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以一箭143顆星的方式發射升空,創下單次發射送入太空衛星數量的最高紀錄。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豎起大拇哥,為馬斯克打call。一箭多星的發射並不罕見,但是否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就越厲害呢?
航天科普你問我答活動參與網友提問:火箭發射搭載幾顆星是由什麼決定的?我們邀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老師為你解答!
火箭發射時搭載幾顆星是由任務需求決定的,簡單來說,就是想發幾個就發幾個。沒錯,就是這麼任性!
火箭搭載的「乘客」我們通常稱之為載荷。一般來說,每次發射任務,火箭都會有一個主載荷,主載荷有時是一個衛星,有時是多個衛星。整個發射任務都是圍繞主載荷進行設計的,因而火箭的目標軌道、發射窗口等都是按照主載荷的要求確定的。在滿足主載荷之外,火箭還有剩餘的運載能力時,才會搭載其他載荷。
近年來,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越來越多,衛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是其原因之一。以前只有大衛星能夠完成的任務,現在小衛星就可以完成。再加上火箭的發射費用比較昂貴,在火箭釋放完主載荷後,再用剩餘的運載能力發射小衛星就十分划算了。
那麼,是否一箭多星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越厲害呢?通常,一箭多星分為兩種:
當一箭多星任務需要將所有衛星送入同一軌道時,火箭要做的是將搭載的衛星們依次釋放到軌道上。送衛星們入軌時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發生「踩踏事件」,否則就要「親人兩行淚」了。這就需要火箭在釋放衛星時調整每個衛星的入軌速度,或者合理安排每個衛星的釋放時間,使衛星們能夠保持「安全距離」,有序入軌。
將每個衛星送入不同軌道的難度要高一些。它需要火箭末級先進入初始軌道,完成主衛星的釋放,然後進行變軌,再將搭載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當火箭搭載了多個不同軌道的衛星時,就需要火箭末級或上面級能夠多次進行點火、變軌,能夠飛行更長時間。
然而,這還不算最厲害的。2010年,日本的H-2A運載火箭發射拂曉號金星探測器。二級火箭在近地軌道上釋放了3顆微納衛星之後,拂曉號金星探測器被送入預定軌道。18分鐘後,太陽帆伊卡洛斯飛行器被釋放,進入太空。5分鐘後又釋放了一顆衛星。
這次任務中,H-2A運載火箭不僅將不同的衛星送入不同軌道,又分批釋放了多顆衛星,並且在二級火箭釋放衛星時,主發動機也沒閒著,持續工作中,實在厲害!
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已經十分常見,發射更多衛星並不意味著掌握了更高的技術。一次發射是否真正厲害,還需要具體分析發射的方式、變軌的次數等等,不能就數量一概而論。
參考來源/
[1]楊宇光.印度一箭104星,到底難不難.飛天科普周刊
[2]張雪松.一箭多星多軌發射難點在哪裡.飛天科普周刊
編輯/楊斯爽
審核/楊潔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微信號 : space-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