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面臨著地球資源耗竭和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生存問題,在這個大的國際環境下,各國都在加強對外太空的探索布局,特別是美國,在中國連續多次發射嫦娥系列後,美國宣布重啟了其已經中斷多年的登月計劃,計劃在2024年再一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為了進一步排擠其他外太空競爭者,2020年5月,NASA公布了《阿爾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cords),並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英國七國籤署。
協議主要內容
《阿爾忒彌斯協定》登月計劃安排: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效仿中國月球計劃分步進行。
第一次飛行——「阿爾忒彌斯1」任務將於2021年11月開展,這是一次無人飛行。
第二次飛行——「阿爾忒彌斯2」任務將於2023年攜帶太空人繞月飛行,但不會在月球上著陸。
第三次飛行——「阿爾忒彌斯3」任務將於2024年與1969年升空的阿波羅11號一樣,在月球上著陸,只不過其停留時間更長,為期一周,而且還將進行2至5次「艙外活動」。
《阿爾忒彌斯協定》最核心的內容:美國政府計劃與協議成員國在月球礦產開發方面提供一個國際法框架,以保障各國開採的月球礦產資源的所有權,並將在未來的月球基地周圍確立安全區,以阻止其他的競爭國家、公司的破壞幹擾行為。同時,美國將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排除在這一框架之外。
各方評價
NASA表示,他們也與其他有興趣籤署協議的國家進行了溝通,但這七個國家能夠最快地通過跨部門程序。這意味著,在今年年底之前,可能有更多國家會加入進來。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羅戈津表示稱,俄羅斯不太可能參加NASA的月球任務,該計劃「太以美國為中心」。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將合作建立在國際合作原則的基礎上,這些國際合作的原則曾被用於國際空間站的飛行。如果重新考慮將這些國際合作的原則作為合作登月計劃的基礎,那麼俄羅斯會考慮參與《阿爾忒彌斯協議》。之前該協議公布時羅戈津就曾抨擊美國稱:「無論是月球還是伊拉克,入侵的原則是一樣的。
2020年10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南華早報》記者詢問中方對《阿爾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cords》)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探測月球是這一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探索與和平利用外空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並應該為全人類謀福利。中國支持在現有外空規則框架內,在聯合國平臺討論空間資源開發法律制度,確保相關活動符合1967年《外空條約》宗旨和原則。中國願在開展月球探測過程中,繼續與各方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各國攜手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1967年生效的《外層空間條約》禁止各國宣稱對其他星球擁有主權,但美國《阿爾忒彌斯協定》的政策是,國家和公司可以擁有他們從其他星球獲取的材料,這無異於是美國單方面挑起外太空競賽,旨在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外太空聯盟,進一步鞏固美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