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測定鐿原子量 成為新的國際標準

2021-01-12 和訊科技

世界上最精密的鐘表——鐿元素晶格原子鐘,理論上可達到運轉137億年誤差不足一秒的精確度。

  新知

  元素周期表是我們中學時就學過的知識。它揭示了化學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而元素原子量是自然科學中的基本常數,測量原子量的水平是一個國家基礎研究能力的標誌之一。

  國際同位素豐度與原子量委員會(IUPAC CIAAW)近日發布公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建立的鐿同位素豐度校正質譜法測量工作被評為最佳測量,採用該方法測量的鐿原子量標準值為173.045,被確定為新的鐿原子量國際標準值。至此,在元素周期表63種多同位素元素中,已有銻、銪、鈰、硒、鐿等10種元素的同位素組成和原子量國際標準值採用了該院的測量結果,標誌著我國同位素測量水平已處於國際領先行列。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所王軍研究員告訴記者,修改前的鐿原子量173.054是基於2006年澳大利亞科學家採用熱電離質譜方法的測定結果,但與先後發表的鐿同位素應用分析數據有明顯差異。 CIAAW在2013年就指出要密切關注鐿同位素的測定進展。

  王軍介紹,近幾十年來,原子量測定主要依賴於同位素豐度測量技術的發展。同位素豐度可反映元素在自然熔化、蒸發、沉澱以及食物鏈傳遞過程中的變化,是元素特有的「指紋」。

  中國計量院針對在該測量中發現的技術問題,以及尚無鐿同位素標準物質,導致鐿同位素應用中測量數據缺乏可比性的現狀,開展了準確測定鐿同位素組成的研究。通過精密測量和可靠的測量系統偏差校正,使得鐿原子量的不確定度降低一個數量級,並提高了標準值的正確度,研製了鐿同位素比標準物質(GBW04623),填補了該計量標準的國際空白,並被CIAAW 採納為最佳測量。

  雖然「鐿」對大多數公眾來說顯得很陌生。但是「鐿」的重要性卻不容忽視。「鐿是我國貯量豐富的稀土元素,在光纖通訊和雷射技術等領域廣泛應用。」王軍告訴記者。比如,摻鐿雷射玻璃是製造高功率和高性能雷射武器的重要基礎材料,摻鐿光纖的光放大倍數遠大於傳統光纖等。

  隨著同位素測量精度的提高,鐿及其他稀土元素已被用於地球和天體物質中同位素組成差異研究,探討太陽系的物質來源與演化序列。「鐿同位素組成以及原子量的測量技術和計量標準,為其廣泛深入應用,解釋科學現象和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性依據。」王軍表示。

  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支持下,我國的同位素測量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已建立3項同位素測量相關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研製了鋅、硒、釤、鎘和鐿共45種系列同位素國家一級標準物質,初步構建了我國同位素計量溯源標準體系,24項校準與測量能力(CMC)獲得了國際互認,中國計量院被IUPAC CIAAW列入同位素標準物質來源的行列,為相關測量量值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報記者林莉君 通訊員劉旭紅)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我國測定硒原子量為新國際標準
    原標題:我國測定硒原子量為新國際標準  科技日報北京9月25日電 (劉旭紅 記者林莉君)記者今天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日前在土耳其召開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同位素豐度與原子量委員會會議上,該院化學分析所王軍創新團隊建立的硒同位素豐度校正質譜法測量工作被評為最佳測量,採用該方法測量的硒原子量(78.9711(9))被採納為新的硒原子量國際標準值
  • [趣味化學]原子量測定及基準的變革
    因此,測定原子量的工作成為了當時化學科學的重點任務。  道爾頓首先測定原子量。他選定一種元素的原子質量作為參照標準。氫氣最輕,於是他選擇了氫作為原子量的基準,確定氫的原子量為1。有了原子量基準後,要測定其他元素的原子量,必須知道化合物的重量、組成及分子式,如測得甲烷中含碳75%,含氫25%,又知甲烷的分子式為CH4,才能求出碳的原子量。設碳的原子量為A,則 ,故A=12。
  • 中國版《元素周期表》被定為新的國際標準
    本報西安12月3日專電標誌我國在元素原子量測定研究工作方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新世紀版《元素周期表》,近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科院青海鹽湖所肖應凱研究員日前告訴記者,由中科院青海鹽湖所、西北工業大學和西寧市教育科研所,經過兩年潛心研究、測定和編撰的新世紀版《元素周期表》,在今年7月於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召開的第41屆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大會上,被國際原子量與應用化學會(IUPAC)確定為新的國際標準。
  • 中國科研人員編撰元素周期表被定為新的國際標準
    新華網西安12月2日電 中科院青海鹽湖所、西北工業大學和西寧市教育科研所的科研人員經兩年潛心研究,測定編撰的新世紀版《元素周期表》目前被國際原子量與應用化學會確定為新的國際標準。  這標誌著中國元素原子量的測定研究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 我國學者測定矽同位素絕對比值
    本報北京7月20日電 國土資源部同位素重點實驗室,採用新的測試技術和流程,重新標定出國際參考物質,即美國標準和技術研究所製備的國際氧和矽同位素參考物質(NBS-280)的矽原子量為28.08653,比歐盟參考物質及測量研究所原先報導的數值重0.001。這一結果將導致《元素周期表》裡矽的標準原子量的重新修訂。今天,中國地質科學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 張青蓮院士:無機化學泰鬥,教育大師,測定銦等10種元素原子量,入選中學化學課本
    研究生畢業時在高崇熙教授指導下完成的《五種硒酸鹽新絡合物的合成》是我國第一篇配位化學論文。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時, 2 年完成了10 篇有關重水研究的論文, 與美國實驗室同行的工作共同成為國際上早期重水研究的經典文獻。
  • 為測定元素原子量而立功的裡查茲
    本文由「一軒科技圈」獨家原創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相信大家在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中,對化學這門讓我們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的一門課應該都非常的感興趣,我們對化學上面的每一個元素的性質曾經了解過,那麼關於每個元素的原子量他是怎麼來的呢?
  • 化學家為什麼用碳12做相對原子質量標準?
    根據國際上對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可知,相對原子質量只是原子的相對質量.因此,就有一個選定什么元素的原子作為比較標準的問題.1959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提出以碳的同位素12C=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 化學家為什麼用碳12做相對原子質量標準?
    根據國際上對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可知,相對原子質量只是原子的相對質量.因此,就有一個選定什么元素的原子作為比較標準的問題.1959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提出以碳的同位素12C=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即以12C質量的1/12作為標準),並商得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的同意,於1961年8月正式決定採用碳的同位素12C=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新標準
  • 我國空管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將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林紅梅、鄭毅)國際民航組織已通過了我國提交的關於將中國米制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標準正式納入,成為國際民航公約附件二標準的提案,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配備標準將於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 為什麼相對原子質量以C-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
    二、 O 標準成為主流同樣還是1826年,同樣還是貝採裡烏斯,因為他覺得氧形成的化合物比氫形成的化合物要多得多(小編覺得因為那時他主要研究的是無機物吧),也許也是為了標新立異的緣故吧,他採用以氧的原子量為100的標準,取代了道爾頓的原子量標準,也因為上文說了,他糾正了很多原子量的錯誤,比如O的原子量已經是H的16倍了,H為6.64
  • 一文了解我國水中餘氯測定標準及方法分析
    一文了解我國水中餘氯測定標準及方法分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引言: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應急監測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重點。
  • 石科院制定第三項ASTM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起草制定的ASTM國際組織標準「中間餾分及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烴類組成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由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國際組織正式批准發布
  • 我國穩定同位素化學的奠基人張青蓮院士的光輝一生
    1985年,他又測定了標準平均洋水(SMOW)在25℃時的密度,數值達7位有效數,這是1975年後國際上三項高度精密測定之一。1990年,他還用校準質譜法測定了碳的原子量,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原子量和同位素豐度委員會(CAWIA)於1991年評為近年來最佳測定。這項研究為他以後系統測定原子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經驗。
  • 我國銅鋁複合導電扁排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在電力行業「以鋁節銅」的應用中,我國銅鋁複合材料的技術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不僅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提出的「銅鋁複合導電扁排標準」也於近期獲得了國際組織認可,成為有色金屬材料領域唯一的國際標準。全球首創實現大規模生產銅鋁複合材料是近年來在電力和工業電器行業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層狀複合材料,是一類高性能的複合導體。
  • 元素周期表根基動搖面臨「大改」 原子量非定數
    而下面的數字就是這裡要說的「原子量」。原子量體現著原子的相對質量。但是,同一種元素的不同原子的相對質量並不相同,比如大多數的氫原子,只有一個質子,而沒有中子,原子量是1,但是有少數的氫原子有一個或兩個中子,原子量分別是2和3,它們分別被稱為「氘」和「氚」,統稱「重氫」。  於是國際理論和應用化學組織規定,原子量是一種元素所有同位素原子的平均質量。
  • 化學元素周期表大洗牌 10元素原子量重新標註
    變化十大化學元素原子量將以區間代替定值變化後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將標出原子量範圍,而非以往的固定原子量。共有十大化學元素在自然狀態下的原子量進行了修改,它們分別是:氫、鋰、硼、碳、氮、氧、矽、硫、氯和鉈。例如,硫元素以往的標準原子量是32.065,然而,其實際原子量卻可以根據其所處位置不同而位於32.059和32.076區間內。負責評估和發布原子量值的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分析部秘書長布萊恩·希伯特教授說:「我們要對其中部分元素進行調整,它們的原子量存在著某種不穩定區間。」
  • 比表面積測定方法及標準簡介
    隨著超細粉體材料和納米材料的迅猛發展,生產和應用各種超微氧化鋅、氧化鋁、碳酸鈣、鈷酸鋰、錳酸鋰、碳黑、石墨等幾乎所有粉體材料的領域都需測定產品的比表面積。比表面積測定方法比表面積是指每克物質中所有顆粒總表面積之和,(國際單位為m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