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科莫多巨蜥,映入人們頭腦的是醜陋、危險可怖的龐然大物形象。
在印尼群島太平洋海域的三個小島上,生存著一種外形與恐龍最為相似的怪物——科莫多巨蜥。它是印尼的國寶,與中國的大熊貓一樣珍貴。科莫多巨蜥是冷血的殺手,同時也是忠實的食肉動物。雖然它們不會吐出火焰,但是它們依舊被認為是科莫多的龍。
科莫多巨蜥體型巨大,平均身長2-3米,體重68-91公斤,雌性略小。
屬於爬行動物中巨蜥科巨蜥屬的動物,和同樣是爬行動物鱷魚是不能相比,但在蜥蜴裡面,絕對是佼佼者,是已知現存最大的蜥蜴。
科莫多巨蜥非常活躍,也很兇悍,會以野豬、水牛這樣的大型生物為食物,偶爾也會攻擊人類,據統計,在2010年,就有12人因被咬傷而死亡。
在野外遇到這樣的生物,切不可掉以輕心,看到就趕緊跑。
人們之所以認為科莫多巨蜥嘴裡的細菌是致命的,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一頭死去的科莫多巨蜥中,發現了一個有毒腺體,這個腺體可以分泌多種有毒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出現抑制血液凝固、肌肉麻痺、血壓降低等症狀,最終導致中毒者死亡。
就以水牛為例,當一頭或多頭科莫多巨蜥圍捕水牛時,撕咬中注入毒液,但毒性發作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足以在幾分鐘內就殺死一頭水牛。一般來說,水牛會拼死逃入水中,在野外,環境很差,水裡往往都是糞便,帶有傷口的水牛站在充滿細菌水中,很容易被水裡的細菌感染。
據統計,科莫多巨蜥捕獵過程中,大約有75%的獵物是在半小時內流血死亡的,而另外15%在3-4小時內因毒液而死亡。
2011年,印尼的一名32歲的漁夫在小巽他群島附近捕魚,靠岸後找到了科莫多龍的襲擊。由於他與多名漁夫一起,所以在其他漁夫的幫助下,成功的趕走了科莫多龍並且送醫。但是,在送醫的途中,被咬的漁夫失血過多而死。
上面是一則實例,也就是說,被科莫多巨蜥咬傷上可以致死的,致死的原因就是失血過多。
從1974年到2017年,有記錄的科莫多龍襲人事件約有30起,其中死亡5起,25起生還。從這些生還者的情況來看,他們被咬的部位都不是致命的部位,比如腿部、胳膊等等。而且他們送醫也都比較的及時。
通過科學家的研究,科莫多巨蜥直接參與狩獵的情況都很少,它們更偏向於吃腐肉。不僅如此,人類實際上也不在科莫多巨蜥的食譜當中。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科莫多巨蜥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不過,也確實有人被科莫多巨蜥所攻擊,而且每年都有,也有人因為被科莫多巨蜥咬傷後死亡,主要原因是失血過多。當然,同樣也有一些被襲擊的人後來倖存了下來。
科莫多巨蜥有野生和人工飼養的。如果是野生的,被咬大多數死於傷口感染。它本身並沒有毒。因為在野外長期吃腐肉,唾液中含有細菌。
如果是人工繁殖的,被咬一般沒有事。細菌大大減小。一般的傷口消毒就可以了。我們國內有部分人飼養這種巨蜥。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恐怖。
被科莫多巨蜥咬傷的第一步就是向當地人求救讓他們撥打當地的救援電話,第二步就是在救援人員到達傷患發生地POI之前進行自救,用隨身攜帶的消毒劑給傷口消毒然後止血(加壓法或者臨時止血帶),等專業救援人員護送至醫院再注射抗生素,血清和專業醫療設備進行治療。
所以總的來說,以目前的醫療手段就算人被咬了也是可以醫治的,只不過就是看來不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