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季畝產7106公斤!威寧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現場測產出結果

2021-01-08 澎湃新聞
單季畝產7106公斤!威寧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現場測產出結果

2020-08-1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8月6日,威寧自治縣大西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邀請省市縣有關農業專家,對該合作社與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在觀風海鎮塘房村承擔的紅菜薹種質資源創新與高原蔬菜高效種植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實施田間生產現狀測產評估,對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進行現場測產。

經測產,優良品種「抗根靈」大白菜畝產達7106.85公斤,按照目前市場收購價每噸1200元計算,單季畝產值達8528.22元。通過實測產量和田間觀察,測產專家一致認為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產量高,綜合抗性強、口味好、品質優、市場性價比高、效益好,是一個值得推廣的白菜優良品種。

據了解,紅菜薹種質資源創新與高原蔬菜高效種植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主要利用單倍體育種技術,選育適應威寧高原夏秋種植的紅菜薹新品種,研究貴州高原蔬菜一年3季高效種植模式,為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研究制定適應於威寧高原地區喜涼蔬菜春夏1季(白蘿蔔或白菜)、夏秋2季(紅菜薹、萵苣或甘藍)一年3季高效種植模式技術規程,建立100畝核心示範基地,培育「科研單位-基地-合作社-市場」協調發展、高效運作的示範樣板基地,促進當地蔬菜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

通訊員 劉軍林

1.致富經!普通農民張明柱 賺錢不走尋常路

原標題:《單季畝產7106公斤!威寧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現場測產出結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這是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試驗示範基地測產現場拍攝的待收割的水稻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
  • 畝產3027公斤!貴州高海拔生薑產區山地測產表現優良
    日前,由貴州大學、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油料(香料)所、貴州師範大學、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到盤州市保田鎮雙鎖山村,對當地高海拔生薑產區開展山地測產。經專家組現場採用隨機取樣方法測產,保田二黃姜和優選「五苗姜」畝產分別為1797.9公斤、3027.8公斤;按地頭價每公斤7元計算,畝產值分別為1.26萬元、2.12萬元。優選「五苗姜」表現優良,較主栽的保田二黃姜增產1229.9公斤,增收0.86萬元。
  • 河南農大「豫單9953」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迎來驗收測產
    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觀摩會正在這裡進行。在收穫機械的轟鳴聲中,成片的玉米被「收進」機器裡,很快變成籽粒裝進袋子。「我宣布,高產耐密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15畝高產示範方測產驗收平均畝產為1127.45公斤,15畝高產示範方機收實測產量為畝產1044.68公斤!」
  • 水稻所2個水稻品種被認定為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
    6月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2020年度超級稻確認品種名單,中國水稻研究所育種新技術課題組選育的「中組143」和三系育種課題組與浙江省種子企業合作選育的「華浙優71」兩個品種被認定為超級稻品種。
  • 畝產1203.36公斤:袁隆平團隊的超級雜交稻再創紀錄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電(記者趙鴻宇、秦婧)記者29日從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獲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再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203.36公斤。
  • 十年育一種 四川超級雜交稻「德優4727」平均畝產超850公斤
    8月29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瀘縣試驗基地,科研人員在進行選種,對長勢良好的水稻現場進行標記保存顆穀粒進行測產。金秋的四川,金燦燦的稻穗兒隨風搖擺,又是一年收穫季。 9月17日,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科研人員對試驗田中的4000多份水稻組合種子實現首次測產驗收。「泰兩優1808」和「雅優5808」兩個品種收谷,經測產,折合畝產分別達720.3公斤和723公斤。
  • 中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央視網消息:「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1500公斤是個什麼概念?這會給我們國家的米袋子帶來什麼影響?
  • 江蘇超級稻品種全國最多 佔比15.3%
    著名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院士育成的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11日經媒體報導,引起全國轟動。不為人知的是,我省「藏」著一批類似袁隆平的育種專家,無論是水稻還是小麥育種,江蘇都走在全國前列。這些專家培育出一批高產、優質的糧食品種,江蘇也因此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水稻高產產區。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豪言推廣一億畝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個月前剛過了90歲的生日,這位「90後」曾經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他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畝產能夠達到3000斤。晚稻現場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達到了911.7公斤,加上此前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量619.06公斤,雙季稻畝產量達到了1530.76公斤,實現了袁隆平院士雙季「畝產3000斤」的目標,袁老及其團隊再次刷新了雜交稻的畝產紀錄。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7月12日,播種8月12日,插秧9月28日,抽穗,遇上颱風過境……11月19日,試種水稻開鐮經現場測產,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一小區收穫溼谷8.5公斤,折算畝產約708.3公斤溼谷。看著這一測量結果,手捧飽滿稻穀,臉上滴著汗水的李耀球欣喜地說:「這一結果超出我的預期!」今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由袁隆平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消息傳開,萬眾矚目。
  • 農技人員田間理論測產 為水稻持續高產篩選優質品種
    >   蒼南新聞網7月15日消息:眼下,我縣種植的早稻再過段時間將進入成熟收割期,為尋找綜合狀況好、抗逆性能強、豐產性高的優良品種,日前,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前往錢庫鎮仙平村的水稻試驗基地開展早稻新品種田間現狀調查
  •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2020-11-03 14:55:23 我們的遠期目標是雜交水稻一季稻畝產達到2400斤,雙季稻達到4000斤。」「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3日在長沙表示。  當日,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新聞發布會在位於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此前一天,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範基地現場測產結果公布,其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 年畝產3075斤!袁隆平華南雙季超級稻破世界紀錄
    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後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項目實驗獲得成功,並創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11月的廣東正值秋收季節,測產驗收在秋陰裡展開。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種植再豐收 理論畝產548公斤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今年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連續第三年開展種植試驗,測產結果顯示水稻再一次獲得豐收。為袁老的科研團隊點讚!袁隆平團隊沙漠邊培育海水稻連續3年測產穩定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7日電(記者高晗)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548.53公斤/畝。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一小區收穫溼谷8.5公斤,折算畝產約708.3公斤溼谷。看著這一測量結果,手捧飽滿稻穀,臉上滴著汗水的李耀球欣喜地說:「這一結果超出我的預期!」,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但在重度鹽鹼地、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546.74公斤/畝。
  • 第一代高產海水稻青島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最高畝產620.95公斤!達到普通水稻的平均產量了!」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專家組組長劉世平教授視頻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經過153天的精心培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青島試種的我國第一代「海水稻」,於今天下午收割、測產。
  • 海水稻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鹹水中種出來的水稻是不是...
    最高畝產620.95公斤!達到普通水稻的平均產量了!」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專家組組長劉世平教授視頻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經過153天的精心培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青島試種的我國第一代「海水稻」,於今天下午收割、測產。
  • 袁隆平團隊雙季雜交水稻如何完成測產?
    1530.76公斤,袁隆平院士團隊成功衝關1500公斤。 不同於往年,今年水稻測產是直接現場測算,現場公布結果。但也有不少人好奇,這3000多斤的水稻畝產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 這些年測產方法和工具不斷發展改進,直接在現場就可測出結果,整個測產驗收過程效率非常高。當地一些村民也參與其中,協助專家完成裝袋、稱重等工作。 收割前會對收割機進行提前檢測,看穀倉裡是否有殘留稻穀等,以保證測產工作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