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準備執行中國第六次探月工程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完成總裝測試工作,並順利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相關報導顯示本次探月發射任務將在11月下旬擇機實施,「嫦五」探測器則計劃實現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的月面自動採樣返回。
或許是擔憂中國在探月領域大踏步前進會影響到美國在月球圈地的計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能源部近日宣布,將向工業界尋求在月球和火星建造核電站的建議。目前NASA正與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合作驗證在月球或火星建設核電站的可行性,若是一切順利預計將在2026年先行在月球開工。
按照NASA官員的說法美國在月球的核電站建設起來之後,人類將擁有足夠的電力支持更大規模的探索,同時還可以為星際移民提供經驗借鑑,成為人類走出地球的前哨基地。此外NASA官員也表示美國考慮在月球或者火星建設核電站不涉及任何政治目的,純屬是為了支持各個國家對外太空的探索。
不過即便NASA已經聲明了在其他星球上建設核電站沒有政治目的,但仍有不少國家的媒體、專家和學者提出疑問,他們指出美國與七國剛剛籤署瓜分月球的《阿爾忒彌斯協定》之後,就宣布在月球上建設核電站,顯然「不涉及政治目的」的說法有些站不住腳,很有可能此舉就是與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定》的「月球北約」國家瓜分月球做準備。
實際上外界質疑的聲音並不是空穴來風,要知道一直以來美國都在推行「外太空擴張政策」,如今又明目張胆地籤署了瓜分月球的協定,自然會加緊對其他星球的「佔領」和控制。另外美國制定並籤署《阿爾忒彌斯協定》時將中國和俄羅斯兩個航天大國排除在了之外,難免不讓人懷疑是擔憂影響太空圈地計劃,而在有意削弱其他大國爭奪月球資源的能力。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美國可能還打著維護自身航天領域優勢和霸主地位的算盤,眾所周知中國近幾十年在航天領域的進步神速,尤其是在今年不僅成功發射了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還要在年底壓軸完成「嫦五」探月發射任務,未來建成的空間站或許還有可能成為全球獨一份。
如此迅猛的進展自然會讓航天領域的霸主美國感到有些坐立不安,所以才會在《阿爾忒彌斯協定》上對中國等國進行排擠和打壓。同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會在中國「嫦五」發射在即的時候,美國會拋出在月球建立核電站的構想,畢竟中國探月活動發力的時候也會動搖一些「月球北約」國家的心思,因此美國才會尋找藉口和理由穩住這些太空擴張盟友。
當然無論美國怎麼排擠都不可能阻止中國奔向星辰大海的雄心,一方面中國航天本就是在獨立自主艱苦奮鬥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有無外界幫助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另一方面中國和俄羅斯也正在加強航天領域的合作,強強聯手必然也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太空探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