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周期表將進行全面改動 資料圖
據美國媒體16日報導,自從冥王星在2006年被太陽系除名以來,現在最震撼科學界的大事,當數化學元素周期表進行了全面改動,十大化學元素的原子量將用區間方式標註。
變化
十大化學元素原子量將以區間代替定值
變化後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將標出原子量範圍,而非以往的固定原子量。共有十大化學元素在自然狀態下的原子量進行了修改,它們分別是:氫、鋰、硼、碳、氮、氧、矽、硫、氯和鉈。
例如,硫元素以往的標準原子量是32.065,然而,其實際原子量卻可以根據其所處位置不同而位於32.059和32.076區間內。
負責評估和發布原子量值的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分析部秘書長布萊恩·希伯特教授說:「我們要對其中部分元素進行調整,它們的原子量存在著某種不穩定區間。」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副教授維塞表示,一個半世紀以來,這些元素都使用標準單一值的原子量。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已經發現表中有些元素的原子量並不像學生上化學課時學到的那樣一成不變。
影響
細微變化對於科研和生產有重大意義
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副主任法比亞娜·邁耶斯表示:「雖然這一改變將大幅促進學生們對化學元素的理解,但可以想見的是,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們在作化學計算時,必須面臨選擇原子量值的挑戰。」
儘管化學界可能為此而震驚,但如同邁耶斯所說,新周期表的確有助於教學,可讓學生儘早明白基礎化學的細微差異。
「我們希望化學家和教師們,能夠將此挑戰作為一種獨特的機會,激發年輕一代在化學領域的興趣,為未來的化學界提供更多創意。」邁耶斯指出。
據了解,這些原子量的細微變化對於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具有重大意義。精確測量碳元素可以用來確定食物的純度和來源。氮和氯則可以用於追蹤河流和地下水的汙染源。
與此同時,在體育賽事的違禁藥品檢查中,化驗人員也可以通過測量碳原子量的差別,來分辨運動員體內的睪丸激素是天然的還是人為服用的。
中國落點
暫不能確定是否會修改教材
今天上午,本報記者電話連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宣傳部主任吳海濤,他表示,由於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報導,暫時還不能確定這個研究是否具有科學性。
因此,對於是否會因元素周期表的細微變化而改寫教材,現在還不能下結論。吳海濤表示,出版社方面需要和專業人士進行核實後才能得出結論。
文/記者陶韻西高嘉陽