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代社會,我們一般對外人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媳婦」,或者「愛人」。
但是在古代,古人對外人稱呼自己的妻子,會說是「賤內」。
比如明代孫柚的《琴心記·誓志題橋》就有記載:「賤內有恙,敢煩一卜。」《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這舍親姓鮑,是我的賤內的姑爺。」
賤內,單單這個「賤」字,在現在看來,就是罵人的話。
為什麼古人卻喜歡把自己的妻子稱為「賤內」?99%的人不知道,這裡面其實大有學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其中的緣由。
在古代,「賤內」是對妻子的謙稱
「賤」這個詞 ,現在多有貶義。
如果按照現在的理解,很多人會覺得「賤內」這個詞,就是在貶低甚至是看不起自己的老婆。
但在古代,「賤內」其實是對自己妻子的一種謙稱。
古代社會中,女性地位普遍低下,婚嫁之後,很少出門,因而男人們會以「內人」或「內子」來稱代妻子,也就是屋內之人的意思。
在向外人介紹時,前面會加個「賤」字,用以表示身份卑微。
但這裡的「賤」指的是男人自己,而不是妻子,因此「賤內」的意思就是:「我這個卑賤之人的妻子。」
倘若古代男人主動提起自己的「賤內」,主動跟外人說起自己的妻子,其實是一種非常在乎妻子的一種表現,妻子反而會很開心。
所以,「賤內」並非污衊之詞。
不過這個詞也只是丈夫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妻子時才會使用,夫妻之間不會相互使用。
古代社會,日常交際中謙稱必不可少
我們國家自古就是個重禮節的民族,特別是在古代,人們之間的相互稱呼是有很多規矩的。
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妻子、兒女時,一般都要自謙,降低自己,這是一種禮節。
古代老先生喜歡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
有些網友就會很疑惑,為什麼古代的父母一提自己兒子就說「犬子」,這不是「狗兒子」的意思嗎?
但其實,這只是古人對自己謙虛的一種說法,不能用字面意思來解釋。
古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跟現在大不相同,說話辦事留有餘地,不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相互間的稱呼也會比較謙虛。
雖然說自己兒子的時候會說「犬子」,但古代的父母也和現在的父母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只是這種想法不會過於宣揚。
類似的謙稱還有很多。比如:
寡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王、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微臣、下官、末將:都是下級官員對上級官員的自謙之詞。陋室、寒舍:謙辭,對別人稱呼自己家,簡陋的房屋的意思。鄙人、在下、晚輩:謙詞,古代對人稱自己,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陋。拙作、拙筆:意思是我的粗陋之作,也是一種謙稱,用於形容自己的作品、文章或書畫。
由此看來,那些在如今聽起來「不太好聽」的詞,恰恰是古人道德修養、待人有禮、尊敬他人、謙卑的表現。
古人講究禮節,對自己用謙詞,對他人用敬語
雖然古人說話處處降低自己,稱自己家為寒舍,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但這種謙詞,一般都只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會用在對方身上。
在人際交往中,古人稱呼別人的時候非常有禮貌。
如果是稱對方的家,會說是「貴府」,稱呼對方的父親,會說是「令尊」,稱呼對方的母親,會用「令堂」,稱呼對方的兒女,則是用「令郎」、「令愛」。
「令」是作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敬詞,由美、善引申而來,用於讚美與對方有關的人。同時,「令」的下部那個跪著的人,也表達了尊敬的含義。
倘若在「令」後面再加上「大人」,比如「令尊大人」,就顯得格外尊敬了。
不得不說,古代人與人之間的那種客氣和尊重,待人接物時的謙卑、尊敬和禮儀,在稱呼上就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
單單「賤內」、「犬子」一類的謙詞,就包含著多層次的深刻的意義。
可見,古人在禮儀方面還是比現代人講究。
雖然這種過於自謙的說話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但古人們身上的一些品質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比如:說話做事留有餘地,保持謙卑和尊重,少一點炫耀,對生活懷一顆敬畏之心,恭恭敬敬去對待身邊的人。
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做到這樣,也許,我們的社會還可以更美好一些。
-END-
原創作品,您的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就是喵喵創作的最大動力哦!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