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2020-04-09 科學黑洞

日本東京大學量子電子學教授香取秀俊的科學團隊,在4月6日的《自然光子學》上發表論文,他們團隊通過超精密時鐘「光晶格鍾」,藉助於高450米的東京晴空塔(Tokyo Sky Tree),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假設。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其實這個驗證的過程是很簡單的,該團隊將同步走表的時鐘分別放在東京晴空塔的一樓和觀景臺上,兩者之間的高度差為450米。最後得到數據顯示觀景臺上的時鐘走時比一樓的時鐘快,但是兩者之間僅僅相差500萬億分之一秒。實驗共持續了24個小時,觀景臺上的時鐘要比地面上的快4.3納秒(1納秒等於10億分之一秒)。按照這樣的規律計算,如果時間持續一年的話,觀景臺上的時間要比一樓的時間快1.6微秒(1微秒等於百萬分之一秒)。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在這個實驗中的關鍵就是時鐘,而這個時鐘是光學原子鐘,科學家主要用它來校準量子微粒的震動。這個裝置非常的精確,科學家認為至少需要300億年的時間,它才可能會慢一秒鐘。如果測量的時鐘不夠精確,那麼只有在高度上做文章,因此之前的驗證實驗都需要把時鐘帶上太空,通過衛星來測量比對。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科學家稱:觀景臺上的時間要快於一樓的時間,唯一能用來解釋的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牛頓在物理學界可以說是開山鼻祖的存在,是非常具有權威性的,在十九世紀末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趨於完美,但仍有兩片小烏雲漂浮在天空中,讓這一切顯得又不那麼完美。其中之一就是麥可遜-莫雷實驗不僅僅沒有證明以太的存在,恰恰相反證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其中之二就是黑體輻射的實驗結果和實際理論的不一致。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就是以這兩朵小烏云為起點,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重要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發展起來了。今天主要還是說第一朵小烏雲,針對這樣的實驗結果,很多老一派物理學家都不太相信牛頓還能出錯,牛頓提出了以太的存在,那它就必然會存在,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是實驗的過程和原理出現了問題。但唯獨有一個人不這樣想,他就是剛剛二十出頭的愛因斯坦,當時愛因斯坦還是一個小小的專利員。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愛因斯坦秉著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愛因斯坦認為以太就是不存在,認為光速在真空中是不變的,從而在1905年提出了自己的狹義相對論,再過十年把引力加入自己的理論框架,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就是時空彎曲。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在《星際穿越》中出現過這樣的場景,庫伯一行人去到了一顆新發現的行星上,在那裡待了三個小時,但回到飛船後發現地球上已經過了21年。這就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引力越大的地方時間流逝速度越慢。因為新發現的那顆恆星是在繞著超大質量黑洞在公轉,因此引力巨大,那麼時間就非常的緩慢,就出現了1個小時等於地球7年的場景。

愛因斯坦的假設再一次被印證,用摩天大樓來實驗?看科學家如何做


那麼在文章開篇處觀景臺上的時間要快於一樓的時間,實際上用廣義相對論是可以解釋的,但前提是「時間的測量比需要足夠的準確」,因為高度差450米,引力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小的幾乎就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不得不佩服愛因斯坦的偉大,在百年前做的種種預言,例如黑洞、引力波、引力透鏡等等,到今天都已經被發現了,一個人不知道成就了多少個諾貝爾獎。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事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對的!
    近日,偉大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經受住了迄今為止最嚴峻的考驗。狹義相對論已經成功預言了牛頓經典物理學所沒有的一些新效應,已經成為現代物理理論的基礎之一!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核心方程式是洛倫茲變換,而該理論的出發點是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 延遲選擇實驗:現在的選擇,可以影響過去早已發生的事情!
    時間和空間這個自宇宙誕生就存在的事物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它們呢?空間可以在分嗎?時間可以倒流嗎?種種多者結合,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嗎?回到過去後是否可以有效現如今的事物運轉規律呢?這些是仙俠影視和上古神話中最常見的故事情節,那麼現實生活中,科學家們又是如何認為時間倒流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不,他只是假設而已
    在大家的印象中光速不變的原理是隨著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發表時,同時提出的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均有效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一個常數,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前者說的是一切物理定律(除引力外)在洛侖茲變換下保持形式不變,不同的時間內進行的實驗得出的物理定律是一致的。
  • 科學家對僧人大腦做實驗 證實禪修可以改變人腦
    美國科學家請藏傳佛教僧人做實驗 20世紀以來,藏傳佛教開始在西方社會中傳播,不少西方人也加入進來,其中不乏科學家的身影。這些科學家們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以前的學識,用在對佛教或者對禪修體驗的理解上。 禪修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與「腦電波」兩項檢測(供圖:李焯芬教授) 這些科學家們邀請了一些藏傳佛教僧人到美國實驗室做了一些具體的科學實驗
  • 愛因斯坦會對嗎?黑洞真能穿越時空?科學家這次做了模擬實驗!
    黑洞和恆星,行星一樣,在宇宙中都是一類天體,只是由於其本身特有的一些屬性,導致其餘的星球在接近黑洞的時候,都會被其所吞噬,但是黑洞在科學家的眼裡卻又十分珍貴,它不像恆星一眼就能看得見,它有太多的秘密沒被發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時空穿梭說」,假設人類可以穿越黑洞就能到達另一個時空,事實真是如此嗎
  • 科學家用實驗證明了時間膨脹,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當然不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研究探索時空的奧秘,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和神秘。時間這個概念十分的抽象,愛因斯坦曾經猜測,時間有可能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人類潛意識的一種錯覺。可是當愛因斯提出相對論之後,對於時間,空間,物質又有了新的解釋。愛因斯坦曾指出,時間、空間、物質這三者緊密聯繫在一起。
  • 這位科學家用生命做了個實驗,得出答案
    所以一個「科學瘋子」往往能做出不同尋常的成就來。 說到「瘋狂科學家」很多人可能首先就會想到愛因斯坦,從他頭髮就能夠看出來他有多瘋狂,雖然愛因斯坦在生前便已經是物理學家的泰鬥
  • 演一個科學家,要背哪些臺詞?-提出研究假設
    也許,你會說:「哦哦,好的,那就等你做完實驗再來找我。」再一次,導演喊「停!」這個學生提出的「喝咖啡能/不能減肥」這個假設太概括,太粗糙。完全沒辦法設計實驗來檢驗。可是,別忘了,你的人物設定裡有「耐心」。如果你直接告訴他「你這個假設不行,你這個假設什麼研究都做不下去」,導演肯定不發你片酬。而且,你這麼說,讓演學生的孩子也很難堪,是不是?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所以,在其他物理學家還在試圖通過對牛頓力學這套框架的修修補補來解釋各種新實驗的時候,愛因斯坦早已堅信「不存在絕對運動」了。於是,他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協調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而不是試圖用牛頓力學去解釋一切。看懂了這點,我們才能明白愛因斯坦的那些神來之筆,那些似乎是從天而降的天才想法是怎麼來的。
  • 愛因斯坦思想上的巔峰實驗,探索物質與能量的關係
    愛因斯坦第二次思想實驗是想像。他和兄弟一起飛越時空,他們相距186000英裡約為299338公裡,愛因斯坦想像在保持彼此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加速前進,於是用手電筒給兄弟發送信號,他知道信號傳送時間為一秒鐘,於是在發出信號一秒鐘之後,再開始加速。
  • 用一個科學的通俗解釋來解釋夸克假設,便是量子糾纏
    是一門未解之謎,它涉及多個模型,多個假設。這是第一個假設。夸克假設,指的是宇宙可能是由夸克構成,是量子力學中最常見的模型。對於夸克這個概念,我們顯然不會陌生,經典物理一個重要分支是夸克力學,而夸克本身也可以等效於夸克網絡,夸克本身就是夸克網絡的一個節點。
  • 自由落體實驗做了幾百年為何還要做?它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這四百年裡,不少人都在反覆做這個實驗,以及這個實驗的衍生實驗。甚至1971年,在月球上,阿波羅15號的指揮官大衛·斯哥特,還做了這個著名實驗。他手拿1.32公斤重的鋁合金,跟只有0.03公斤重的鷹羽,在距離月球地面1.6米的高度上,同時鬆手,結果鋁合金與鷹羽同時落在地上,再一次驗證了伽利略當初的猜想。
  • 自由落體實驗做了幾百年為何還要做?它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這四百年裡,不少人都在反覆做這個實驗,以及這個實驗的衍生實驗。甚至1971年,在月球上,阿波羅15號的指揮官大衛·斯哥特,還做了這個著名實驗。他手拿1.32公斤重的鋁合金,跟只有0.03公斤重的鷹羽,在距離月球地面1.6米的高度上,同時鬆手,結果鋁合金與鷹羽同時落在地上,再一次驗證了伽利略當初的猜想。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後來,霍克又用更嚴密的實驗做了進一步驗證。一時間,菲涅爾的理論風頭無二。大家再來想一想,「一階光學實驗不會受到地球相對以太運動的影響」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你再多看幾遍,你品,你細品。不會受到地球相對以太運動的影響,就是說地球相對以太靜止也好,運動也罷,我們的一階光學實驗該咋做還咋做。
  • 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前,做了2件讓人意外的事情,你知道嗎?
    但是這個相對論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它的發現到底是基礎哪些實驗為基礎,愛因斯坦在發現狹義相對論前,做了哪些讓人意外的事情?其實這要從當時的物理背景說起,在當時牛頓力學已經是非常無敵了,大能計算天上星系運行軌跡,小能計算地面物體運行狀態(當然微觀世界人類還未發現,所以牛頓力學不適用於微觀)。另一方面,麥克斯韋電磁學方程組又在電磁學領域取得了完美的結果。
  • 科學家實現了愛因斯坦孿生悖論的量子力學變體
    到目前為止,只能一次用一種理論來解釋這些事件,而不能同時用兩種理論來解釋。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尋找偏離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定律的理論,這可能會為物理學帶來一個新的領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來自萊布尼茲大學漢諾瓦分校和烏爾姆大學的科學家們討論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孿生悖論。這個思維實驗圍繞著一對雙胞胎展開:雙胞胎兄弟一個進入太空,另一個留在地球上。
  • 為了解釋暗物質,科學家提出大膽假設
    他們很快就想起了1922年時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的理論:宇宙天體周圍可能隱藏著我們還看不見的物質,能夠提供引力作用。儘管卡普坦的理論當時已經提出了近50年,但這次對於仙女座大星系的觀測成為了這個理論最有力的證據。從此,科學家們知道了宇宙中隱藏著一種人類還無法探測的物質——暗物質。
  • 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愛因斯坦到底有多厲害?
    對於愛因斯坦在科學界的貢獻,大家可能有很多意見,但對於他在科學界的排名應該意見不大,第一位不是牛頓就是愛因斯坦,這幾乎成了大家公認兩位最偉大的科學家,也許有朋友也會在第三名排上麥克斯韋,但愛因斯坦到底做了什麼,他最偉大的成就到底是哪一項,也許各位還不一定說得出來!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於是,他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協調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而不是試圖用牛頓力學去解釋一切。看懂了這點,我們才能明白愛因斯坦的那些神來之筆,那些似乎是從天而降的天才想法是怎麼來的。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開篇就用了整整一段話來描述這個實驗,而對其他人都很重視的以太漂移實驗一筆帶過。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實驗。
  • 科學家進行3大靈魂實驗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是人的腦電波
    愛因斯坦對鬼的解釋你知道嗎,各種鬼故事鬼片什麼的,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很多科學家都對鬼魂做過探究,比如愛因斯坦。他認為所謂的鬼魂,實際上是人的腦電波,當人去世後腦電波會在空間遊蕩。腦電波在遊蕩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進入大氣層之外的游離電波層,在那裡有無數的電波和各種思維。之所以有些人遇到了「鬼」,實際上是與那些沒有消失的腦電波相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