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 Res:亞鐵混凝過程以及晶態纖鐵礦和非晶態絮凝體的析出

2020-08-19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註:文末有研究團隊簡介及本文科研思路分析


由於水資源日益受到人類活動的汙染,中國平均每年約6萬人死於肝癌、胃癌等水汙染引起的疾病,同時對中國生態系統和糧食供應產生嚴重影響,滿足清潔的需求是一項艱巨的挑戰。混凝工藝具有操作簡單、經濟有效等優點,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水處理技術。在混凝過程中,鋁鹽和鐵鹽是兩種常用的混凝劑,其中鐵鹽具有使用範圍更廣、更為廉價等優點。攪拌速度、攪拌時間、溫度、pH以及絮凝劑的用量和添加方式等條件的改變都會導致絮體結構特性發生變化。大多數研究表明,絮體是由許多過個初級球狀納米顆粒組成的非晶態團聚體;此外,也有研究發現延長混凝時間,納米顆粒結構發生變化,產生結晶的現象。一直以來,人們對鐵氧化物的結晶和轉化進行了大量研究併合成了具有海膽狀、棒狀、納米線、管狀、多孔球體和薄片等不同結構的晶體;然而,這些晶體大多只能在特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生長,對解釋自然界以及絮凝過程中出現的結晶現象具有很大局限性。由於鐵氧化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多變的電子結構,除了被應用於混凝過程外,也被廣泛地應用於在催化和電池等領域。不僅如此,鐵鹽更在自然科學發揮著中重要作用,是影響環境修復、有機物和金屬離子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氫氧化物的結晶和轉化過程對自然界中有機物、金屬離子等物質的遷移轉化產生著重要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俞文正研究團隊與北京理工大學劉婷副教授合作,探究了Fe(II)的混凝過程和結晶產物,以及腐殖酸的存在對其影響,並與Fe(III)混凝劑進行比較。研究發現,Fe(II)和Fe(III)的混凝過程和產物結構存在顯著差異。在Fe(III)混凝中,形成小球狀納米顆粒,絮體形成的速度較快;在Fe(II)混凝中,形成較大表面積的片狀納米顆粒但絮體形成的速度較慢。作者採用x射線衍射儀(XRD)、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和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手段證明了所形成的片狀納米顆粒為結晶性的纖鐵礦(γ-FeOOH),小球狀納米顆粒為非晶態Fe(OH)3。此外,不同溶解氧(DO)含量和pH條件下腐殖酸(HA)的存在對絮凝體形成的速率和大小有不同影響,進一步地發現HA在不同DO含量和pH條件下都會抑制了γ-FeOOH的生長。在較短的反應時間內溶液變為黃色,此時所形成的納米顆粒為γ-FeOOH,作者認為Fe(OH)2的存在是形成γ-FeOOH的關鍵。由於Fe(OH)2和γ-FeOOH的晶體結構都是層狀的,表明Fe(OH)2在熱力學上很容易轉變為γ-FeOOH並且作者發現Fe(II)存在於絮體內部結構中,據此提出了γ-FeOOH的形成機制:Fe(II)離子水解形成的片狀Fe(OH)2納米顆粒作為晶核,隨著反應的進行,納米顆粒表面的Fe(II)轉化為Fe(III)並最終形成γ-FeOOH。

圖1在pH7條件下Fe(II)和 Fe(III)絮體生長曲線(a);絮體大小和開始生長時間(b);Fe(II)絮體和Fe(III)絮體的SEM圖像(c和d)。(0.1 mM Fe(II)/Fe(III);標尺:100 nm)。

圖2在不同HA濃度下Fe(II)絮體的SEM圖像:(a)HA= 0 mg/L,(b)HA = 1 mg/L,(c)HA = 5 mg/L;(d)反應時間約300s時Fe(II)絮體的SEM圖像(HA = 0 mg/L);(e)Fe(II)絮體的TEM和SAED圖像(插圖)(HA = 0 mg/L);(f)不同HA濃度下Fe(II)絮體的XRD光譜圖。(SEM圖標尺為100nm)。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環境領域知名期刊Water Research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北京理工大學的2018級碩士研究生李獻同學(生態中心聯合培養)。


原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0307879?via%3Dihub

The formation of planar crystalline flocs of γ-FeOOH in Fe(II) coagu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ic acid

Xian Li, Nigel J. D. Graham, Wensheng Deng, Mengjie Liu, Ting Liu*, Wenzheng Yu*

Water Res., 2020, 185, 116250, DOI: 10.1016/j.watres.2020.116250


俞文正研究員(教授)簡介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俞文正研究員,曾獲歐盟「瑪麗居裡國際引進學者」基金,國家科技專家庫成員,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青年編委。本科就讀於武漢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後保送至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博連讀,導師為李圭白院士。博士期間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 聯合培養一年(SimonLi Scholarship),導師為絮凝領域權威John Gregory教授。2010年進入中科院生態中心曲久輝院士課題組工作,任助理研究員。2012年底獲得歐盟「瑪麗居裡國際引進學者」基金資助,2013年開始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從事科研工作。2018年1月回到生態中心工作。俞文正研究員課題組一直從事於飲用水淨化工藝的反應機理和創新技術研究,尤其在絮凝機理和膜汙染控制方面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工作。其學術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已發表SCI論文60餘篇,影響因子>7的論文40餘篇,發表在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Nature資料庫)、本領域著名期刊ES&TWater Research(共20餘篇)。


X-MOL導師介紹:

俞文正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47702


科研思路分析


Q:這項研究最初是什麼目的?或者說想法是怎麼產生的?

A:如上所述,混凝過程是水處理過程中的重要工序,而混凝劑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混凝的效果。我們課題組多年來一直關注著混凝方面的工作,包括混凝的選擇和混凝參數(投加方式,攪拌速度和時間等)對水處理效果的影響(Environ. Sci. Technol., 2010, 44, 6371-6376; Environ. Sci. Technol., 2016, 50, 1828–1833)。之前的研究發現,非晶態絮體在室溫下丟失水分後發生從無序到有序的轉變過程(Water Res., 2018, 143, 346-354;Water Res., 2019, 155, 131-141)。此外,之前的研究也發現腐殖酸可以螯合亞鐵礦物(菱鐵礦)表面釋放的亞鐵離子,形成Fe(II)-HA絡合物,誘導產生水鐵礦進而結晶形成針鐵礦(Commun. Chem., 2020, 3, 38)。因此我們選用亞鐵作為混凝劑,研究其混凝和結晶過程,並且用HA作為水體中有機物模型,探究有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Q: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哪些領域的企業或研究機構可能從該成果中獲得幫助?

A:目前我們的實驗表明亞鐵鹽在常溫常壓下析出後會產生片狀的具有的結晶性γ-FeOOH。這個發現不僅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亞鐵鹽的混凝過程進而將其更好地應用在水處理領域,而且對於鐵基材料的製備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除此之外,我們發現有機物會抑制γ-FeOOH的產生(或誘導非晶態水鐵礦的產生),我們認為當地下水暴露在空氣中的時候,水體中的亞鐵會在一定程度上γ-FeOOH的形式析出,如果此時水體中也混入了大量有機質可能就會抑制γ-FeOOH的出現而誘導水鐵礦的產生,這對自然界中水鐵礦的存在做出了一定解釋,這一研究也會對有關鐵以及相關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研究產生一定影響。

相關焦點

  • 汙水處理過程中混凝沉澱法中混凝劑絮凝劑助凝劑的介紹
    近年來,在汙水處理過程中,混凝沉澱法的廣泛推廣,得到了各個汙水處理企業的廣泛認可,那麼混凝沉澱法中混凝劑絮凝劑助凝劑都是什麼,我們來做下詳細的介紹。混凝沉澱不但可以去除廢水中的粒徑為10-3-10-6mm的細小懸浮顆粒,而且還能夠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營養物質、重金屬以及有機物等。廢水在未加混凝劑之前,水中的膠體和細小懸浮顆粒的本身質量很輕,受水的分子熱運動的碰撞而作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 高壓扭轉(HPT)首次被使用於研究天然層狀非晶態Ti2NiCu複合材料結構和性能
    非晶態納米晶複合材料(ANC)一般是通過等離子體或離子束對金屬粉末懸浮液進行等離子噴塗而沉積多層表面塗層或其他方法獲得的,因此可以得到各種形式的非晶態和納米晶相成分。ANC的製備方法和參數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構。
  • 非晶態結構
    打開APP 非晶態結構 佚名 發表於 2009-08-06 14:19:29 非晶態結構???
  • 混凝效果不好?從這8個方面找原因!
    ②水溫低時,水的黏度變大,膠體顆粒運動的阻力增大,影響膠體顆粒間的有效碰撞和絮凝。③水溫低時,水中膠體顆粒的布朗運動減弱,不利於已脫穩膠體顆粒的異向絮凝。水溫過高時,混凝效果也會變差,主要由於水溫高時混凝劑水解反應速度過快,形成的絮凝體水合作用增強、鬆散不易沉降;在汙水處理時,產生的汙泥體積大,含水量高,不易處理。
  • 天津大學鄒吉軍課題組:非晶態NiO材料應用於光催化全解水
    光催化水分解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基元步驟:光吸收、電荷分離與遷移以及表面氧化還原反應。理想的光催化劑需要同時具備較高的電荷分離效率和廣譜的太陽光(紫外到近紅外區域)吸收能力。儘管如此,近紅外光在光催化中的應用通常被忽略,這是因為其對應的光子能量較低,難以激發大多數半導體,同時也使其難以克服四電子產氧過程中的能壘(過電位,700 mV)。
  • 我國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開發成功
    多年來,這種催化劑的加氫活性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製造過程汙染環境,應用於釜式反應器中反應效率低的缺陷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進。因此,從催化劑材料角度將雷尼鎳晶態合金的科學知識基礎轉移到非晶態合金,使其性能產生質的飛躍並開發出與之配套的反應工程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汙水處理混凝沉澱設備的混凝過程
    在工業汙水處理中,我們經常要用到的就是混凝沉澱設備。那麼什麼叫混凝、混凝過程和混凝處理?通過雙電層作用而使膠體顆粒相互聚結過程的凝聚,和通過高分子物質的吸附架橋作用而使膠體顆粒相互粘結過程的絮凝,這兩者總稱為混凝。
  • 混凝試驗中的G值和GT值的詳細介紹
    一直以來混凝試驗都是水處理行業必不可少的一項實驗項目,因為混凝試驗不僅可以模擬水處理運行工藝(自來水淨化或者汙水處理)中的加藥、反應、絮凝、沉澱過程,而重要的是可以將不同組合的試驗結果放大後應用到生產裝置中,起到指導生產的作用,那麼G值才GT值在混凝試驗中到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 《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二版)》出版
    一本較全面反映X射線在聚合物各領域應用的科學專著《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二版)》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與讀者見面。該書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莫志深、張宏放、張吉東三位科技工作者共同編著,由莫志深研究員統稿、審校,是作者多年科研、教學和實踐成果的有機集成。
  • 「專利解密」寧波國際提出非晶態材料製備新方法
    集微網消息,新材料技術被視為「發明之母」和「產業糧食」,就在近日國內高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關於非晶態材料的相關研究成果,再次將非晶態材料推向了半導體研究的熱點。非晶態材料是有序度介於晶體和液體之間的一種聚集態材料,非晶態材料不像晶態物質那樣具有完善的近程和遠程有序,而是不存在長程有序,僅具有近程有序。
  • 針鐵礦
    一般情況下,針鐵礦是其他鐵礦(如黃鐵礦、磁鐵礦等)在風化的條件下形成的。針鐵礦也可以因沉積作用而形成於海底或湖底。針鐵礦是一種比較重要的鐵礦石,除了提煉鐵以外,人們還將它用作黃赭顏料。針鐵礦的顏色由黃褐色到紅色,晶體為片狀、柱狀或針狀。晶體的集合體一般為具有同心層和放射狀纖維構造的球狀、鍾乳狀或塊狀。
  • 影響混凝沉澱效果的因素是什麼
    簡述影響混凝沉澱效果的因素。  答:(1)混凝劑的種類和用量。  (2)混凝劑的投加方法、攪拌強度和反應時間。  (3)水溫、若水溫低時,絮凝體形成慢。  (4)水的pH值和鹼度。  (5)水中懸浮粒子的性質和含量,微粒少時,混凝效果差。  (6)水中溶解性有機物的成分與含量等。    編輯推薦:更多學員心聲>>  我是一名老學員了,很早之前就報過自考,可中間沒能堅持下來,現在又想繼續考,也希望給自己一個交待。
  • 混凝?絮凝?助凝?區別是什麼
    那麼兩者在使用過程中具體有哪些注意事項?讓我們一來一探究竟。凝聚:投加混凝劑後水中的膠體失去穩定性,膠體顆粒互相凝聚,結果形成眾多的「小礬花」。絮凝: 凝聚過程中形成的「小礬花」通過吸附、卷帶、架橋等作用,形成顆粒較大絮凝體的過程。
  • 混凝的技術和方法
    水中汙染物分類:  按汙染物在水中的存在狀態分為:懸浮物、膠體、溶解物  按化學特性分為:無機物、有機物  按處理方法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  混凝  大綱要求:掌握混凝的技術和方法  概念:通過投加混凝劑使水中難以沉澱的膠體物質以及細小的懸浮物聚集成較大的顆粒
  • 科學家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科學家製備出新型室溫磷光非晶態材料 2018-09-05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有望在光電材料和生化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被選為VIP論文和期刊內封面報導。  目前,室溫磷光材料多數為無機物或含貴金屬的有機配合物,其價格高昂且毒性較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工業製備。純有機室溫磷光體系的構建大多集中於高度有序的晶態結構或剛性基質包埋材料,但此類體系在製備固體薄膜發光器件方面仍面臨重複性不佳和加工過程煩瑣等問題,進一步限制了該類材料的商業應用。
  • 季銨型陽離子脫色劑與PAC 混凝 深度處理印染廢水
    季銨型陽離子脫色劑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在吸附架橋和吸附電中和作用下,使染料分子失穩並與水分離。聚合氯化鋁(PAC)由形態多變的多元羧基絡合物組成,在水解過程中,伴隨發生凝聚、吸附和沉澱等物理化學過程,絮凝沉澱速度快。
  • 季銨型陽離子脫色劑與PAC 混凝深度處理印染廢水
    季銨型陽離子脫色劑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在吸附架橋和吸附電中和作用下,使染料分子失穩並與水分離。聚合氯化鋁(PAC)由形態多變的多元羧基絡合物組成,在水解過程中,伴隨發生凝聚、吸附和沉澱等物理化學過程,絮凝沉澱速度快。
  • 東道爾水技術:混凝?絮凝?助凝?根本不是一回事!
    絮凝:凝聚過程中形成的「小礬花」通過吸附、卷帶、架橋等作用,形成顆粒較大絮凝體的過程。 混凝:是凝聚、絮凝兩個過程的總稱。是水中膠體粒子及微小懸浮物的聚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