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製作人是視覺藝術家。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視覺藝術家,首先需要掌握調色板。很多偉大的導演、攝影師和後期製作人都有視覺藝術的教育背景。
簡單的場景中,不同的布光方法、色彩運用、拍攝方式和道具使用就能夠烘託出不同的氛圍,傳遞不同情緒。
彩色電影之前的黑白影片
電影發明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電影都是黑白的。在這些圖像拍攝過程中,藝術家們也隨之創建了強大的符號和對比的想法,他們對電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火車進站》
1939年是好萊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電影中的彩色攝影技術真正發展成熟了。隨著電影中色彩的爆炸,需要新的電影調色方法。
如今,這些使用光與影來講述故事的視覺藝術家擁有更多樣,更便捷先進的工具可以用來輔助創作,這就是可以稱之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東西。
調色板的重要性
在彩色電影中,色彩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輔助電影展現故事情節的元素。隨著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成熟,創作者越來越注重電影色彩的使用。體現在燈光、美術、置景、後期調色等各個方面。
很多影視創作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顏色可以在情感,心理甚至身體上影響我們。電影中的色彩可以在場景中構建和諧或張力。在這之前,要做的是發現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中的關鍵主題。
講故事時,使用色彩可以發揮以下5個作用:
1、可以引發心理反應
2、將特別的顏色放在畫面的重要細節上
3、電影的整體色調
4、暗示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5、在故事中暗示情節的更改或轉變
因此,影視創作者要注重對色彩的使用,明智的選擇符合你的影片的顏色,可以發揮出很大作用。
電影調色板從這步開始
為影片挑選色彩,不是按部就班地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逐個選擇顏色。我們應該做的是,通過創建情緒板來組合一些概念藝術。使用免費的情緒板模板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方式,應該將它視為一次頭腦風暴會議。
創建情緒板,只是預生產過程中許多早期構思步驟之一。如果你現在已經使用情緒板完成了一些工作,現在就該把電影調色板創意帶入到故事板中。
不是只有分鏡師才會創建故事板,你不需要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只需放上別人的視頻的截圖,來幫助傳達你想要傳達的鏡頭或場景的氣氛和色調。
比如說,你想在自己的片子裡傳達一種病態,幽閉恐怖的感覺,就可以截取一個《黑客帝國》的畫面;想要一個憂鬱的氣氛,就可以截取《鋼鐵之軀》中與你的想法相符合的畫面。
在利用這些符合你想傳達的氛圍的圖片之後,故事板變得更加直觀,再在它的基礎上,進一步考量自己的故事板等等其他部分的內容。以上這個步驟基於「視覺藝術是直觀感覺的藝術」這樣一個概念。
電影色彩背後的心理學
我們精心設計的電影調色板能夠喚起觀眾的情緒,並定下這部影片的情感基調。
顏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色調,飽和度和亮度。
1、色調- 顏色本身
2、飽和度- 顏色的強度
3、亮度- 顏色的明暗
在色彩理論中,表明許多觀眾對某些顏色會有類似的反應,比如強烈的紅色可以提高血壓,而藍色則會產生鎮靜效果。
但對於更細緻的情感表達,一種顏色也會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例如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使用紅色代表恐懼,詭異和預示,而在《她》中用紅色代表希望,愛和感性。
關於顏色的使用,我們後面會給大家總結。另外,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紅色給觀眾創造了一種特別的感受,因此要謹慎使用。
我們在了解關於電影色彩理論的過程中,需要體會在調整色調,飽和度和亮度時,它們如何創造一種情緒。因此,當你為正確的位置選擇正確的顏色,可以創造出觀眾甚至你可能都不知道的情感火花。
以下,我們總結出通常使用的色彩所代表的含義:
紅色:愛,激情,暴力,危險,憤怒,力量,恐懼
粉色:純潔,甜蜜,溫柔,調皮,同情,美麗
橙色:溫暖,友好,幸福,年輕,異國情調
黃色 :瘋狂,天真,不安全,病態,強迫,田園
綠色:自然,未熟,危險,陰鬱,腐敗
藍色:寒冷,孤立,冷靜,陰冷,憂鬱,被動
紫色:夢幻,飄渺,虛幻,神秘,不祥
5種基本的電影調色手法
(選自方誠《數字電影調色典型實例精講》)色相環是由RYB上的十二種顏色所組成,亦稱減色法。RYB顏色模式中主要以紅色、黃色、藍色為主,亦指三原色。三間色為綠色、橙色、紫色,可以藉由三原色混合而成。
色相環
The Color Wheel
剩下的六個再間色則由原色與相鄰的三間色混合而成。一般而言,我們多以右半部的暖色調系列來代表歡樂及活力,而左半部的冷色調系列則代表安詳及冷靜。
1、互補色模式
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互補色是指兩種對應的顏色所形成的對比效果,以暖色系與冷色系的兩種顏色來強調對比度以及提升鮮豔、突出的效果。
最常見的例子為橙色與藍色、藍綠色,這也是多數的好萊塢大片都以這兩種顏色作為電影色彩效果的原因。然而,使用互補色模式時須適度調整其飽和度,使該對比效果是令人感到賞心悅目而非刺眼。
上兩圖為電影《天使愛美麗》劇中的對應色卡,這是一種典型的紅色配綠色之對應效果。通常兩種對比的色彩象徵衝突行為,透過外在的互補色彩之呈現來表示角色內心正處於矛盾或是身心交瘁的狀態。
電影《搏擊俱樂部》就為橙色與藍綠色之對應搭配作了完美的詮釋。陰暗的部分以藍綠色表示,明亮的部分就以橙色來呈現,就像人的內心充滿著各種正、負面思維來抨擊一個完整的個體。
電影《亡命駕駛》與上一個圖所呈現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互補色並非總是如此明顯,也與使用的對比程度有些許關聯。以電影《搏擊俱樂部》的另一幕場景為例,外觀看似全以藍綠色作為色彩效果,仔細地觀察後會發現偏橙色的膚色與其藍綠色的背景相對。
2、相似色模式
Analogous Color Scheme
相似色是指以色相環上鄰近的顏色之組成來呈現電影中整體色彩的協調感。彼此之間的色彩結合較為柔性,通常以相似色作為電影中的風景色調來呈現自然、柔和之感。
最常見的模式是選擇一個主色系,並挑選與其相近的色彩作搭配,最後再以黑色、白色以及灰色作襯託。
電影《美國騙局》中的一幕場景以紅色、橙色、棕色與黃色彼此色彩相接使電影的整體色調偏向暖和的氛圍,畫面幾乎不含一絲緊張之氣氛。
3、三等分配色模式
Triadic Color Scheme
三等配色是指三種顏色於色相環上以120度隔開,雖然整體色彩的飽和度不會太高,但一樣給人生氣勃勃之感。然而,三等分配色為電影中最冷門的配色模式,不過適當使用仍會展現出令人驚豔的效果。
讓-呂克·戈達爾採用三等分配色模式來呈現其1964年電影《狂人皮埃羅》的整體色調。
4、補色分割模式
Split-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補色分割相似於互補色的對應關係,但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補色分割是以主色及其對應之兩側顏色作結合。一樣具有強烈的對比度,但張力的效果較不顯著。
科恩兄弟的電影《閱後即焚》中,就有一幕場景以紅色及其對應之綠色與藍綠色來呈現。
5、矩形配色模式
Tetradic Color Scheme
矩形配色是由兩組互補色所構成,通常具有五光十色之繽紛感,但至少有一種主色來突顯其效果。
電影《媽媽咪呀》使用了矩形配色模式來呈現其派對場景,為該場景展現出良好的協調感,而非淪落似迪斯科舞廳那樣的俗不可耐。
除此之外,近來多數電影所呈現的色調以橘色與藍綠色等互補色為居多。橙色多用於明亮及肌膚之處,而藍綠色則用於陰暗之處。
根據電影《木蘭花》中的場景顯現出好萊塢對該模式的偏愛。以橙色為中色,強調其臉部的肌膚,而藍色則在後方陰影處作為襯託。
電影製作者應該理解色彩的理論規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視其為限制,更不要在創作過程中被這些規範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