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創新高;我國開通世界首條智軌線路丨科技早新聞

2021-02-15 科技日報

【今日封面】

來自英國、智利和德國的天文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文稱,他們首次發現了圍繞一顆熾熱白矮星旋轉的巨行星的證據,該研究將有助於科學家得以窺見太陽系在遙遠將來的「模樣」。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圖片來源:美國《科學新聞》網站

●近日,發表於《環境研究快報》在線版的一項研究表明,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將再創歷史新高。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報導,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  

●日前,美國生物海洋學家詹妮弗•布蘭登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稱喝一口海水,將吞進400多個塑料微粒。布蘭登將塑料微粒定為直徑在5微米到333微米之間,她經過統計發現,每立方米海水中的塑料微粒數量高達830萬個。

●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全反射高速正電子衍射法」(TRHEPD法),首次明確了石墨烯與鈣形成的具有超導特性的二維化合物的原子排列。相關研究論文已於近期發表在學術期刊《Carbon》網絡版上。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小鼠實驗證實,降尿酸藥物非布索坦可通過促進腎小管細胞的ATP(三磷酸腺苷)重新合成來抑制腎損傷的惡化進程。此次研究表明控制細胞代謝可能會成為治療腎衰竭的新方向。

資料圖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義大利一家醫院日前為一名5歲幼兒患者進行支氣管軟化症和支氣管壁嚴重萎縮手術,首次採用3D列印支氣管植入手術並獲成功,此類手術在義大利和歐洲尚屬首次。

●12月4日,美國Lyndra生物醫藥公司宣布研發出女性月服避孕藥,已做完動物活體實驗。該藥劑比一般藥片大,一旦吞服,藥片會留在胃裡數周,緩慢釋放避孕荷爾蒙,當其完成工作,便會分解從體內排出。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攝

●12月5日,國內首條,也是世界首條的智軌線路——宜賓市智能快運系統T1示範線開通運營,T1線全長18.9公裡,設計時速70公裡,初期最大載客人數307人,近、遠期載客將超過500人。

●日前,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集中查處整改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網際網路企業。重點針對無隱私協議、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範圍描述不清、超範圍採集個人信息和非必要採集個人信息等。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AI每日精選:谷歌用AI改善新聞搜索結果;陝西首條5G公交線路開通
    此次融資將推動 PrecisionHawk 軟體工具 PrecisionAnalytics 的持續創新,該工具使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無人機收集的數據來解決業務挑戰。融資還將加速銷售計劃和進一步擴大市場。
  • 2019年,全球CO2排放量將創新高
    一項新研究表明,儘管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量有所增加,但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今年將再創歷史新高。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4日報導,到2019年底,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排放量將高達368億噸,高於2018年的365.7億噸。
  • 2018回顧: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新高
    科技日報 北京12月9日電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近日報導,儘管氣候科學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不斷呼籲,要求各國採取措施削減二氧化碳(CO2)排放,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自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和《環境研究快報》雜誌5日在線發表的《全球碳預算》報告(使用截至今年11月初的數據來預測全年的排放量)稱,預計2018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CO2將比2017年增加2.7%。去年,化石燃料燃燒將9.9億噸碳排放進了大氣層。
  • 大科城智軌線路初步擬定
    大科城智軌設計線路設站16座全長約9.4公裡與地鐵3、4號線站點接駁覆蓋學生公寓、教學區根據初步計劃,長沙的大科城智軌線全長約9.4公裡,設站16座,覆蓋學生公寓、教學區、地鐵站等,加上目前已有的地鐵3、4號線、大科城巴士專線等,大科城將形成更加智能多樣便捷的出行系統。
  • 今年全球CO2排放量將創新高
    原標題:今年全球CO2排放量將創新高 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近日報導,儘管氣候科學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不斷呼籲,要求各國採取措施削減二氧化碳(CO2)排放,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停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數據,2019年與能源相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停止增長。經過兩年的增長,即使世界經濟增長了2.9%,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保持在330億噸。可再生能源在中國繼續擴張,2019年也是該國七個大型核反應堆運營的第一年。  2019年發達經濟體的排放量顯著減少,抵消了其他地區的持續增長。從國家來看,美國的排放量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1.4億噸,即2.9%。另外,歐盟的排放量在2019年減少了1.6億噸,即5%,這是由於電力部門的減少所致。
  • 獨家翻譯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趨平
    IEA發現,經過兩年的增長,世界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保持在330億噸不變。  主要原因是發達經濟體發電的排放量下降,國際能源署表示,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電和太陽能)、從煤炭到天然氣的燃料轉換以及核能發電量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 自然界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舒蘭市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自然界中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舒蘭市全面進入戰時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2020-05-12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開通 「京滬幹線」的意義
    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昨日正式開通,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山東省濟南市市長王忠林首先通話。之後,白春禮先後與合肥、上海、新疆南山天文臺等分會場通話。  這不僅是一條國內線路——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過這條不可破解的保密線,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白春禮說,這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我國研發投入連續創新高
    ;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開通運營……2019年我國科技事業交出的這份亮眼成績單,離不開持續高強度的科技經費投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高增長的背後,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再創新高,企業投入主體地位穩固。
  • 2019年全球能源類二氧化碳排放量止增
    據油氣新聞2月17消息稱,國際能源署(IEA)透露,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兩年增長後,於2019年停止增長。儘管全球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在330億噸。
  • ...國產民用客機ARJ21開通首條國際航線;智能京張高鐵年底開通...
    2丨中國「慧眼」衛星發布最新科學成果:開啟了研究黑洞系統的新窗口據新華社報導,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利用「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對黑洞、中子星X射線雙星進行了系列高精度、高頻度定點觀測,取得一批階段性的重要成果。
  • 人民日報:我國研發投入連續創新高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龍2號首航南極;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開通運營……2019年我國科技事業交出的這份亮眼成績單,離不開持續高強度的科技經費投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21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 從四川盆地到雲貴高原——「世界首條山區高鐵」開通側記
    成貴高鐵成都到樂山段、樂山到宜賓段已分別於2014年12月和今年9月開通運營。宜賓至貴陽段開通運營標誌著成貴高鐵全線通車。 成貴高鐵全長648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總投資780億元,沿途穿越了大量的喀斯特地貌單元,穿越了含煤地層、瓦斯地帶。
  • 中國內地首條穿海線路通車,基建狂魔名副其實
    如同電影裡般科幻的場景,卻在中國實現成為了現實,根據媒體報導,12月25日,中國內地首條穿海地鐵通車了。它的建造經歷了哪些困難,建成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這條由我國鐵四院總院設計的,中國內地首條穿海地鐵隧道,是廈門地鐵2號線。它也是廈門開通的第二條地鐵線路,標誌這地鐵從單線到雙線,真正進入了「換乘」時代。
  • 詳解十三五: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降低18%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詳解十三五,介紹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顧名思義是指每生產單位GDP所排放二氧化碳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反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地球環境的變化。
  •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2月4日發布報告說,研究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 杜祥琬: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六噸 逼近歐洲
    杜祥琬:我國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六噸 逼近歐洲 2015-02-06 15:28:43,能耗強度高出將近一倍,現在每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達到了六噸,逼近歐洲、日本水平,而且還在增長中」。
  • 世界首條穿越高海拔地區特高壓輸電線路
    如果把特高壓輸電線路比作是血管,高端換流變壓器就是「強勁的心臟」。你知道嗎?青海至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6顆「強勁的心臟」在西寧組裝。  3月31日,位於西寧的國內首個特高壓換流變壓器現場組裝基地,±800千伏青海至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青南換流站所用的首臺±800千伏高端換流變壓器組裝有序推進。
  • 報告: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
    報告: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 在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中,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全球排二氧化碳放總量的估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