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頭條消息,音樂是人類交流的語言,而經過世代傳承的傳統音樂,是我們全人類的共有財富。這些傳統音樂具有濃鬱地域色彩,依據民族或行業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將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行業工作場景用「活」的方式體現出來。
在重慶市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音樂無疑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明珠。目前,重慶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共有87項傳統音樂項目,其中國家級11項,市級76項。
重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造就了一大批極富地域特色的傳統音樂,許多音樂到現在都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重慶地處盆地,舊時人員物資往來極大的依靠水路,峽多水急,船隻常需縴夫牽引,縴夫之間以號子為口令,形成了獨具特色各類號子;渝東南地區,苗族、土家族世代聚居,他們將生產和勞作中的各個場景與音樂結合,創造了一系列優美而動聽的民歌,講述著自己民族的生活故事……
讓我們一起去聆聽
散落在重慶各地的悠揚動聽的音樂,
在歌聲中感受重慶人文魅力。
1 川江號子
川江號子主要流傳於長江及其支流的嘉陵江、烏江和大寧河等流域。這一帶航道曲折,水急灘多,全程水位落差較大,特別是經險要的三峽出川,船工們舉步維艱,為統一動作和節奏,一般由號工領唱,眾船工幫腔、合唱,號子的唱詞豐富,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產、歷史、人文景觀為題進行編創,具有豐富的知識性。
2 石柱土家族囉兒調
囉兒調音韻淳樸而濃鬱,曲子音調與石柱當地土家族方言的四聲聲調緊密結合,率真地表現了土家人樂觀、豁達、睿智、幽默的性格,從而形成獨特的風格和韻味。蜚聲海內外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是石柱土家族囉兒調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此外還有《長年歌》、《懷胎歌》、《小情郎》等曲目。
3 萬盛金橋吹打
萬盛的金橋鎮是遠近聞名的「吹打樂之鄉」,其中金橋吹打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主要流行於金橋鎮及其周邊地區。金橋吹打產生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在長時期的傳承中,金橋吹打形成了喜慶類、生產生活類、喪事類、民間傳說類等類別,曲目達一千餘首。
4 酉陽民歌
酉陽是民歌的海洋,每到傳統節日,各鄉鎮都要舉辦賽歌會。土家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酉陽民歌承載著當地的社會歷史、天文地理、風俗民情、知識技藝等內容,為民俗學、民族學、藝術學及地方歷史文化等多學科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鮮活的資料。
5 黔江南溪號子
南溪號子流行於黔江區,淵源可追溯到唐朝,它的雛形是土家族農民在勞動中解乏鼓勁的勞動號子和山歌號子,內容涉及土家族歷史、地理、民間傳說,它是土家族音樂文化的遺存,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傳達出許多古老的歷史文化信息。
原標題:一張圖告訴你最地道的重慶音樂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