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3027公斤!貴州高海拔生薑產區山地測產表現優良

2020-12-04 天眼新聞

日前,由貴州大學、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油料(香料)所、貴州師範大學、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到盤州市保田鎮雙鎖山村,對當地高海拔生薑產區開展山地測產。

經專家組現場採用隨機取樣方法測產,保田二黃姜和優選「五苗姜」畝產分別為1797.9公斤、3027.8公斤;按地頭價每公斤7元計算,畝產值分別為1.26萬元、2.12萬元。優選「五苗姜」表現優良,較主栽的保田二黃姜增產1229.9公斤,增收0.86萬元。

此次測產的生薑種植基地,是省教育廳農業重大產業攻關項目《蘿蔔和生薑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示範與推廣》專題二。項目由貴州大學、六盤水盤州姜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六盤水市農科院共同承擔。該生薑種植點地處高海拔山區,海拔約1730米,是產學研鄉村振興示範點。  據生薑課題組負責人李偉副教授介紹,盤州保田姜區海拔多在1300米以上,山地生態環境優良,生薑積累的姜辣素、薑黃素等含量高,姜塊品質上乘,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省內外消費者喜愛。

據盤州姜業公司王磊副總經理介紹,保田生薑2016年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同年,公司成立,創建生薑龍頭企業,創立保田生薑特色品牌。目前,已註冊「怡姜南」商標,形成集生薑種、加、儲、銷、運等為一體全產業鏈,研發生產乾薑片、姜粉、薑茶、姜丸、姜休閒食品等五大系列10餘個產品。2019年,公司收購鮮姜原料約6萬噸,帶動4千餘戶2萬餘人發展生薑產業,輻射帶動盤州生薑種植面積達7萬餘畝。  貴州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緊緊依託學科優勢和實驗平臺,聚焦產業發展和科技需求,進一步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和技術優勢,積極與企業等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當地生薑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作貢獻。來源 貴州省蔬菜產業發展工作專班

編輯 唐怒嬌 遊正蘭

編審 陳毓釗

相關焦點

  • 單季畝產7106公斤!威寧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現場測產出結果
    單季畝產7106公斤!威寧大白菜優良品種「抗根靈」現場測產出結果 2020-08-1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一小區收穫溼谷8.5公斤,折算畝產約708.3公斤溼谷。今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由袁隆平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消息傳開,萬眾矚目。此時,在距衡南縣700多公裡的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那林鎮雙六村一塊金黃的稻田裡,第三代雜交水稻也將迎來晚稻測產。
  •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30.76公斤 除了紀錄還有這些重要意義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田裡一小區收穫溼谷8.5公斤,折算畝產約708.3公斤溼谷。,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
  • 畝產1203.36公斤:袁隆平團隊的超級雜交稻再創紀錄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電(記者趙鴻宇、秦婧)記者29日從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獲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再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203.36公斤。
  • 十年育一種 四川超級雜交稻「德優4727」平均畝產超850公斤
    9月1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陽科研基地,工作人員進行考種,將每個水稻組合數出1000顆穀粒進行測產 9月17日,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科研人員對試驗田中的4000多份水稻組合種子實現首次測產驗收。「泰兩優1808」和「雅優5808」兩個品種收谷,經測產,折合畝產分別達720.3公斤和723公斤。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種植再豐收 理論畝產548公斤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再豐收今年是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連續第三年開展種植試驗,測產結果顯示水稻再一次獲得豐收。為袁老的科研團隊點讚!袁隆平團隊沙漠邊培育海水稻連續3年測產穩定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7日電(記者高晗)25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548.53公斤/畝。
  • 霑益:國家級玉米重點研發計劃三個技術項目通過測產驗收
    本次測產驗收由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委託並組織、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委託並組織、曲靖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並主持,邀請雲南省內外相關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對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域2020年玉米競爭力提升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雲貴高原山地粒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霑益菱角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南及南方抗逆高產耐瘠薄玉米新品種培育
  • 中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央視網消息:「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1500公斤是個什麼概念?這會給我們國家的米袋子帶來什麼影響?
  • 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2020-09-29 16:26:43   來源:央視網
  • 年畝產3075斤!袁隆平華南雙季超級稻破世界紀錄
    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後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項目實驗獲得成功,並創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11月的廣東正值秋收季節,測產驗收在秋陰裡展開。
  • 河南農大「豫單9953」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迎來驗收測產
    「我宣布,高產耐密宜機收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15畝高產示範方測產驗收平均畝產為1127.45公斤,15畝高產示範方機收實測產量為畝產1044.68公斤!」隨著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鏗鏘有力的聲音,玉米新品種「豫單9953」籽粒機收觀摩會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 臺商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小小生薑串起一條產業鏈
    劉鵬 攝  中新網貴陽10月30日電 題:臺商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小小生薑串起一條產業鏈  記者 劉鵬  雨窩橋村村民盧斌用鋤頭將整株生薑刨出,抖落根莖上的泥土,整齊地擺放地上,一旁的村民再用小刀把姜的莖稈自莖基部切除,剩下的嫩薑裝進紙盒。  10月下旬,在初霜來臨前正是收姜好時節。
  • 袁隆平團隊雙季雜交水稻如何完成測產?
    1530.76公斤,袁隆平院士團隊成功衝關1500公斤。 不同於往年,今年水稻測產是直接現場測算,現場公布結果。但也有不少人好奇,這3000多斤的水稻畝產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 小編這就帶你回到測產現場 看看「紀錄」是如何被打破的?
  • 中國最大沙漠邊緣長出「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但在重度鹽鹼地、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在新疆嶽普湖縣公開測產。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理論畝產結果為546.74公斤/畝。
  • 袁隆平:中國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大有希望
    新華網武漢4月22日電(記者 趙博)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22日在此間舉行的「海聯論壇·新農村建設與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表示,將常規育種手段與分子育種技術結合起來,進一步挖掘水稻的產量潛力,超級雜交稻實現畝產1000公斤,大有希望。
  •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袁隆平:下一個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目標是4000斤 2020-11-03 14:55:23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中新網長沙11月3日電(王昊昊)「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周年畝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