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2月1日電 「我的夢想是把雜交稻推廣到全世界,幫助全人類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提升中國的農業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11月30日,在湖南長沙市芙蓉區召開的首屆「隆平國際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樣表述他的願景。
袁隆平認為,推廣雜交稻對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徹底解決飢餓問題意義重大。他算了一筆帳,現在全世界有22億稻田,而包括中國在內只有3億多畝種雜交稻,如果全球有一半稻田種上雜交稻,按照每公頃增產兩噸計算,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5億多人。
儘管已經83歲高齡,袁隆平依然不服老,自稱是「80後」年輕人。他說,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禾下乘涼」的夢想,他至今仍然堅持下田搞科研,希望明年攻克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的大關。
今年9月,地處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牛形村傳出好消息。中國農業部對袁隆平團隊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Y兩優900」101.2畝高產攻關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百畝片平均畝產988.1公斤,創下了全國水稻百畝連片高產新紀錄。
但是,由於技術、政策以及市場的原因,雜交水稻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覆蓋面積只有1億畝。
「把雜交稻推廣到全世界,實現這個夢想要靠各方面努力,各國政府、農業企業、科研院所,還有一些慈善機構,比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水稻研究所,必須團結到一起,共同為這一目標努力。」袁隆平說。
在論壇上,來自賴比瑞亞、蘇利南、衣索比亞、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農業官員和科學家對雜交稻的推廣前景十分看好。賴比瑞亞農業部政務主任弗洛默表示,賴比瑞亞只有5%的稻米是自種的,每年要花1億美金來進口60%的稻米,如果在賴比瑞亞推廣雜交水稻,能夠解決糧食不安全的問題,維護地區和平和穩定。
中國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認為,中國的雜交稻要走出去,必須依靠市場和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中國有國際一流的技術、一流的品種,但是沒有國際一流的企業,所以必須整合市場力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育骨幹種業企業。
對於推動雜交稻走出國門,覆蓋全球,袁隆平也開出了自己的「藥方」,他建議在雜交稻產學研優勢明顯的長沙打造一個專注雜交稻推廣的「國際稻都」。在他的構想中,「國際稻都」將以科研中心、會議中心、培訓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六大板塊為主體。
記者了解到,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基地所在的長沙市芙蓉區提出,準備在瀏陽河以東打造一個規劃面積24平方公裡的「隆平新區·種業矽谷」。目前,已有種業電子交易中心、雜交水稻分子育種平臺等項目已經籤約落地。
「我希望早日看到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的那一天。」袁隆平說。
(原標題:袁隆平:我的夢想是把雜交稻推廣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