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對於地球來說,生態環境的惡化可以說會導致大部分的生物消失或滅絕,而近些年來,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所以科學家們一再的強調,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了,並且帶來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
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新研究指出,又有一種生物可能出現區域性的滅絕,站在生物鏈的角度來講,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本身來說地球生物的滅絕或消失,都會波及到食物鏈的各個環節,而如今又是這些比較稀缺的物種,更加的能夠說明生態系統變得是越來越脆弱了,該生物在全球分布也不多,並且數量是急劇減少,意味著正在滅絕,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這種生物的情況。
是什麼生物種群又要滅絕了?
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指出,這種生物名叫「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而這次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正在導致它們滅絕,科學家們已發出警告。
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總計有5個島嶼分布,但是這次研究發現,在這5個島嶼之中預計會有3個島嶼將產生滅絕,如今整個野外生物種群已經縮小到大約4000隻,並且這還是在印尼保護下的一個縮小。
所以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是最為直接的威脅,如今全球很多城市都面臨氣候危機和海平面威脅。其中海平面是影響最大的,在2020年的時候,印尼已經宣布了沉入海底的島嶼,所以這也直接證實了海平面危機的存在,那麼相應的低洼地區或者海平面較低的地帶肯定會持續受到影響,因為如今的地球氣溫還在上升,從2020年異常氣候狀態都可以知道,北極都出現極端性的38度高溫了。
所以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依然會持續發展,地球真的會變得越來越熱。「科莫多巨蜥」的自然棲息地也將一個一個的失去,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在想辦法,將這些生活在印尼百年島嶼上的「科莫多巨蜥」全部轉移出來,以防止它們在未來徹底滅絕。
地球超百萬物種正在面臨生存危機
除了這次研究的「科莫多巨蜥」之外,其實越來越多的生物滅絕或消失已經出現,在我們前面就已經提到了,只是大家並不知道這個速度有多快,數量有多大。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一份生物多樣性報告指出,2019年的時候就聲稱稱物種的流失速度比過去快幾十倍或幾百倍,而這個結果是50多個國家400餘名專家3年的研究成果,覆蓋的研究生物圈層非常大,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生物種群。
其中得出的結論也是棲息地減少、自然資源過度開採、氣候變化和汙染是地球物種損失的主因,在這種情況之下,全世界40%以上的兩棲動物物種、33%的造礁珊瑚和1/3以上的海洋哺乳動物都因此面臨滅絕風險。
同時大家可能也意識到了,自工業時代以來,地球上75%土地和66%海洋生態系統遭改變,這些改變無非就是打破了生態平衡,導致最終的生物滅絕或消失,所以需要警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了。
導致生物滅絕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森林、草原等破壞嚴重,人類逐步將這些區域變成發展地帶,例如改變成為農村,城市用地等等,這導致了稀缺動植物持續減少。
第二、海洋區域的過度捕撈,「捕大於生」已經成為明顯現象,世界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被過度捕撈,如今都已經面臨到縮小的局面,所以海洋生物多樣性以及平衡正在失去。
第三、人類引發氣候的巨變,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加大了氣候的巨變。高溫、乾旱、強降雨、強風暴等等導致動植物無法生存,其中全球近半數的陸地哺乳動物以及近四分之一的鳥類已經因全球變暖而使其棲息地遭受重創,它們的種群也在逐步減少。
第四、動植物的入侵,入侵物種排斥本地動植物,引發生物的滅絕。自1970年以來,每個國家的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增加了70%,其中一種細菌威脅著近400種兩棲類物種,所以這也是引發物種滅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生物入侵的大多數原因都是人類攜帶所引發的,將一種生物釋放到另外一個區域,從而引發生物的滅絕,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四種導致生物滅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