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中國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大有希望

2021-01-10 央視網

  新華網武漢4月22日電(記者 趙博)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22日在此間舉行的「海聯論壇·新農村建設與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表示,將常規育種手段與分子育種技術結合起來,進一步挖掘水稻的產量潛力,超級雜交稻實現畝產1000公斤,大有希望。

  袁隆平在論壇上介紹了目前在水稻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他說,研究人員在野生稻中發現了兩個增產基因,每個基因具有比對照品種增產18%的效應;採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和雜交轉育,初步育成具有野生稻高產基因的強優恢復系Q611,並選育出高產優質組合J23A/Q611,在晚稻的百畝示範中達到畝產660公斤左右,比現有的高產品種增產20%以上。

  從稗草中尋找有利基因的工作初現成效。袁隆平說,通過穗頸注射法將稗草的總DNA導入恢復系,後代產生變異,從中選育出新的優良、穩定的恢復系並選配出產量潛力可達9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組合。經過分子檢測,新的超級雜交稻組合中含有稗草DNA的片斷。

  此外,玉米的C4基因已被成功克隆和導入超級雜交稻親本中,初步測定具有C4基因的超級稻親本,其光合效率比對照物高10%-15%,而理論上C4植物的光合效率可能比C3植物高30%。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對所配育的雜交稻進行產量優勢鑑定。

  從1996年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以來,研究人員主要採取旨在提高光合效率的形態改良與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並輔之以分子手段的綜合技術路線,育成多個具有強大雜種優勢的品種,並分別於2000年實現農業部超級稻第一期大面積示範每畝700公斤、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第二期每畝800公斤的產量目標。

  第三期超級雜交稻的研究始於2006年,計劃到2015年實現大面積示範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表示,根據目前的研究進展,「可望比計劃提早2至3年達標」。而通過將常規育種手段與分子育種技術結合起來,進一步挖掘水稻的產量潛力,「開展第四期超級雜交稻的研究,實現畝產1000公斤是大有希望的,最高畝產可能達到1500公斤」。

  據了解,第二期超級雜交稻在2006年開始大面積推廣,2008年已種植超過300萬畝,一般畝產650公斤左右。袁隆平透露,計劃到2010年,第二期超級雜交稻的種植面積將發展到1億畝,按畝增150公斤計算,每年可為國家增產糧食150億公斤,能多養活5000萬人口。

  「海聯論壇·新農村建設與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由中華海外聯誼會、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農業部的相關官員以及100多位海聯會理事參加了論壇。

責編:趙德禮

相關焦點

  • 畝產1203.36公斤:袁隆平團隊的超級雜交稻再創紀錄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電(記者趙鴻宇、秦婧)記者29日從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獲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再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203.36公斤。
  • 袁隆平與雜交稻的發展歷程
    然而,人們還清楚地記得,1976年三系雜交水稻推廣前,具有同樣地理氣候優勢的湖南,水稻畝產僅僅300公斤;30年後,畝產800公斤的超級稻,已遍布三湘四水……2008年10月,超級雜交稻在示範區躍上畝產900公斤大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笑的格外燦爛。說起雜交稻的演變過程,袁隆平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三系法像包辦婚姻,兩系法像自由戀愛,超級稻有點兒像獨身主義」。
  • 袁隆平:我的夢想是把雜交稻推廣到全世界
    袁隆平認為,推廣雜交稻對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徹底解決飢餓問題意義重大。他算了一筆帳,現在全世界有22億稻田,而包括中國在內只有3億多畝種雜交稻,如果全球有一半稻田種上雜交稻,按照每公頃增產兩噸計算,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5億多人。儘管已經83歲高齡,袁隆平依然不服老,自稱是「80後」年輕人。
  • 分子生物技術「增援」超級雜交稻育種
    本報5月10日訊(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吳俊) 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1000公斤攻關,引入了分子生物技術作為外援。昨天下午,「十二五」國家科技部「863」課題「超高產水稻分子育種與品種創製」在長沙啟動,目標是運用分子生物技術,精細定位出一批重要性狀基因,創製一批優異新種質及新材料,選育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優質高產新品種,並推廣種植4000萬畝。
  • 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還在為14億人吃飯操勞,總有好消息傳來!
    為更好地解決我國14億人吃飯大問題,將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歲了,仍然還在日夜操勞。他帶隊攻關,總有新突破,好消息頻頻傳來—— 好消息:三代雜交稻突破畝產1000公斤 袁隆平,作為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首席科學家和總設計師,中國雜交稻從三系法、兩系法到超級稻,從超級稻第一期到第四期,總有新的好消息傳來。 2016年7月20日,廣東興寧攻關取得新突破,實現雙季稻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 中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央視網消息:「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1500公斤是個什麼概念?這會給我們國家的米袋子帶來什麼影響?
  • 袁隆平:雜交水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
    媒體報導,關於民間流傳的雜交水稻就是轉基因的說法,袁隆平本周在長沙回應「雜交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我們是採用常規技術、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水稻產量。」據悉,本次會議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重大進展新聞發布會,袁隆平還透露正在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兼容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雜交水稻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缺點,能夠實現制種安全、配組自由,培養出更高產、更優質、抗性更好的超級雜交稻。在今年11月初,袁隆平出席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時還表示,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希望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
  • 袁隆平等多位科學家講述中國「有種」故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袁隆平等科學家講述中國「有種」故事&nbsp&nbsp&nbsp&nbsp12月9日,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暨南繁矽谷建設工作會議在三亞召開,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多位專家、農業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圍繞現代種業的發展作了發言
  • 科學網—鄧啟雲:雜交稻與轉基因是不同概念
    在全國上下都在為超級稻的全新紀錄而歡呼時,有關中國超級稻的質疑聲一直不曾斷絕。 對此,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始終保持著清醒認識。9月24日下午,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一樓會議室,超級雜交稻「Y兩優2號」研發團隊負責人、袁隆平的學生鄧啟雲告訴新華社記者,雜交稻是自然雜交來改良品種,與在實驗室內通過遺傳操作,將一類生物的基因整合到另一類生物的基因組中進行系列的轉基因技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 《講述·中國故事》第七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由繁到簡、效率越來越高。 拓荒人精神:從畝產700公斤到1200公斤 「糧食始終是國計民生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袁隆平說,為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1996年農業部中國超級稻計劃立項。
  • 袁隆平厭惡金錢的世界 自稱是「精神首富」(圖)
    袁隆平和美國水稻專家一起研究超級雜交水稻 孫 清攝  2011年9月,畝產900公斤被攻克之後,記者走進袁隆平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辦公室,總覺得眼前的老先生與四四方方的辦公室有點格格不入。
  • 袁隆平是這樣說的
    示範田內的水稻已經收割得差不多了,兩天前,袁隆平在這裡宣布,超級稻新品種「超優一千」中稻在長沙城區示範種植成功,每畝單產最高達1012公斤,攻克了長沙種植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課題。但超級稻並不是一帆風順,去年年底,「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絕收,此後,外界對「超級稻」的質疑不斷。
  • 袁隆平:記者眼中的明星
    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全體員工,人人須知,我中心有三大主要任務。」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
  • 袁隆平新高度!第三代雜交水稻成功衝關
    「全體員工,人人須知,我中心有三大主要任務。」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
  • 袁隆平:以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新聞—科學網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辦公樓的一間會客室牆上懸掛著一幅照片,金黃色的稻浪翻滾,左上角有袁隆平寫下的一行字:湖南漵浦,首次畝產突破1000公斤。 「畝產1000公斤」,這是袁隆平80歲時許下的生日願望,在2014年已經實現。
  • 袁隆平與肥料的故事,你或許不知道!
    他說:「目前超級雜交水稻已經突破了畝產1100公斤,並且遠遠領先世界水平!」今年9月,袁隆平以他對中國農業的巨大貢獻,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在人們熟知的這些場景、記錄、高光時刻之外,還有一個或許並不被人熟知的故事——袁隆平與肥料企業的戰略合作。讓我們循著時光的足跡,講述袁隆平與肥料的故事吧!
  • 袁隆平雜交水稻咋養活一個中國的?
    袁隆平雜交水稻咋養活一個中國的?全世界才首次育成了具有根系發達、穗大粒多等優點的強優勢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應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
  • 十年育一種 四川超級雜交稻「德優4727」平均畝產超850公斤
    9月1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陽科研基地,工作人員進行考種,將每個水稻組合數出1000 9月17日,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科研人員對試驗田中的4000多份水稻組合種子實現首次測產驗收。「泰兩優1808」和「雅優5808」兩個品種收谷,經測產,折合畝產分別達720.3公斤和723公斤。
  • (袁隆平院士(右)查看超級稻生長情況)
    袁隆平湘潭考察超級稻高產攻關 「這是最好的品種」 來源:紅網 作者:謝嶽峰 編輯:曾小穎 2015-09-18 09: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