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2020-07-15 神經現實Neureality

我們總是聽到「舉一反三」這個詞,因為我們總是要面對很多從未見過的全新情況。正如我們學習做菜一樣,即使我們學會了爸爸的所有拿手菜,但是時不時還是會遇上全新的、我們從未接觸過的菜餚。要學會做菜,實際上就是一個「舉一反三」的過程——我們必然要從過去的經歷中總結出一般的抽象規律來應對嶄新的情況。而我們可以將這種抽象規律,視作一個個離散的經驗單元。那麼,大腦的神經系統是如何編碼這種離散的經驗單元,及其之間的抽象關係的呢?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研究就探討了這個問題。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在這項研究中,曾獲諾貝爾獎的利根川(Tonegawa)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小鼠的海馬中,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活動,能夠將事件表徵為離散經驗單元的組合。簡單來說,小鼠的海馬可以將生活經歷整理成離散的事件單元,就好像我們能把做菜相關經驗分解成洗、切、烹、調,再根據實際情況來組合。這說明,在忽略小鼠在各種同類事件中體驗到的連續時空變化和不同感官刺激的前提下,這類事件仍然能夠由一種離散的經驗單元間穩定、有序的抽象關系所定義。研究者進一步指出,小鼠能夠將這些經驗單元的神經表徵推廣到同類任務中,並且他們還證明了這種神經活動能夠和連續的空間活動在同一細胞中各自獨立地表達。

現在,我們不妨代入實驗中小鼠的視角,來看看研究者們是如何得出這一系列結論的。

小鼠們的自述

我是M1,是一隻出生在實驗室的小白鼠,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從出生開始就與兩腳獸為伴。今天我們成熟了,兩腳獸們似乎要帶我們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們被帶到了一條正方形的跑道上,兩腳獸們訓練著我們在跑道上奔跑,這對聰明的我們並不是什麼難事兒。在我們會跑步之後,一隻兩腳獸給我們帶上了一個頭盔,這個頭盔不重,就像長在我們頭上一樣,並不影響我們在跑道上奔跑。

據說,這個頭盔能監控並記錄到我們跑步時海馬神經元的反應,可真夠神奇。不過我管不了這些,我只需要在跑道上奔跑就行了,因為我每在跑道上跑完四圈,我就能獲得一次食物的獎勵,第一圈時有獎勵,後面三圈沒有,等再跑一圈就又有獎勵了。其實我一開始也是不知道的,所以我每跑完一圈都會去給獎勵的地方等著,直到我發現了這個規律——每跑四圈就有一個獎勵,要獲得獎勵必須經歷四次獨立的事件單元: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和第四圈。

兩腳獸在觀察我跑圈時的海馬神經元反應,他們好像特別興奮,因為他們發現我的海馬CA1區的神經元除了對我跑到了特定位置敏感之外,似乎對我跑的圈數也很關心。第一個結論已經有其他兩腳獸發現了(參見「大腦中的GPS」相關研究,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 Edvard I. Moser因為發現大腦中負責定位的細胞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第二個結論中,這個對圈數敏感的神經活動模式,則是第一次被發現。他們還把這種神經活動模式稱作特定事件發放率重映射(event-specific rate remapping, ESR)。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我是M2,昨天有一批我的同伴被帶走了,他們回來時兩腳獸帶著它們說做了很有趣的遊戲,還有獎勵的食物吃,我知道今天輪到我了。聽說兩腳獸們昨天發現了特殊的ESR活動模式,今天他們想證明點新東西。因為昨天雖然從M1那裡證明了ESR是和我們所處位置不一樣的一種神經活動,但是這種活動是否和空間完全無關,只和事件相關呢?兩腳獸的想法我當然不懂,不過我也很快適應了帶著頭盔在正方形跑道中跑步,但接下來的事情和我昨天聽說的有些不同。

在我獲得第一次獎勵之後,我發現跑道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正方形,而是正方形短(S)跑道和將邊長延長後的長方形長(L)跑道的隨機組合,這樣的話我的空間定位系統就很難幫我預測我接下來要跑的是短跑道還是長跑道。儘管如此,我還是能夠意識到,不管是長跑道還是短跑道,只要我在獲得獎勵後再跑完四圈就能再次獲得獎勵。兩腳獸們看著我們的海馬神經元反應若有所思,他們發現在空間變化預測失效後,仍然有相當數量的細胞保持了ESR反應,這似乎說明我們確實是把「跑一圈」當作了與空間感知獨立的經驗單元。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我是M3,今天兩腳獸們又來了,錯過了前兩次遊戲的我被選中了。今天的遊戲和我聽到前輩們說的又不一樣。剛開始,我還是帶著頭盔在正方形跑道中跑步,在我完全掌握獲得食物獎勵的規律後,兩腳獸們把我帶到了一組新的跑道上。這次跑道從正方形變成了圓形,我有些無所適從,但還是很想獲得獎勵。於是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我嘗試用正方形跑道中學到的規律來應對現在的圓形跑道,同樣跑了四圈後,在獎勵處等待獎勵。幸運的是,獎勵真的出現了!兩腳獸們看著頭盔中記錄到的神經元活動再次歡呼雀躍,原來這種ESR活動模式能夠遷移到陌生的情景中!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我是M4和我的弟弟M5,聽說今天又有新的遊戲了,我們兄弟倆很主動地跟著兩腳獸們來到了那個空曠的廣場。今天一開始我們進行的仍是那個老生常談的遊戲——戴著頭盔在正方形跑道上跑步,每跑四圈就能獲得獎勵。在隨後的遊戲中,我們被分成了兩組。我繼續在正方形的跑道上跑步,但是這次我運氣比較好,在我跑的第二圈、第三圈和第四圈都和第一圈一樣獲得了食物的獎勵,接下來的每一圈也都有食物獎勵——我馬上把一開始學到的「四圈一獎」規則忘掉了。我的弟弟M5好像沒我這麼好運。

聽說,他按照一開始學到的規律跑完四圈後沒有獲得應有的獎勵,而是最後又多跑了一圈才得到了獎勵。他在後面的遊戲中很困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以至於到最後分不清自己跑的到底是第幾圈。兩腳獸們看著這個結果很是滿意,總結道,一旦把標準任務中每一圈作為經驗單元間的序列關係打破了,對在正方形內跑四圈就能夠獲得獎勵這一事件的ESR反應也就消退了很多。這說明ESR的反應其實是對組成一個完整事件的經驗單元及其之間的序列關係的表徵。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我是M6,這個遊戲仍在繼續著。聽之前玩完遊戲的M2和M3回來說,陪它們玩遊戲的兩腳獸通過改變跑道的長度和形狀,發現在它們海馬CA1區的神經元中ESR活動和空間相關的活動互不相關。但是現在兩腳獸們還想進一步找到這兩者在神經元中各自獨立的直接證據,便把我帶到了今天的遊戲中。

在這個遊戲裡,我除了被戴上了頭盔,還被注射了奇怪的藥劑。據說這種藥劑能夠作用於我們海馬CA1區域中的內側內嗅皮質(MEC)軸突末端,通過光控的方式操縱著來自MEC輸入信息的表達。由於之前有其他兩腳獸們證明了海馬的MEC輸入與感覺經驗的順序組織有關,所以當這種輸入被阻斷時我們海馬CA1區的神經元反應也許會受到影響。我被安排在光照(MEC失活)和沒有光照(MEC未失活)兩種不同的條件下交替跑圈。由於注射了藥劑,我的腦袋變得昏昏沉沉,特別是在光照條件下,對自己跑了幾圈沒什麼概念,但是儘管如此我卻還是能夠辨明方向,不至於迷路。

兩腳獸們看到我的海馬CA1區的神經元活動很是高興——在來自MEC上遊的信息被阻斷後,我的海馬CA1區細胞的空間相關的神經活動並未受到影響,但ESR的活動卻發生了很大改變。這個結果正意味著ESR活動和空間相關活動在同一細胞中同時進行著,但彼此之間相互獨立,各自表徵。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我是M7,聽說今天兩腳獸們的工作已經步入尾聲,我很幸運地被選中來體驗今天最後的遊戲。在這個最後的遊戲中,我仍然需要帶著頭盔在正方形的跑道中跑步。但今天的跑道非常特殊,兩腳獸們竟然在正方形的第一個邊上,放置了一架跑步機。這讓我在這條邊上花了更多的時間,以至於每一圈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那條傳送帶上。

兩腳獸的想法總是令我困惑,不過又何必想這麼多,因為我依舊知道不管我在同一個地點要打轉多久,只要跑完四圈就能獲得獎勵。之後我才發現,在這種特殊的跑道上,我也趕上了那種每跑一圈就有獎勵的好事兒。因此,我之前學到的經驗也不再起作用。兩腳獸們看著我在傳送帶上奔跑時的海馬神經元活動,滿意地笑了。

在這種情況下,經驗產生的過程中,主要變化並不是空間變化,因為在那麼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所處的空間位置幾乎沒變,但仍有20%左右的ESR活動模式被保留。與之相比,在每圈都給予獎勵後,這個數值下降到了6%。這說明,海馬細胞的神經活動對經驗的追蹤以一種聯合的方式發生,這種方式包括特定於事件本身的表徵和追蹤連續變化的表徵,即使這種連續的經驗變化在本質上是非空間的。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儘管小鼠在自然狀態下的活動不像遊戲裡這般嚴格操縱,但是通過小鼠們的「自述」,我們不難發現,小鼠也許能夠把同類事件中既定的不變規則抽象出來,並且能夠將這種規則用於新的環境。這和我們人類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的能力很相似。在面對全新的情景時,過去經驗中的經驗單元及其之間的關係,就由海馬CA1區神經元的ESR活動表達了出來。或許正是藉助了這種抽象的「經驗性」知識,我們才能夠舉一反三地解決那些我們從未經歷過、但又似曾相識的問題。

或許正是有了能夠從眾多的具體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同時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的能力,我們才能發展出概念系統,用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進行交流和記錄。而或許正是通過抽象思維,我們才能去思考公平、道德這樣的非實體對象,從而為建立起偉大的社會文明提供了信念基礎。從小鼠跑圈時的大腦神經活動到生命演化、文明建立的奧秘,這其中蘊含的是偉大的歷史波瀾。


作者:物離|封面:Eva Va?zquez

審校:顧金濤,阿莫東森|排版:酸酸


人人都能「舉一反三」嗎?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有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
  • 舉一反三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善於思考,就能從中把握玄機
    這句儒家箴言告訴人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在學習之後,應該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夠由一個理論推及其他理論,由一個邏輯推知其他的道理,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再怎麼教育,也都是做無用功。由此可知,儒家在治學上,是十分注重積極思考和變通的學習思維的。要讀書,但不能死讀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孔子看來是為學必需的一種品質。
  • 大儒:莫要求人人都能舌戰群儒
    原標題:大儒:莫要求人人都能舌戰群儒 「崔永元與復旦教授激辯轉基因」,這一話題迅速讓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教授盧大儒站到了但並不是說強求所有的科學家都這樣做。科學家做科普,本來就應該鼓勵和支持。這麼多年來,我花了很多精力在不同場合下做科普,包括大學、中學、小學、醫院甚至一些企業,從不在乎報酬多少。我覺得科學家也應該有這個責任。 崔永元講了很多社會良知。我們的科學家同樣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良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科學家為了科學研究放棄了很多,不是為了賺大錢——有的科學家真的可以出來賺大錢,但是他們沒有。
  • 天涯、人人、迅雷都打了區塊鏈的強心針,是否能起死回生?
    迅雷在去年11月份推出玩客雲戰略。玩客雲主打私人云盤產品也是共享設備。   喜歡看美劇英劇的朋友應該對人人影視都不陌生,基於某電局的原因目前我們想要看《生活大爆炸》、《紙牌屋》等熱門美劇只能前往萬能的人人影視下載。今日,一則人人影視為何進軍區塊鏈的偽自述文刷爆朋友圈。
  • 荷葉泡水喝能減肥嗎?實不相瞞:並非人人適合喝,尤其是這類人
    荷葉泡水喝能減肥嗎?實不相瞞:並非人人適合喝,尤其是這類人。對於不少體型肥胖的人來說,心心念念的事情可能減肥瘦身,想摘掉戴在頭上多年的「胖子」稱號,幫助降低某些疾病的風險。有人說,荷葉泡水喝能減肥?關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有科學研究表明,荷葉泡水喝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減肥瘦身作用。原因是啥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其一,荷葉的主要成分是荷葉鹼、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等。
  • LOL手遊人人皆是Uzi?看完大神操作後明白了:不是誰都能當烏茲
    英雄聯盟手遊的開測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了無數玩家的關注,尤其是中國玩家熱情極高,或許是大家期待手遊版太久了,所以首發地區雖然沒有中國,但LPL玩家們都是費盡心思到日服、韓服遊玩。
  • 世界上人人都過上富足的生活,可能嗎?
    人人都過上體面生活的世界是否是可維持而不會消耗光地球所有資源根據發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認為有可能,但有限制條件,在不顯著改進效率的情況下人人都擁有第一世界的生活標準是不可能的。
  • 《黑暗迷宮》: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死循環,敢直視嗎?
    而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著和自己較量的時刻,有的人內心自我能戰勝內心的本我,有的人不能。正因為這種鬥爭,有的人才會墮入無盡的深淵。陷入了自己心中的死循環。都說男人四十一枝花,聶遠的綻放其實也與電影的結局一樣出乎意料。
  • 解鎖「俞敏洪單詞記憶法」:應用前綴後綴,舉一反三,高效記憶
    先學前後綴,掌握前後綴後,進而"舉一反三",記憶單詞不再是難題。原來,掌握單詞前後綴,也就是單詞前後加上或減去一些特定的詞,幫助俞老師記住了這麼多單詞。不可否認,每一個單詞的構成是有規律和規則的,若是能把一些基礎的前後綴記住,背單詞就變得容易多了。
  • 2000米高原紅茶,人人都能喝得起的「高海拔好紅茶」
    (原標題:2000米高原紅茶,人人都能喝得起的「高海拔好紅茶」)
  • 大名鼎鼎,火遍海澱牛娃圈的舉一反三,有視頻課啦~
    《舉一反三》這個肯定小學生的媽媽們都不陌生,畢竟它可是名列奧數四大名著之內的。它被稱為小學奧數的敲門磚和自學神器,因為很多學而思的老師就說,如果孩子沒有報學而思的話,就在家刷一刷《舉一反三》。我們都知道就算刷題,也不能盲目刷,最忌諱多而重複。
  • 《自然-神經科學》:我們如何能夠「舉一反三」?
    據說,這個頭盔能監控並記錄到我們跑步時海馬神經元的反應,可真夠神奇。不過我管不了這些,我只需要在跑道上奔跑就行了,因為我每在跑道上跑完四圈,我就能獲得一次食物的獎勵,第一圈時有獎勵,後面三圈沒有,等再跑一圈就又有獎勵了。
  • 人人都能是Tian!LOL手遊持續降低難度,盲僧迴旋踢有手就行?
    譬如不再分藍色方和紅色方、減少防禦塔數量、沒補到刀也有收益......這些都是為了壓縮對局時間。但玩家最最關心的東西,還是英雄的改動。 但如果能把端遊中非常難以使用出來的操作變得「有手就行」,這才是真正的正向優化移植。
  • 人人都不喜歡的單眼皮,在明星臉上簡直就是就是點睛之筆
    我們亞洲人的五官不歐洲人一樣立體,而且眼睛也不像歐洲人一樣人人都有寬寬的雙眼皮,歐洲人的眼睛很深邃,也很大,我們都很羨慕他們擁有卡姿蘭大眼睛,我們亞洲人的就不是人人都有雙眼皮的了,有些人是單眼皮,眼睛也不大,看起來就很沒有精神,而且非常羨慕那些有雙眼皮的朋友,甚至還想著去割雙眼皮。
  • 人人都有讀心術
    吉普賽讀心術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吉普賽讀心術」,它能夠窺視你頭腦深處的思考,你如果不信,可以小試一下:首先用心地思考一個10~99的兩位數,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並且一旦想好了,就不能再更改,想好了嗎?日常生活的讀心術心理學將「讀心術」定義為理解他人思想感情,並能站在他人主觀立場思考的能力。我們天天都在使用它。
  • 小學生數學題,全班不會,家長質問老師:你當人人都是高斯
    小學生數學題,全班不會,家長質問老師:你當人人都是高斯高斯大家都認識這位數學天才嗎?他是猶太人,德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近代數學的奠基者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被稱為數學王子。
  • 冰立方:讓人人都能輕鬆生產 VR 內容
    對於內容製作團隊而言,冰立方的這款工具能極大地節省他們的成本。石瑞舉例說:「首先是時間成本。一個韓國影視特效團隊花費 4 個月,耗資 10 萬元級別的拼接工作,利用冰立方的軟體大約 2 天左右的時間即可完成;其次是人力成本。業界很多拼接的外包團隊其實是以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進行 VR 視頻處理。還是剛才的例子,我們軟體拼接出來的質量更高,定價只有幾千元。」
  • 蟑螂眼中的「天敵」,人人家中都有,一小片就能讓蟑螂聞風喪膽
    以前小編一直都覺得蟑螂是一種特別不要臉的生物,地球這麼大,非得和我們共生。人人都知道蟑螂就喜歡潮溼溫暖的地方,難道待在亞馬遜森林裡不好嗎?非得爬到高樓大廈中來騷擾人類的生活,難不成你們是為了躲避天敵才來和我們搶地盤的嗎?
  • 心若簡單,無字天書河圖一點也不複雜,用自然現象講解人人能懂!
    古時聖人其實都是簡簡單單的山民,出於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從神馬神龜負圖馱書的奇妙現象中,領悟到了自然造化的原理,看似神秘稀奇,實際並無玄妙,都是簡簡單單的日常生活的原理罷了!心越簡單,就越接近自然實相,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指象言喻,人人明白,把簡單生活搞複雜的是文字的發展,越來越失去原始象形會意的本源,於是人心也就逐漸變得撲朔迷離起來,越走越遠,看不懂上古山民樸素真實的內心,把這些質樸無暇真文化歸於無字天書,儘是人心複雜的結果!
  • 海上鋼琴師——人人都是1900
    海上鋼琴師被奉為 「人生必看電影」「殿堂級經典之作」「不可複製的經典」……在幾代中國人的心目中,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這部作品都是能與《阿甘正傳》《辛德勒的名單》等名作相提並論的經典。他從小在船上長大,沒到過陸地,往來的都只是一條船上的朋友。他也想過走下船去到岸上生活,但是當他看到鱗節櫛比的建築以及人山人海的街道時,他退縮了。畢竟,成為岸上的人,遊走於城市之間,無非是一場又一場的表演,受到追捧與喝彩,穿梭與各類人當中,對於從小在船上長大的1900來說,多少有些約束與不適應。在船上他是一位掌控者,是全場的中心,可以自由地變換節奏,讓人們為他的節奏而雀躍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