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霑益區國家級玉米重點研發計劃三個技術項目通過測產驗收。
本次測產驗收由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委託並組織、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委託並組織、曲靖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並主持,邀請雲南省內外相關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對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域2020年玉米競爭力提升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雲貴高原山地粒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霑益菱角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南及南方抗逆高產耐瘠薄玉米新品種培育」項目三個項目進行測產驗收。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玉米測產的相關技術方案,專家組通過實地踏查,確定對霑益區菱角鄉稻堆村委會大巖槽村小組千畝示範區隨機選「靖玉1號」、「川單99」示範地2個點進行實收測產。
經實收測產,專家組一致認定2020年度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域玉米競爭力提升千畝核心示範區,「靖玉1號」平均畝產為 1001.80 千克,比曲靖市霑益區近3年玉米平均單產 518.17千克增產483.63 千克 ,增產93.33 %,每畝增加產值1112.34元;示範區內,每畝減施化肥20千克,施肥減量30.0%,肥料利用率提高20.6%;每畝減施化學農藥20克、化學農藥減量40%,農藥利用率提高25.4%,每畝共節本403元,示範區內1200畝共節本增效 181.84 萬元。「川單99」平均畝產為 1006.55 千克,比曲靖市霑益區近3年玉米平均單產518.17千克,增產488.38千克 ,增產94.25 %,每畝增加產值1123.27元;示範區內,每畝減施化肥20千克,施肥減量30.0%,肥料利用率提高20.6%;每畝減施化學農藥20克、化學農藥減量40%,農藥利用率提高25.4%,每畝共節本403元。示範區內 1120畝共節本增效170.94萬元。2020年《低緯高原山地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生產模式》輻射帶動示範區推廣應用15萬多畝,合計新增產值 2.28億元。專家組認為,該技術模式集成示範應用,增產增效顯著,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受項目實施單位委託,曲靖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並主持,邀請有關專家,對玉米新品種靖玉1號和玉米新品種川單99示範進行實地測產驗收。在聽取項目實施單位情況匯報的基礎上,專家組進行田間實地檢查,並按農業部玉米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進行了實地測產,用凱特PM-8188-A穀物水分測定儀測定含水量。
通過實地測產驗收,專家組認為,在今年嚴重乾旱的惡劣氣候及草地貪夜蛾嚴重危害的生產條件下,玉米新品種川單99和玉米新品種靖玉1號仍然表現出高產、出籽率高、抗病抗旱性強、抗倒性好等優點,綜合性狀表現突出,深受群眾喜歡,該品種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建議有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繼續進行良種良法配套研究,加速示範和推廣,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作用。
記者:雷學高 通訊員:黃吉美 廖召發 趙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