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天問地」科技,現代科技都沒法實現,難道真的技術落後

2020-11-29 科技衍生

在古代發展科技,大家都知道條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沒有相關的設備,對於一名科學家來說連想都不敢。張衡就成功創造了「知天問地」的兩件偉大的作品「地動儀」、「渾天儀」,可以說轟動了當時這個大陸。但也因它是否能夠真正起到作用就引起了大家的紛紛討論,有的人說它是否起作用只能通過實踐去檢驗真理,這也是唯一認可的方法。在古代想說服眾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又是科技類的發明,因為大家都不太相信奇蹟的發生,何況還是關於天地的事情那可是不可知論的,大家都認為天地的事情我們平民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只能順其自然。而張衡的發明就是和天地有關的,地動儀主要是測試地震的,渾天儀主要是天氣的,所以難以令人相信,只有真正看到起作用時才令人相信。

「地動儀」有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主要以銅所鑄成的,裡面有八個道連接上外面八條龍,當地下有所震動時八個道就起動然後通過八條龍吐出一個球,這就表明了這個方向有地震的可能性。我們平常在博物館也看到過,雖然都是高仿的,真正的的「地動儀」也許不在人世間了,大家都知道以前年年戰火連連不知道有多少歷史的寶物都給毀了。現在能保留的歷史寶物也是越來越少了,因為受到人們的買賣和大自然的條件。

「地動儀」主要是用於提早發現地震減少對人對物的危害,所以張衡研究地動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因自然災害使平民百姓受到沒必須的傷害也是減少當地的負載經濟的發生。在古代能夠發明一件驚天動地的偉大作用是十分難得的,而張衡對「地動儀」的研究因沒有科技的根據也很難令人相信。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有的事情一下子就讓所有的人相關是很難的,加上當時的官方也沒有對「地動儀」的大力支持,所以更加令人難以相信。不過後來通過時間證明出了「地動儀」的功能,某個地區發生了地震而「地動儀」在發生地震前幾天就測到該地區有所震動,但相關的地理專家還是不相信,直到真正發生地震了才相信「地動儀」真的能測得到地下的變動。因此張衡的發明取得了大家的相信,也為張衡以後的科技道路打好了基礎。

「渾天儀」是張衡所發明的,主要測天氣的變化。「渾天儀」以天體球面的設計方式,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每個方向一條龍頂起渾天儀的天體。「渾天儀」受到自然條件自動轉動的,不需要任何外接動力。現在很多的科技都是要靠電、汽油才能起動的,也有不少人想發明出一和永動機,但現在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成功發明出。永機機在現在還是缺少條件的,也許在未來有科學家能夠發現從自然中找到條件,但這也是未來的事情在現在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渾天儀」能夠測出未來幾天的天氣對古代來說就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在古代洪水瀑發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為洪水瀑發使當時官方經濟落後,又要修理工程,可說傷民傷財。也因洪水問題百姓受苦、失去家園和家人,而「渾天儀」能夠測出洪水瀑發的可能性就可以有效防止對人對物的損失。

張衡以「地動儀」、「渾天儀」兩大發明留古千年,他的兩件偉大發明到了現在並沒有科學家能夠重新復燃。無論是「地動儀」還是「渾天儀」科技技術可說是高超,連現在的科技條件也無法復燃,那當時張衡發明時會有多難呢,也許誰也想不到張衡研究的經歷。

大家對於古代的科技都很少去了解,為了此文我去了解了張衡的兩大科技才發現了古代的科技多數都是沒有什麼工具作為輔助的,連一個測試的工具都沒有。而現在就有所不同了我們有電腦、有測試工具、有平臺交流,也許這一切都是一代為一代打下基礎才有今天的科技成果。

相關焦點

  • 那些令現代人汗顏的古代高科技,難道人類真的遇到過地外文明
    我們普遍的認識認為,古代的科技水平是落後的,人類文明的進程也是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迭代而推進的,但是如果你看了下面這些古代的高科技,也許你會改變此前的想法,驚呼原來古代有這麼多現代化的高科技。有人可能會問,希臘火是個什麼鬼?難道是希臘人生火的技術?當然不是啦,希臘火實則是一種7世紀的武器。這個玩意兒是藉助一個類似噴火器的東西噴射出火焰,一般用於海上作戰,通過希臘火就可以把遠距離的敵人和物體點燃燒毀,殺傷力還是很強的。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火不是怕水嗎?海上用這玩意兒,會不會失靈啊?
  • 人類科技被鎖死?曾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為什麼中斷了?
    從「時間」被定義出來開始,人類就已經走上了不同的發展之路,科技隨著人類智力的開發不斷應運而生,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越來越成熟,如今不如新世紀,人類科技迎來新的面貌,但是有人說人類科技可能被「外星人」鎖死,因為曾經超越現代的古科技,突然中斷了,這是為何呢?人類文明如今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從古至今,多少才人輩出,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的痕跡,同時也因為戰爭而變得名聲顯赫!
  •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二|地動儀
    在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很多人對地動儀有一種錯誤的理解:地動儀=地震預報儀器。其實,一直到近2000年後的今天,擁有現代科技的我們也只能做到數十秒鐘的地震預警,更不用說科技水平落後的古人了。地動儀其實是一種地震監測儀器,它可以迅速感知在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
  • 印度發現古代超前技術,究竟是如何實現的?是否與外星文明有關?
    現代的機械齒輪技術,其實在古代就被發明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神廟究竟是如何建造的?難道他們真有高科技的幫助嗎?接下來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印度神奇的古代科技。哈利布杜的霍伊薩拉斯瓦拉神廟建於900年前,人們但卻在柱子和其他地方,發現了先進的古代技術。人們在重達數噸並且設計十分複雜的廟宇立柱上,發現了對稱的凹槽,可以說,這些凹槽僅僅用錘子和鑿子,是不可能實現的儘管削車床在900年前就已經存在了,但這些對稱的凹槽以及機械加工的痕跡,明顯不是原始技術可以製造出來的。
  • 現代科技都不能準確地預測地震,但是古代民間的一辦法卻很靈驗
    現在的人中有了科學的意識,但是萬事都開始憑藉與科學來給他們解決問題,在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的同時,我們也享受著很多時代帶給我們的優越感,不管是科技類的還是生活類的都是如此,在科技上不得不提的就是各種美國大片,在大片當中我們在享受著各種快鏡頭的帶來的衝擊感和刺激性像是智能遠程操控的電子家具
  • 關起國門搞發展的壞處:點錯科技樹,讓中華民族落後千年
    經過千年的技術迭代發展,到了魏晉時期,我國就已完成了用高火度燒成胎質堅實的瓷器這一重大發明。自此,陶瓷成了中國賺取外匯的第一大商品,一千多年來,直到滿清末年,都是最重要的出口品。文藝復興在義大利興起,而當時玻璃工藝最先進的製造地,也是義大利,這兩者是有一定關聯的。是玻璃製品,提供了文藝復興中現代科學所需要的設備。
  • 古代科技的發展與歷程
    這就使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得以世代相傳、連續積累,並在這個基礎上走向自己的巔峰。世界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曾把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為縱線,世紀年代作為橫線,製作了一幅科技發展的示意圖,它清楚地表明:無論是以前4000年,還是近500年來,中國科學技術「事實上一點沒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穩緩地前進」。
  • 科技技術是高尖端技術,在其他技術之上
    我們國家在古代就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科學研發方面,我們發明了四大發明,指南針、黑火藥、造紙術等等走在世界前沿,引領世界很多年。但是由於後面封建王朝的原因,導致了我國在科技發明方面沒有進步,相反在西方國家接觸到了這些技術之後,他們由於有很多從事科研工作的發明家,便把火藥的進一步發展製作了出來。
  • 彩圖青少版《中國科技通史》貫通古今勾勒五千年科技成就
    ……書封 出版社供圖由國內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領域權威專家江曉原教授擔任主編的一套六冊的《彩圖青少版中國科技通史》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推出。叢書從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角度出發,從問題導入,以敘述體文本為主線,串聯起一個個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通過詳實的史料,豐深入淺出的語言、全面透徹的分析,探討科學知識的創造和傳播,以及科技與各種社會因素的互動關係。
  • 揭秘天狼星 古代的科技真的比現代更先進嗎
    科學技術一直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科技越來越進步也是不可否認的話題。 但是也有人認為古代的科技發達程度遠遠超過今天,即使我們的航空飛行器早已探索過大部分的太陽系,他們也認為遠古的人類其實早已經做到了。
  • 《科技篇一》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通過為古書《水經》作注,以《水經》為綱,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2. 明清: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對石灰巖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
  • 「天問一號」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被古代皇權阻礙的科技發展
    從上述探測器起名的情況看,「天問」似乎與歷史上各種起名方式都有所不同,這其中加入了一絲文學的氣息。但如追溯這段歷史,足夠讓我們後人為之惋惜。除此之外,太陽黑子、日食、月食、流星,超新星爆炸的「天關客星」等,中國均有保存大量資料,它們甚至是現代科學的重要參考。這一切均源於中國人祖先的求知慾、探索欲,他們為解答心中的疑惑而探索,只為問而問,別無他求。
  • 古代的電池?電燈?飛機?古人可能真的沒那麼落後
    但這些很可能只是我們自以為是得出的結論,因為近年來考古學界的一些發現,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推翻我們對古代文明的認知。巴格達電池1939年出土於伊拉克巴格達城附近一處遺蹟的巴格達電池,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248年到246年之間的兩河文明時期。要知道這是數千年前的古文明,但是卻出土了這樣一個神奇的工藝品。
  • 現代科技文明不可持續,人類將進入二級文明時代
    很顯然,現代科技文明和古文明都屬於作為原初文明的一級文明體系。現代科技文明與古文明在認知方式上無法切割,它是古文明體系的必然性產物,都是基於實物文字而產生的,故現代科技文明是古文明的衍生品,它們都屬於舊文明體系的一部分。但總有人喜歡將現代科技文明與古文明切割,這在邏輯和事實上完全講不通的。
  • ...古代,科技,小提琴,大馬士革鋼,羅馬水泥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
    我們的世界從來沒有現在如此先進過,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前的技術就一定比現在落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古代的科技逐漸被遺失了,我們曾以為可以用現在的科技將它們複製出來,然而古人的工藝大出我們的意料,其中一些技術是現在的技術也達不到的高達。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被遺失的神奇古代科技。
  • 霍金曾告誡不要登月,是真的嗎?他的「天價」黑科技輪椅車去哪了
    雖然無人飛船能夠到達如此遙遠的宇宙深處,但是我們人類的足跡暫時沒法抵達這些區域,目前人類最遠只是踏上了38萬公裡的月球表面。對於很多人來說,很不解的是當年花費這麼大的財力物力實現載人登月計劃,為什麼在幾次登月以後就草草結束了呢?難道月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讓我們人類不敢再次踏上月球?有傳聞稱,著名科學家霍金先生曾告誡我們人類不要去登月,這是真的嗎?
  • 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實現規模產業化
    指在中間試驗與示範階段或工業規模生產試驗階段,研究所+企業研發團隊面臨的來自國內其它科研機構、大學與企業相同技術相同產品開發的競爭。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現象。如果我們在研發進度、資源投入、項目組織管理等諸多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落後於競爭對手,都有可能使實驗室研發階段取得的結果付之東流,淹沒在技術、產品及市場快速發展的滾滾洪流之中。 例如,碳纖維是複合材料的基礎材料。
  • 科技之光燃起田野新希望——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助推農業高...
    在琳琅滿目的農產品背後,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眾多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他們將論文寫在大地上,不斷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服務農業:推動產業實現綠色變革  大暑已過,在無錫市陽山鎮和寧波市奉化區,水蜜桃線上線下銷售正旺。
  • 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難道真的是遭遇瓶頸了?
    電池技術為何停滯不前,難道真的是遭遇瓶頸了?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各方面的技術都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和進展。但是為何電池技術多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進步,甚至看起來時停滯不前,難道真的是遭遇技術瓶頸了嗎?
  • 科技考古亟須趕走「技術荒」「人才荒」
    且不說,考古學在建立之初,就借鑑了生物學、地質學的分類學、地層學方法,之後隨著學科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更多的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學中被廣泛應用。科技考古,早已成為考古學的一門主要分支。多學科考古,正在成為現代考古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