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雙千」!河南農大「豫單9953」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迎來驗收測產

2020-12-05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9月28日,鶴壁市鉅橋鎮劉寨村,金色的玉米披紅掛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派豐收喜悅的景象。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觀摩會正在這裡進行。在收穫機械的轟鳴聲中,成片的玉米被「收進」機器裡,很快變成籽粒裝進袋子。

「我宣布,高產耐密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15畝高產示範方測產驗收平均畝產為1127.45公斤,15畝高產示範方機收實測產量為畝產1044.68公斤!」隨著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鏗鏘有力的聲音,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觀摩會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測產驗收和實測驗收雙雙超過1000公斤,這是個非常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今年陰雨寡照的特殊氣候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不容易!這個品種的潛力還很大,如果再晚收10天左右,籽粒灌漿會更加充分,產量也會再提高5%以上!」提到「豫單9953」的表現,戴景瑞院士讚不絕口。

「當前玉米機械化收穫主要是穗收,籽粒機收尚不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適宜籽粒機收的玉米新品種還比較欠缺,『豫單9953』就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這個品種早熟脫水快,抗病性突出,抗高溫耐旱耐密植,莖稈韌性強,成熟站稈不倒。同時,這個品種軸細粒深,籽粒飽滿,紅軸硬質,商品性好,可以糧飼兼用。這些特性非常適宜機械籽粒收穫。」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選育人、河南農業大學陳彥惠教授介紹起自己的科研結晶如數家珍。

「我自己家裡種了幾十畝玉米,同時也兼做玉米新品種的推廣,我就是覺著這個品種管理起來簡單,又高產,還可以直接籽粒機收,省了不少事兒,賣的時候收購價也比普通品種會高上幾分錢。我身邊的朋友也都可喜歡這個品種。下一步我計劃再加強推廣,自己種個200畝,然後帶動更多朋友種植,讓大家都享受到優質品種的好處!」來自遂平縣 嵖岈山鎮大裡王村的種糧大戶韓現初聽到召開觀摩會的消息,特地趕來參會,說是要現場給「豫單9953」加油。

此次測產驗收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玉米雜種優勢利用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創製」的重要內容。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林同保表示,希望學校「豫單9953」科研團隊再接再厲,傳承好的工作作風,繼續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與兄弟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和種植戶的聯繫,進一步提升品種質量,突出品種特色,加大推廣力度,讓好品種更好發揮作用,助力河南乃至全國玉米產業發展。

據悉,河南農業大學優質品種的噴湧而出得益於項目組研發、創製了一批現代高效育種新技術,有效提高了育種效率,加快了新品種的培育。近年來,項目組創製分子育種、單倍體育種和高密、抗逆、籽粒機收品種綜合鑑定技術6套,通過開發控制株型等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18對,開發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選擇技術體系,選育出高頻單倍體誘導系5個,單倍體加倍率達到30%,優化完善了單倍體快速育種技術體系,大大加快了育種效率和進程,建立了耐高密高產、抗逆、籽粒機收品種測試等綜合鑑定育種新技術,為新品種選育精心打造了"高速引擎",支撐品種選育工作步入了快車道。

相關焦點

  • 霑益:國家級玉米重點研發計劃三個技術項目通過測產驗收
    本次測產驗收由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委託並組織、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委託並組織、曲靖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並主持,邀請雲南省內外相關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對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域2020年玉米競爭力提升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雲貴高原山地粒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霑益菱角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南及南方抗逆高產耐瘠薄玉米新品種培育
  • 2017中原種衣劑杯·首屆黃淮海·農資農機英雄榜·玉米品種擂臺賽...
    >31YM-JS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富吉泰種業-豫單9953機收玉米32YM-JS河南秀青種業-秀青82333YM-JS山西中農賽博種業-太玉339 34YM-JS甘肅敦煌種業·武威甘鑫種業-吉祥1號35YM-JS河南中博現代農業-北青310 北青38036YM-JS河南省大京九種業-鄭青貯1號-青貯玉米
  • 我國玉米單產再破記錄 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的玉米密植高產示範田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顯示,示範田玉米每畝8600穗,單穗粒重192克。綜合測算,單產達到1663.25公斤,再破我國玉米單產記錄。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農村大眾報汶上訊 (記者 張超 通訊員周新國)7月20日,由山東愛農種業有限公司主辦的玉米新品種「迪卡667」現場觀摩會在汶上縣次丘鎮白馬河村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種子經銷商和玉米種植大戶約150餘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 農業新品種38個、新技術45項、新產品17個 山東發布「十三五」百項...
    2020年山東濰坊實打驗收平均畝產766.62公斤,創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新紀錄。   高產優質廣適大豆新品種齊黃34,有效解決了大豆高產與優質、高蛋白與高油、高產與抗病、高產與適應性廣的矛盾,蛋白質、脂肪含量分別達到45.13%和22.48%,均超過了國家優質高蛋白大豆和高油大豆品種審定標準,以畝產353.45kg創造了全國夏大豆高產紀錄。
  • 央媒觀豫|河南:協同創新打造青貯玉米產業鏈
    一車廂裝滿後,這些粉碎後的玉米直接運到青貯池裝填入池發酵。「最近天氣晴好,秸稈水分含量適宜,我們種的2000餘畝地玉米正值收穫期。」河南悅美禾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經理張航說。  河南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玲介紹,青貯玉米與籽粒玉米、鮮食玉米不同的是,包括果穗在內的地上部分全部綠色植株都能被有效利用,經過切碎、加工和青貯發酵後,就成為牛、羊等所需的高質量青貯飼料。
  • 單季畝產7106公斤!威寧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現場測產出結果
    單季畝產7106公斤! 8月6日,威寧自治縣大西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邀請省市縣有關農業專家,對該合作社與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在觀風海鎮塘房村承擔的紅菜薹種質資源創新與高原蔬菜高效種植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實施田間生產現狀測產評估,對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進行現場測產。
  • 中國農業科學院:用科技打通玉米全程機械化「最後一公裡」
    「十三五」期間,我國玉米生產方式逐步向優質高效機械化方向轉變,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玉米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新品種培育不斷突破,單產由2015年的393公斤/畝提高到2020年的421公斤/畝,自育品種面積由85%提高到90%以上,優質專用、綠色高效品種大幅度增加,籽粒直收新品種助力全程機械化打通「最後一公裡」。
  • 河南高速公路「13445」工程是啥?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邵可強為構建「兩體系一樞紐」,穩固河南交通區位優勢,更好發揮高速公路的基礎支撐和先導引領作用。2020年8月26日,河南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和《關於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的意見》。
  • 農業部:玉米大豆兩大作物良種攻關取得新進展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王子侯)10日,農業部在吉林省召開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等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進展情況調度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玉米、大豆兩大作物良種攻關取得了新進展。
  • 這個超高產、特大棒玉米新品種,穗長28釐米,平均畝產2650斤
    玉米要想獲得高產,品種是關鍵,入冬後,許多農民都在挑選高產優質的玉米品種,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超大穗、矮杆抗倒,超高產玉米新品種--平玉8號。品種基本情況平玉8號是由平頂山市農業科學院和武威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同選育的玉米新品種,2009年通過河南省審定,2012年通過甘肅省審定,2012年通過河北省審定,2014年又通過國家審定。2018年通過山東省引種備案,是一個適應性好,矮杆抗倒、棒大棒勻、穩產高產的玉米新品種。尤其是超大果穗的玉米新品種,深受農民歡迎。
  •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豫意象之大者,但為什麼河南沒有大象呢
    早在大禹治水的時期,大禹就將我國劃分為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地區劃分了,其中豫州的來歷非常有趣,古意豫的意思是象之大者,豫州屬於現今河南的大部分地區,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有疑問了,既然名字裡有大象,那麼為何今天的河南連大象的影子也看不到呢?事實上河南一代曾經是有大象的,只是後來滅絕了,至於為什麼滅絕了,且聽小編為大家講述。
  • 安徽:玉米籽粒直收突破品種瓶頸
    本報記者楊丹丹近日,記者從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上獲悉,「迪卡517」通過機收組引種測試,表明安徽玉米籽粒直收的品種瓶頸正在被打破。去年下半年以來,在進口增加和國內增產的共同施壓下,國內玉米價格走弱,農民種植積極性受挫,安徽也不例外。「提高種植收益,是中國玉米生產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在展會期間舉辦的種業信息發布暨玉米產業發展論壇上,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總監張健分析說,目前中國的玉米單產僅為美國的一半,而成本卻比美國高了近1/3。
  • 河南的簡稱為什麼是豫?古代河南有大象嗎?
    中國各個省份都有屬於自己的簡稱,簡稱都是有淵源的,比如天津簡稱「津」,當年燕王朱棣為了奪取皇位,從這裡發兵渡河南下,這裡是天子經過的渡口;再比如說山西省簡稱「晉」,因為在春秋時期是晉國領土;那麼河南省的簡稱為什麼是一個「豫」呢?
  • 十年磨劍,孕育玉米高品質—新聞—科學網
    玉米種植區域廣泛,在我國糧食生產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國玉米平均單產由1949年的64公斤/畝增長到2015年的402公斤/畝,增長6.28倍。但與美國687公斤/畝的平均單產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高,近七十年玉米產量提高6倍多,僅玉米品種對產量提高的貢獻率就達到35%。玉米還有很大的增產空間,育種工作有盼頭、有希望。」黃長玲說。
  •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發布時間:2019年07月15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15日消息:眼下,我縣種植的早稻再過段時間將進入成熟收割期,為尋找綜合狀況好、抗逆性能強、豐產性高的優良品種,日前,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前往錢庫鎮仙平村的水稻試驗基地開展早稻新品種田間現狀調查、取樣和理論測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