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9月28日,鶴壁市鉅橋鎮劉寨村,金色的玉米披紅掛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派豐收喜悅的景象。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觀摩會正在這裡進行。在收穫機械的轟鳴聲中,成片的玉米被「收進」機器裡,很快變成籽粒裝進袋子。
「我宣布,高產耐密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15畝高產示範方測產驗收平均畝產為1127.45公斤,15畝高產示範方機收實測產量為畝產1044.68公斤!」隨著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鏗鏘有力的聲音,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觀摩會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測產驗收和實測驗收雙雙超過1000公斤,這是個非常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今年陰雨寡照的特殊氣候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不容易!這個品種的潛力還很大,如果再晚收10天左右,籽粒灌漿會更加充分,產量也會再提高5%以上!」提到「豫單9953」的表現,戴景瑞院士讚不絕口。
「當前玉米機械化收穫主要是穗收,籽粒機收尚不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適宜籽粒機收的玉米新品種還比較欠缺,『豫單9953』就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這個品種早熟脫水快,抗病性突出,抗高溫耐旱耐密植,莖稈韌性強,成熟站稈不倒。同時,這個品種軸細粒深,籽粒飽滿,紅軸硬質,商品性好,可以糧飼兼用。這些特性非常適宜機械籽粒收穫。」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選育人、河南農業大學陳彥惠教授介紹起自己的科研結晶如數家珍。
「我自己家裡種了幾十畝玉米,同時也兼做玉米新品種的推廣,我就是覺著這個品種管理起來簡單,又高產,還可以直接籽粒機收,省了不少事兒,賣的時候收購價也比普通品種會高上幾分錢。我身邊的朋友也都可喜歡這個品種。下一步我計劃再加強推廣,自己種個200畝,然後帶動更多朋友種植,讓大家都享受到優質品種的好處!」來自遂平縣 嵖岈山鎮大裡王村的種糧大戶韓現初聽到召開觀摩會的消息,特地趕來參會,說是要現場給「豫單9953」加油。
此次測產驗收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玉米雜種優勢利用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創製」的重要內容。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林同保表示,希望學校「豫單9953」科研團隊再接再厲,傳承好的工作作風,繼續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與兄弟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和種植戶的聯繫,進一步提升品種質量,突出品種特色,加大推廣力度,讓好品種更好發揮作用,助力河南乃至全國玉米產業發展。
據悉,河南農業大學優質品種的噴湧而出得益於項目組研發、創製了一批現代高效育種新技術,有效提高了育種效率,加快了新品種的培育。近年來,項目組創製分子育種、單倍體育種和高密、抗逆、籽粒機收品種綜合鑑定技術6套,通過開發控制株型等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18對,開發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選擇技術體系,選育出高頻單倍體誘導系5個,單倍體加倍率達到30%,優化完善了單倍體快速育種技術體系,大大加快了育種效率和進程,建立了耐高密高產、抗逆、籽粒機收品種測試等綜合鑑定育種新技術,為新品種選育精心打造了"高速引擎",支撐品種選育工作步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