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11種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動物吧!
它們是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精靈,有些物種甚至先於人類出現。它們憑藉各自的生存智慧,在海洋裡世代繁衍,不斷進化。
01. 座頭鯨(Humpback Whale)
座頭鯨又名大翅鯨,水生哺乳動物。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前肢和複雜的叫聲而聞名。性情溫順,有洄遊習性,遊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
02. 海豚(Dolphin)
海豚,水生哺乳動物。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裡,以熱帶沿海最為豐富,偶見於淡水之中。各種海豚構成了海豚科家族,該科是海洋哺乳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科。主要以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遊速快並帶有雜耍特徵。
03. 海獅(Sea Lion)
海獅,水生哺乳動物。其中一些物種生活在北極圈內,而其他一些則生活在溫暖海域。北海獅為體型最大的一種海獅。食物主要為底棲魚類、烏賊、海蜇、蚌,也愛吃磷蝦。
04. 殺手鯨(Killer Whale/Orca)
又名虎鯨、逆戟鯨,水生哺乳動物,是一種大型齒鯨。主要分布在極地和溫帶海域,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牙齒鋒利,善於進攻獵物,以其他鯨類、鯊魚、鰭足類、海獺類、頭足類、鳥類等為食,捕獵範圍非常廣泛,位於海洋生物鏈頂端。虎鯨語言系統強大,是一種極高智商動物,具有高度社會性,以家族為單位群體生活,善於合作捕獵。不宜圈養,長期圈養會導致其患上精神疾病。
05. 抹香鯨(Sperm Whale)
抹香鯨,水生哺乳動物。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吃烏賊。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抹香鯨喜群居。每年因生殖和覓食進行南北洄遊。遊速快,潛水能力強。主食大型烏賊、章魚、魚類。最著名的食物是棲息在深海、身長可達15米的大王酸漿魷。
06. 寄居蟹(Hemit Crab)
寄居蟹,節肢動物。因常寄居於死亡軟體動物的殼中,以保護其柔軟腹部而得名,其外形介於蝦和蟹之間。生活在沙底、泥底水中,偶爾也在陸上或樹中。是有「清道夫」之稱的雜食性動物,從藻類、食物殘渣到寄生蟲,無所不食。
07. 魷魚(Squid)
又稱槍烏賊,軟體動物。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淺海,常活動於淺海中上層,垂直移動範圍達百米。以磷蝦、沙丁魚等為食,同時又是兇猛魚類的獵食對象。
08. 小丑魚(ClownFish)
小丑魚,輻鰭魚綱的魚類。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紅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雪梨,1-55米水深位置。棲息於珊瑚礁與巖礁中。稚魚存在與大的海葵、海膽或小的珊瑚的共生關係。
09. 藍槍魚(Blue Marlin)
藍槍魚,硬骨魚綱旗魚科魚類。為旗魚科體型最大者,體長可達4米。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的熱帶、亞熱帶和部分溫帶海域。一般生活在表層溫暖水域,也會棲息於深海區域。具有季節性遷移特性。以魷魚、類金槍魚魚類、甲殼類、頭足類動物為食。
10. 白鯨(Beluga Whale)
白鯨,水生哺乳動物。分布在北冰洋及附近海域。遊速通常比較緩慢。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潛水能力強。頸部可自由活動,能夠點頭及轉頭。白鯨是群居動物,成百上千頭的白鯨會結成群體。能發出幾百種聲音,變化多端。具有遷徙習性。
11. 蝠鱝(Manta Ray)
蝠鱝,又名魔鬼魚,軟骨魚綱的魚類。出現於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分布於暖溫帶及熱帶沿大陸及島嶼海區。其英文名Manta,源於西班牙語,意為毯子,與其體型甚為相符。又因其泳姿與飛行的蝙蝠相仿,故中文名為蝠鱝。可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鬥。巨大的胸鰭在形態和功能上與鳥類的雙翼相似。有洄遊習性。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卵胎生,每胎只生1-2隻。
視頻來自:HAND PLAY TV
中文字幕:好奇烏賊
更多有趣有料的海洋科普小知識,以及全國各地海洋相關活動信息,歡迎關注公眾號:好奇烏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