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立夏
2019-06-21 星期五
農曆五月十九 己亥年【豬年】
時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白天越長。夏至以後,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持續升高,直至伏天最熱的時候,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詩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食
蓮子燉肉
——滋腎健脾,養心安神
蓮子三十克,百合三十克,豬肉兩百克,生薑、蔥末、料酒、食鹽、味精各適量。
將百合洗淨切細,蓮子去皮、心,水發,豬肉洗淨切片,一同放入砂鍋,小火燉至肉熟,加生薑、蔥末、料酒,再燉至爛熟,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青椒炒湘蓮
——消暑去火,排毒養顏
新鮮嫩蓮子五百克,辣椒一百克,生薑、蔥末、料酒、食鹽各適量。
把嫩蓮子用刀切成兩半,蓮子去皮、心,油七成熱,入蔥姜炒出香味,加入青椒絲翻炒片刻,加入嫩蓮子炒三分鐘,出鍋前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夏至面
——降火消暑,營養開胃
民諺說,「冬至餛飩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這天有吃麵條的習俗,而且隨著夏至的到來,白天的時間也就越來越短了。清代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這樣記錄——「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這大概是對夏至吃涼麵最早的記載了。
結語: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會,正式將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