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射搭載幾顆星是由什麼決定的?|航天科普你問我答

2021-02-15 中國航天科普

1月24日,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以一箭143顆星的方式發射升空,創下單次發射送入太空衛星數量的最高紀錄。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豎起大拇哥,為馬斯克打call。一箭多星的發射並不罕見,但是否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就越厲害呢?

航天科普你問我答活動參與網友提問:火箭發射搭載幾顆星是由什麼決定的?我們邀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老師為你解答!

火箭發射時搭載幾顆星是由任務需求決定的,簡單來說,就是想發幾個就發幾個。沒錯,就是這麼任性!

火箭搭載的「乘客」我們通常稱之為載荷。一般來說,每次發射任務,火箭都會有一個主載荷,主載荷有時是一個衛星,有時是多個衛星。整個發射任務都是圍繞主載荷進行設計的,因而火箭的目標軌道、發射窗口等都是按照主載荷的要求確定的。在滿足主載荷之外,火箭還有剩餘的運載能力時,才會搭載其他載荷。

近年來,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越來越多,衛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是其原因之一。以前只有大衛星能夠完成的任務,現在小衛星就可以完成。再加上火箭的發射費用比較昂貴,在火箭釋放完主載荷後,再用剩餘的運載能力發射小衛星就十分划算了。

那麼,是否一箭多星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越厲害呢?通常,一箭多星分為兩種:

當一箭多星任務需要將所有衛星送入同一軌道時,火箭要做的是將搭載的衛星們依次釋放到軌道上。送衛星們入軌時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發生「踩踏事件」,否則就要「親人兩行淚」了。這就需要火箭在釋放衛星時調整每個衛星的入軌速度,或者合理安排每個衛星的釋放時間,使衛星們能夠保持「安全距離」,有序入軌。

將每個衛星送入不同軌道的難度要高一些。它需要火箭末級先進入初始軌道,完成主衛星的釋放,然後進行變軌,再將搭載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當火箭搭載了多個不同軌道的衛星時,就需要火箭末級或上面級能夠多次進行點火、變軌,能夠飛行更長時間。

然而,這還不算最厲害的。2010年,日本的H-2A運載火箭發射拂曉號金星探測器。二級火箭在近地軌道上釋放了3顆微納衛星之後,拂曉號金星探測器被送入預定軌道。18分鐘後,太陽帆伊卡洛斯飛行器被釋放,進入太空。5分鐘後又釋放了一顆衛星。

這次任務中,H-2A運載火箭不僅將不同的衛星送入不同軌道,又分批釋放了多顆衛星,並且在二級火箭釋放衛星時,主發動機也沒閒著,持續工作中,實在厲害!

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已經十分常見,發射更多衛星並不意味著掌握了更高的技術。一次發射是否真正厲害,還需要具體分析發射的方式、變軌的次數等等,不能就數量一概而論。

參考來源/

[1]楊宇光.印度一箭104星,到底難不難.飛天科普周刊

[2]張雪松.一箭多星多軌發射難點在哪裡.飛天科普周刊

編輯/楊斯爽

審核/楊潔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微信號 : space-more

相關焦點

  • 航天知識科普
    中國預計11月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 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 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4月9日晚,我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著印尼的帕拉怕-N1(PALAPA-N1)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
  • 火箭,升空!這群孩子搭載夢想的水火箭「發射」啦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張力 攝影報導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用水作為動力,加壓之後製作的「水火箭」能飛多遠?50米?100米?150米?答案可能沒有定數。由重慶南渝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製作的「水火箭」,在本周一和周四兩天「擇機發射」,並最終落向設計者預期的目的地。
  • 「童心向太空」科普雲課堂│火箭發射的冷門知識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5月31日19:00-20:00,在新京報聯合中國火箭開啟的「童心向太空」科普雲課堂直播間中,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劉曉解答了網友關於火箭的各種疑問,與屏幕前的小朋友、大朋友來了一場與太空的趣味對話。
  • 三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發射升空 發射一顆民用衛星分幾步走?
    提到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其中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是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副董事長兼營運長李旎說,衛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等特點,未來他們將以此為來源製作科普視頻提供給用戶。
  • 你是否有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很高的錯覺?中美航天成功率對比
    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一直覺得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特別高?是不是以前有讀到過某某文章所說,中國人工作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航天發射的成功率高的不得了?是不是覺得美國人不是太空梭失事就是新火箭發射失敗?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系列的數據來告訴你什麼是事實。
  • 首顆6G通信試驗衛星成功發射,驗證太赫茲技術提升通信速率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長徵六號總體主任設計師餘延生:這一發是我們長徵六號號火箭的第4次發射,前面三發任務已經是打了28顆星,這一次是13顆星。長徵六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主要面向商業發射的火箭,全長約30米,具備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1噸的運載能力。火箭於2015年首飛,此後發射任務由2年1發,到今年的1年1發,再到後續的1年多發,將對型號隊伍提出更高要求。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火箭發射以後去了哪?太空交通事故存在嗎?西瓜視頻為你科普真相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或許都被航天的消息刷屏了,除了23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的成功發射以外,25號資源衛星三號也成功發射,隨著衛星升空這一系列好消息來臨,很多人都開始納悶將衛星升空之後,火箭去了哪?就讓媽咪說MommyTalk告訴你:火箭升空以後究竟去了什麼地方吧。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此次發射亮點很多,除了一次火箭發射搭載的衛星越來越多以外,還有一個亮點值得關注,那就是使用了移動運輸車發射,不再是龐大的發射平臺,而這個裝備的研發充滿了艱辛,如今成功使用在商業衛星發射上。也許未來15年內,我們就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
  • 露營看"探月"火箭發射是什麼體驗?康師傅:謝邀!
    露營看"探月"火箭發射是什麼體驗?康師傅:謝邀!我已經等不及啦,火箭發射怎麼還不開始""這是我離中國航天最近的一次了,好開心",孩子們開心地討論著火箭發射,雖然大家都來自天南海北,但是同樣的"航天夢"讓這群心懷憧憬的少年們走到了一起。終於,在凌晨4時30分,火箭向著月亮升騰而起,在璀璨的夜空中留下了屬於中國航天的絢麗一筆,面對如此激動人心的畫面,一個個在場的小營員都情不自禁的歡呼雀躍,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為中國航天喝彩。"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長徵六號一箭13星成功,中學生參與研製科普衛星同步搭載發射 2020-11-0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與科幻作家郝景芳一起傳播科學知識 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中國預計 11 月底擇機發射 「嫦娥五號」。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馬斯克最強火箭發射成功!中國運載火箭專家感嘆:美國SpaceX讓我...
    我真的不知道,但是航天一定能夠影響未來!很多人可能對航天、火箭都沒有了解,並沒有看過真的火箭,甚至從未注意到這些。2018年我們的任務是完成35次發射,35次!這要創造中國航天火箭發射史上的新高!但是,今天我站在這兒說,我沒把握。為什麼沒把握?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航天科普教育還在探索中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現場 圖源新華社芥末堆訊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太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進入預定軌道。據新華社報導,「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附近後,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將在火星上進行為期90天的科學探測。「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對天地變化、日月星辰的不斷發問。
  • 火箭擇機發射,到底擇的什麼「機」?
    2020年是中國航天輝煌的一年,航天發射任務頻繁,創造了多個「首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火箭發射任務前,我們經常在媒體報導中看到「擇機發射」四個字,例如: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航天|長十一火箭發射成功!很多人卻看不出這兩個亮點
    本次發射有幾大亮點:1,這是中國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2,「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央視號」衛星發射升空!海上發射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大海無疑是絕佳的發射區域。大海上障礙物少,人煙稀少,可選擇的範圍非常大。如果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成功,還能大大減少燃耗!地球自轉能助火箭一臂之力。而且之後火箭降落時,安全性也能提高。海洋比陸地可選擇的空間更大。中國為了實現海上發射,付出了許多努力。中國航天人發揮航天精神,十年磨一劍,突破技術瓶頸,讓海上發射成為可能。
  • 網易科技《月球,我們又來了》 歐陽自遠院士快問快答
    中國預計11月底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歐陽自遠院士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參與並指導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
  • 火箭設計師滬上「授課」 帶領航天粉玩轉「水火箭」
    玩轉「水火箭」 範晴雲 攝中新網上海4月24日電 (鄭瑩瑩)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上海航天長徵二號丁火箭的設計師們,在上海帶領中學生們玩轉「水火箭」。飲料瓶模擬「火箭箭體」、三角塑料片模擬「尾翼」、簡易支架模擬「發射臺」、氣筒和塑料管模擬「加注供氣系統」,還有專門的控制開關模擬「點火發射系統」。現場,「水火箭」射程10米到30米,升空一刻,學生們尖叫連連。
  • 純乾貨|10問10答,新火箭到底有啥意義?
    5月5日,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稱長五B火箭)成功首飛。新火箭長什麼樣,有何特別之處,未來有什麼用?以下是記者採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專家的問答實錄。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現場,於翔攝1、為何要研製長五B火箭,未來用途是什麼?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研製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