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高考,家長焦慮,孩子更焦慮。
最讓孩子接受不了的就是模擬考試沒考好!
這種擔心又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
1、一模,二模發揮失常,沒考好的孩子,擔心自己高考繼續發揮不好。
2、沒有失敗的經歷的孩子,在緊張的氛圍下,擔心自己高考發揮不好!
基本上是考的好的,考不好的,因為高考臨近,承壓變大,情緒也更加的焦慮。尤其是想到剩下時間不多,調整改變的空間和時間都縮小了,有些孩子就容易讓擔憂朝著消極的方向發展。
其實,即便是最後的十幾天,我們依然可以對種種消極擔憂進行有效轉化,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高考。
要如何改變自己當下焦慮,恐懼的心態呢?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分享美國心理學家本.伯恩斯坦的提出的一些方法。
本.伯恩斯坦是專長於提升個人表現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他本身在過去50年裡在美國教育系統的各個階層擔任過職務,他的應試理論模型被廣泛應用於學校和為考生提供培訓的項目和機構中。
他的應試理論模型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通過改變考生認知、行為來改善考生的考試焦慮。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如何面對「兩模」沒考好,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吧!
1、模擬考只是學習的監控系統
都到這個時候了,很多孩子都是身經百戰,甚至烤糊了!但是對於模擬考,他們的認知卻可能還停留在最初的認知——分數代表一切上!
模擬考試是什麼?不過就是一個實時監控機制,它可以幫孩子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
尤其在最後這一個月,孩子綜合參考多次的模擬考試經歷和成績,為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實力提供了依據。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孩子分為4種情況:
(1)心態平穩,成績好且穩定的孩子,這種孩子也會焦慮緊張,此時需要引導孩子充分肯定自己的實力,對高考充滿自信,並且利用這段時間按部就班的進行複習,不要過分擔憂就可以了。
(2)出現一兩次失誤,總體情況比較穩定的孩子,我們要鼓勵孩子不要為了一兩次失敗而氣餒,因為高考的考試內容是專業人員論證和檢驗過的,具有較高的有效性,能夠比較準確的檢驗出大家的真實實力。所以只要你有實力,不怕一兩次考不好。
(3)成績不穩定,忽高忽低的孩子,對於這種孩子,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比較高低背後的差異,找出影響考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我接觸過一個考生,他的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就像過山車,經過分析,我們發現他是只要考前期望過高成績就不會太理想,屬於給自己壓力過大,導致的考試焦慮。找到原因之後,他調整了考試期望,並且在最後一次的模擬考中進行了實驗,果真那次考試發揮出了正常水平,最後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4)多次模擬考試都原地踏步,沒有明顯提高或下降的孩子,一方面父母需要引導孩子結合老師的指導,繼續總結和改進複習方法,同時讓孩子對自己的實力,要心中有數,為自己設置合理的高考目標,防止壓力過大,導致懈怠!
2、關注考試過程而不是分數
分數很重要,但是過於關注分數,則會給考生帶來負面影響。
在接近高考的時候,如果臨近的一兩次模擬考不理想,考生的情緒往往會有很大波動。其實當考生能夠換個角度看模擬考試,真正認清模考的意義後,成績的高低,對情緒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越是接近高考,考生的心理狀態和高考就越相近,所以此時的練兵更有可能讓考生發現問題。
因此,父母需要引導孩子關注考試過程,把考試心理、答題技巧、時間安排、知識掌握,甚至睡眠、飲食都作為關注的著眼點,從中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可能的時間內,通過諮詢老師,父母、同學、諮詢熱線和書籍等多方面的幫助,對症下藥,爭取進步。
對於不容易改善的方面,也不用著急,因為每個人都難免有些不足,我們此時要做的並不是發現自己的劣勢,而是突出自己的優勢。才能讓自己在高考中超常發揮。
3、用積極的視角去看待模擬考
小時候我聽過一個故事:兩個考生一起進京趕考,在路上看到有一家人出殯。
積極的考生心想,出門見棺材,我這是要升官發財啊!這次我肯定能金榜題名。
消極的考生心說:真晦氣,出門就碰到死人,看到我這次又沒希望了!
考試的時候,因為積極的考生信心滿滿,即便看到難題,他也相信自己有運氣做出來,仔細想想真的有思路了。消極的考生還陷在自己的負面思維中,審題也不能安心,自己做過的也不小心出錯了!
結果可想而知了!
對於模擬考試失誤,我們更應該學習一下積極的考生!
模擬考試失誤了,這讓我們提前知道了自己的弱勢,盲點,給了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這不僅不會影響高考,反而避免了我們在高考中的失誤!
相比模擬考一帆風順的孩子,一模,二模出了岔子,我們反而是佔了先機,因為模擬考試沒有查出他們的盲點,而我們已經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裡了!
另外,適度的壓力可以成為動力,讓個體效率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模擬考的失誤,恰恰給了我們提醒,讓我們在這段有限的時間,用盡手段,想盡辦法,本著積極的心態,去解決自己的疑難雜症,往往最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