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起草的振動測量領域的第一項在線校準國際標準即將發布

2020-12-05 儀器網

振動測量是指檢測振動變化量,將其轉換為與之對應的,便於顯示、分析和處理的電信號,並從中提取所需的有用信息的測量技術。振動測量除了需要具備必要的傳感器和儀器設備以外,還必須掌握正確的測試方法,才能獲得可靠的數據和正確的結果。由於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現代振動測試技術的應用已超出了經典機械振動的領域,已應用到各種物理現象的檢測、分析、預報和控制中,如環境噪聲的監測、地震預報與分析、地質勘查和礦藏探測、飛行器的監測與控制等。

由中國計量院起草的國際標準ISO 16063-45《內建校準線圈振動傳感器的在線校準方法》即將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向全球發布。該國際標準是ISO/TC108(國際標準化組織/機械振動、衝擊與狀態監測技術委員會)制定的第一項振動在線校準國際標準,也是我國在振動和衝擊測量領域主導完成的首項國際標準。填補了國際在線振動校準方法標準的空白,也標誌著我國在全球振動測量領域擁有了話語權。

振動傳感器

振動傳感器在測試技術中是關鍵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將機械量接收下來,並轉換為與之成比例的電量。由於它也是一種機電轉換裝置。所以我們有時也稱它為換能器、拾振器等。振動傳感器並不是直接將原始要測的機械量轉變為電量,而是將原始要測的機械量作為振動傳感器的輸入量,然後由機械接收部分加以接收,形成另一個適合於變換的機械量,最後由機電變換部分再將變換為電量。因此一個傳感器的工作性能是由機械接收部分和機電變換部分的工作性能來決定的。

振動測量的基本過程為:

傳感器把振動體的運動轉化為電信號,但由於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電壓或電流)太弱,不能夠直接作為顯示和分析儀器的輸入,需要經過信號調理器對其進行放大;由於傳感器輸出的是模擬信號,而現代信號分析處理儀和儲存單元用的都是數字集成電路或計算機,因此要用數據採集裝置將模擬信號轉換成離散數位訊號才能進行處理;而且為了避免採樣後的數位訊號可能會不正確地反映原有連續信號,在對連續信號採樣之前還要對信號進行濾波,去掉信號的高頻分量。此外,若測量對象是無振動激勵源的機械零部件或結構,還需要用激振器對被測對象施加激勵使其產生振動才能進行測量。測到的振動信號經數位訊號分析儀或計算機處理後便得到功率譜、結構模態參數和頻率響應函數等有用的結果。

振動測量技術

振動測量包括兩類:一是對引起噪聲輻射的物體振動測量,二是對環境振動測量;在環境問題中應用較多。聲頻範圍振動測量輻射噪聲的振動測量,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測點。不僅要測量發聲物體的振動,還要測量振源(如電動機、齒輪或凸輪軸等)的振動和傳導振動的物體的振動。

機電變換

振動傳感器在機械接收原理方面,只有相對式、慣性式兩種,但在機電變換方面,由於變換方法和性質不同,其種類繁多,應用範圍也極其廣泛。

在現代振動測量中所用的傳感器,已不是傳統概念上獨立的機械測量裝置,它僅是整個測量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且與後續的電子線路緊密相關。

由於傳感器內部機電變換原理的不同,輸出的電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將機械量的變化變換為電動勢、電荷的變化,有的是將機械振動量的變化變換為電阻、電感等電參量的變化。一般說來,這些電量並不能直接被後續的顯示、記錄、分析儀器所接受。因此針對不同機電變換原理的傳感器,必須附以專配的測量線路。測量線路的作用是將傳感器的輸出電量最後變為後續顯示、分析儀器所能接受的一般電壓信號。因此,振動傳感器按其功能可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按機械接收原理分:相對式、慣性式;

按機電變換原理分:電動式、壓電式、電渦流式、電感式、電容式、電阻式、光電式;

按所測機械量分:位移傳感器、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力傳感器、應變傳感器、扭振傳感器、扭矩傳感器。

以上三種分類法中的傳感器是相容的。

相關焦點

  • 我國1343項校準測量能力獲國際承認
    「目前,中國獲得國際承認的校準測量能力達1343項,位列世界第四,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結果、NIM5銫原子噴泉種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8日,在京開班的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全球首個培訓中心上,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作上述表示。
  • 我國高加速度振動參數測量不再受制國外
    我國高加速度振動參數測量不再受制國外中國計量院成功解決高端裝備製造業關鍵部件振動疲勞測試中的溯源問題本報訊 (劉志華 陳杭杭 記者史玉成)日前,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承擔的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諧振式高加速度振動標準裝置建立
  • 中紡院中紡標牽頭起草的又一項國際標準發布
    中紡院中紡標牽頭起草的又一項國際標準發布 2020-10-24 07:59:15 來源:紡織科學研究 近日,中紡院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標
  • 湘江智能參與起草的Robotaxi技術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百度牽頭,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湘江智能、上海淞泓、中國信通院、威馬汽車、東風汽車、一汽、北汽、博世、大唐電信等機構共同起草的Robotaxi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發布後,將規範Robotaxi在安全、體驗、運營、測試等關鍵領域的執行要求,進一步加快Robotaxi的規模化應用,加速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邁向商業化。此次發布的標準包括《自動駕駛計程車第1部分:車輛運營技術要求》和《自動駕駛計程車第2部分: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方法及要求》,兩部分標準均為中國智能交通產業聯盟團體標準,後續將可能升級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 我國主導的3項絕緣子領域IEC標準發布
    體現國內超特高壓輸變電領域最新成果本報訊 (記者徐 風)首次由我國專家主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日前發布的3項絕緣子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體現了我國在超、特高壓輸變電領域的最新成果。3項標準經兩屆全國絕緣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不懈努力,在首先形成我國的國家標準的基礎上,2016年10月向IEC提出方案獲得通過,同時確定由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專家胡文歧擔任標準維護組(IEC TC36/MT21)召集人。
  • ...物理學院沈勇教授帶領中國團隊主導制定的聲學國際標準 《IEC...
    作為項目組組長,沈勇教授帶領中國團隊起草了標準草案,召開多次會議並與國內外專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2017年11月形成了委員會草案(CD),2018年7月形成了委員會表決草案(CDV),隨後IEC 63034提交各成員國投票並全票通過,2019年1月,被IEC直接登記為國際標準(IS),2020年6月正式發布。
  • 我國測定鐿原子量 成為新的國際標準
    而元素原子量是自然科學中的基本常數,測量原子量的水平是一個國家基礎研究能力的標誌之一。  國際同位素豐度與原子量委員會(IUPAC CIAAW)近日發布公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建立的鐿同位素豐度校正質譜法測量工作被評為最佳測量,採用該方法測量的鐿原子量標準值為173.045,被確定為新的鐿原子量國際標準值。
  • 《太赫茲空間輻射頻率測量儀器校準規範》徵求意見
    3月17日,全國光學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負責起草的《太赫茲空間輻射頻率測量儀器校準規範》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太赫茲位於光學的遠紅外波段,在電磁波譜上介於紅外和微波之間,是連接電子學和光子學的橋梁。
  • 風量儀校準規範等3個地方計量技術規範發布
    10月29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原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浙江省《風量儀校準規範》等3個地方計量技術規範,規範將於2018年10月30日起施行。《風量儀校準規範》風量儀主要由主機、測量底座和風罩三部分組成,是一種測量空氣流速的儀器,屬於安全防護、環境監測類的計量儀表,是我國計量法規定的強制性檢定計量器具。常應用於氣象觀測、風能應用與水文水利監測、工業產品壓力測試、新風換氣次數測量、高速公路與機場港口環境觀測等領域。
  • 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原標題: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近日先後接到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CCTF)頻率基準工作組和國際計量局(BIPM)的通知,由該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以下簡稱NIM5)通過評審,被接收為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
  •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擬批准發布《寬量面卡尺校準規範》等8項計量...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擬批准發布《寬量面卡尺校準規範》等8項浙江省地方計量技術規範,現將報批稿(文本詳見附件)公開徵求意見。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擬批准發布《寬量面卡尺校準規範》等8項浙江省地方計量技術規範,現將報批稿(文本詳見附件)公開徵求意見。
  • 三項門窗幕牆國家標準集中發布 集泰股份為主要起草單位之一
    2020年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0年第28號文,集泰股份參與起草和編制的《系統門窗通用技術條件》《建築幕牆面板抗地震脫落檢測方法》《玻璃幕牆面板牢固度檢測方法》三項門窗幕牆國家標準集中發布。三項標準將於2021年11月1日實施。
  • 又一項我國主導制定的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該標準的發布與實施,實現了對多來源、多類型遙感影像與格網數據在內容模型上的統一編碼,為影像數據的生產、使用和管理部門,提供數據共享與互操作實現模式上的一致性基礎。該標準有助於提升全球地球觀測系統(GEOSS)、「一帶一路」戰略中對地觀測數據的共享服務能力,為綜合對地觀測、自然資源管理、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發揮出標準化的數據支撐作用。
  • 貴州省主導制定的鎂鋰合金領域國際標準發布
    本報訊 (劉珍意 記者劉豔)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由貴州省主導制定的ISO20258:2018
  • 《食品冷庫溫度監測規程》團體標準發布
    2019年11月5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印發《批准發布<供應鏈服務企業分類及評估指標>等五項團體標準的公告》(2019年第2號),正式發布了5項團體標準,其中包括《食品冷庫溫度監測規程》(T/CLFP 0022-2019)團體標準,該標準將於
  • 我國電子菸電池行業標準即將發布
    導 讀 2020年9月,經工信部電子司審核,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標準特別工作組組織完成了電子行業標準SJ/T XXXXX《電子菸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通用規範》的審查工作,目前該標準正在報批,預計明年初發布。
  • 行業 | 又一項我國主導制定的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更多的中國地理信息優勢技術推向國際,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理信息和遙感關鍵國際標準研究」課題的支撐下,武漢大學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ISO/TC 211國內技術歸口辦公室開展了ISO 19163-2的研究工作,經過充分論證和各成員國投票,該提案於2018年2月正式通過立項。
  • 市計量所起草的《經皮黃疸測試儀校準規範》參加省級專家評審會
    11月20日,郴州市計量測試檢定所《經皮黃疸測試儀校準規範》起草小組到湖南省計量測試研究院參加《經皮黃疸測試儀校準規範》省級專家評審會。經皮黃疸測試儀,可以快速測量新生兒體內膽紅素濃度,操作簡單、快捷,能夠做到重複測量和動態監測,已廣泛使用,應用於臨床醫學。但是,對於經皮黃疸測試儀的校準,目前國內尚無相關的校準規範。2020年,郴州市計量測試檢定所主動承擔了湖南省地方計量校準規程《經皮黃疸測試儀校準規範》起草編制工作,填補了國內空白。
  • 上海晟聲定氮儀參與起草的《定氮儀校準規範》獲審通過
    上海晟聲自動化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於2005年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臺顏色傳感器判定滴定終點的全自動凱氏定氮儀,並獲國家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各一項。2008年該儀器因在比對測試中的優異表現,獲國家化肥檢測中心邀請參與了肥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GB/T22923-2008的起草。
  • 我國牽頭制定的ISO國際微生物數據標準正式發布
    這是國際微生物領域的第一個ISO級別的數據標準,也是我國在國際生物技術標準委員會(ISO/TC 276)主導制定的第一個國際標準。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馬俊才團隊牽頭起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