同利用手工材料製作出簡易精美的火箭模型,通過放飛模型成果,激發了藏在孩子們心中的「太空夢」。
  • 科普課老師是火箭「大咖」
    自今年3月起,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總體設計部「領航」科普隊的航天設計師們每周四都要到北京十二中錢學森學校,他們「變身」老師,為初高中生上兩節「科技創新課」。過去三年的航天日,火箭院的航天設計師們都是到周邊中小學去進行志願科普。
  • 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航天科普志願者服務隊走進郭村小學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9日電(喬明銘 劉俊祺)為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培養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西北工業大學航天科普志願者服務隊、航空科技創新基地、航天學院飛行控制研究所研究生第2黨支部,於2020年11月13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郭村小學聯合開展航空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
  • 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永不止步
    近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推廣航天文化,零壹空間永不止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建築面積1500㎡,展廳面積1000㎡,包含航天發展歷程區、火箭展示區、衛星展示及應用區等,科普教育內容板塊設有太空飛行器、固體發動機、制導一體化、通用地面站等七大主題。
  • 火箭發射搭載幾顆星是由什麼決定的?|航天科普你問我答
    1月24日,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以一箭143顆星的方式發射升空,創下單次發射送入太空衛星數量的最高紀錄。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豎起大拇哥,為馬斯克打call。一箭多星的發射並不罕見,但是否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就越厲害呢?航天科普你問我答活動參與網友提問:火箭發射搭載幾顆星是由什麼決定的?
  • 航天知識科普
    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 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這次真的出圈了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應用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Sentimental(多感)、Digital Twins(實景世界數位化)、Interactive art(交互藝術)等技術手段打造而成了集航天知識科普、創意美學時尚打卡、沉浸式互動娛樂為一體的航天科普藝術展。自《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自開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
  • 湖北省少兒圖書館,開展航天主題親子活動,火箭什麼原理
    火箭作為連接地球與太空的運載工具,它的發展歷史和發射原理是什麼呢? 它是怎麼設計和製作出來的呢?,向小讀者和家長們講授了一堂淺顯易懂,妙趣橫生的航天知識科普課。,也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有了更好了解。
  • 火箭殘骸和太空垃圾會不會砸到你?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人類航天事業的基石是運載火箭技術,正是一枚枚火箭在轟鳴聲中驚天動地起飛,才有了軍事、氣象、通訊、遙感、導航、科學應用、
  • 火箭「微課堂」
    火箭飛行過程中掉下來的部分稱為殘骸。實際上,火箭殘骸包括很多種類。部分殘骸在火箭發射後幾乎馬上就會重新返回地面,甚至在火箭剛開始呼嘯震動時就開始「掉渣」「掉殘骸」。這通常是保溫泡沫或結的冰。大部分火箭的二級或三級往往會飛得更高,它們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太空。
  • 中國航天科普教育展—太原站 千平VR體驗館哪些項目值得玩?
    「中國航天科普教育展——山西太原站」中國航天科普科技巡展暨銀河幻影VR航天航空嘉年華活動2020年1月20日在山西太原動物園開幕。中國航天科普教育展—太原站 除了互動體驗,還有長徵火箭家族、航天原物、航天原物展示、航天模型展示
  • 火箭發射會不會撞擊到正在飛行的民航飛機?
    火箭從地面發射進入太空的整個過程需要穿越15000米內高度,因此在此期間內存在著與民航客機飛行交叉的理論可能性。第二,火箭的加速度非常快,太空人承受能力一般在5-10g之間,以最常見的8個g加速度來進行簡單計算,爬升高度H=1/2*8g*t,以爬升到15000米高度來計算,從地面到15000米高度,火箭花費的時間為19.56秒,時間相當的短。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神舟飛船返回艙、降落傘、艙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貴實物,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長徵運載火箭等太空飛行器模型公開亮相;依託VR、AR、3D等先進技術的互動展示展品,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18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在河北舉行
    11月23日,「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宏遠路小學舉行。活動現場分為月球探秘區、火箭衛星區等,旨在展示我國航天事業偉大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生傳承航天精神、崇尚科學技術、敢於探索創新的熱情。圖為活動現場,學生們在火箭衛星區參觀。李明發攝/光明圖片
  • 報名 | 院士與您相約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
    報名 | 2020年第28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活動地點內蒙古科技館一層報告廳(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東二環和北垣東街交叉口西南角,北垣東街甲18號)03活動主題:走向航天強國曾任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現任火箭高級顧問。
  • 天街助力航天夢,中國航天2020科普互動展正式啟幕
    9月12日,「星河遊記——中國航天2020科普互動展」在龍湖北京長楹天街東區開幕。這場頗具科普意義的大型互動展,是由龍湖商業×中國航天·神舟傳媒首度聯合,帶來大量關於中國航天發展歷史與航天科技成果的豐富內容。在雙方領導的共同啟動下,一道穿越宇宙的星河之門緩緩打開,承載著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對航天精神的致敬、對愛國情懷的表達,中國航天2020科普互動展的「火箭航班」正式起航!
  • 有看頭,康師傅"出圈兒"做航天科普展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又傳捷報,歷時兩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又一批預備航天員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中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那麼作為航天愛好者,怎能錯過一場席捲了全國南北的宇宙級科普盛宴呢?10月16日至10月24日,航天科普暨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將在浙江展覽館開展,為千萬市民及青少年帶來一場航天硬核科普秀!
  • 都是高速穿過大氣層,為何火箭返回時會高溫燃燒,升空時卻不會?
    火箭從地面升空是緩慢加速的,與大氣層摩擦不劇烈就目前來看,人類的一切航天活動都需要火箭的參與,從地球飛入太空更是需要火箭擺脫地球引力,因此火箭成為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基石,如果沒有火箭就沒有現在發達的航天科技,人類利用火箭把宇宙飛船、太空梭、補給物資、太空人等運送到太空,航天活動才能順利地開展,所以火箭是人類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